【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网络信息普及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严重。近年来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引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建立计算机病毒管理中心,修复系统漏洞,对重要文件予以及时备份。网络环境是防止计算机病毒保障网络运行正常的重要的一环。文章讨论了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和防范原理。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从多方面研究与探讨对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范措施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网络环境;防范技术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和破坏也日益加重,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也极强。随着现在全球互联网的建立,不仅国家间的网络安全受到破坏,小到家庭个体之间的网络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网络病毒有极强的隐蔽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计算机病毒的病毒的防治技术却相对落后,不能及时的防治出现的新的网络病毒。在计算机病毒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情况下,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将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网络特点以及提出防治技术。因此,为了保障计算机的系统安全,深入探讨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已经成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课题。
1研究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的意义
计算机病毒是以网络传播为基础的,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而被人为创建的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通常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出现。人们通常把能够引起计算机系统故障,或窃取计算机信息数据的代码称为计算机病毒[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了许多便利。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威胁也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由于计算机系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系统程序在开发过程中仍在不断的完善。于是,一些恶意程序利用系统自身的缺陷,通过网络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如今,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大阻碍。对此,计算机系统为了与计算机病毒抗衡,不断的提升其安全性能。病毒的入侵与系统的反抗形成了拉锯战,两种技术都随着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得到了发展。
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和特点
2.1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和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是具有潜伏性的,它通常隐藏在系统中,遇到合适的时机便会迅速的传播和扩散。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不可预知的,通常在系统中隐藏的时间越长,影响范围就会越广,破坏力也越大。计算机病毒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些经过病毒软件的监测可以被发现,还有些很难被检查出来。比如有名的熊猫烧香病毒,经过很长时间的潜伏却丝毫没有被发现,随着爆发迅速扩散开来,造成了计算机系统大范围的严重瘫痪[2]。
2.2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非常大,任意一个计算机病毒入侵系统,都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破坏力较小的病毒可以造成计算机系统运行缓慢和系统资源的非法占用。严重的会破坏系统程序,导致计算机数据丢失或系统无法运行。
2.3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主要也是最麻烦的特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由感染病毒的系统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系统。系统中的病毒具有快速复制的能力。如果病毒被复制,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
3网络环境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3.1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
在与计算机病毒的对抗期间,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措施始终缺乏主动性。由于计算机系统与病毒的技术性是同时增长的,所以,对计算的网络的管理不能局限于对技术的依赖。只有把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对病毒的蔓延和扩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在管理方式上,首先要加强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促使人们主动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对一些有威胁的网页或程序保持警惕,从根本上控制病毒的蔓延。其次,对系统软件、硬件的配置、管理等制定出明确的规范体制,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法制与职业道德培训,并对其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逐渐建立一个以预防为主,技术支持为辅,两者完美结合的管理体系[3]。
3.2网络病毒的分类及其防治技术
在当前发达的网络技术环境下,网络病毒的种类也各式各样,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根据病毒类型发表的报告统计,占近45%的病毒是木马程序,蠕虫占病毒总数的25%以上,占15%以上的是脚本病毒,其余的病毒类型分别是:文档型病毒、破坏性程序和宏病毒。蠕虫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它可以利用网络缺陷进行繁殖的病毒程序。它可以不通过计算机使用者操作就可发作的病毒。利用网络进行复制和传播,传染途径是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木马病毒的名称来源于古罗马的一场战争,它其实就是一直那个能够伪装自己,潜伏自己的网络病毒,有些人也把它叫做远程控制病毒。它通过计算机系统漏洞进行传播,通过修改计算机注册表进行破坏。在用户不明所知的情况下造成计算机数据的泄露,定时将计算机使用者的数据发送到指定IP地址,它还会任意修改计算机的密码,进行数据的自我删除和拷贝。脚本病毒是JavaScript代码编写的恶意代码,同城与一些软件进行捆绑,修改用户的网络浏览器设置,造成计算机使用者的一些不便。另外还有一些通过网页来破坏计算机的病毒,用户登录某些网页,病毒就会随之破坏计算机。
建立一个计算机病毒报警中心对潜伏期的计算机病毒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4]。网络管理人员在服务器上建立一个“系统管理中心”,通过更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码,定时在系统中扫描潜伏的计算机病毒及配置防毒软件等方式,可以从根源上对计算机病毒提前预防。这种方法可以对网络病毒进行有效的监视,令管理人员提前预知并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阻止病毒的传播及自我复制,有效的确保了计算机系统安全。
3.3健全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
健全计算机的安全防护体系是从技术手段上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其中包括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工具,以及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一些综合性服务等。尽管计算机病毒很难杜绝,但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式,还是可以预防并控制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必须随时对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进行检查更新,防止病毒程序进入计算机系统中窃取信息或潜伏病毒。对正在工作的计算机异常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通过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对计算机网络的监控,可以做到在病毒出现的初期进行遏制,防患于未然。计算机病毒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为了控制病毒传播带来的危害,我们要充分了解病毒的性质和特点,从根源上采取防范措施,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在保证防毒软件的及时配置、更新,完善计算机的安全防护体系的同时,还要积极研究未来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为广大计算机用户创建一个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
3.4关于如何防范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的网络病毒的特点和分类,那么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治我们也有一些办法和技术。对于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或者图片不要轻易打开,要先对这些文件进行病毒查杀确定安全后再打开。不要使用盗版光盘。加强对网络病毒的防范意识。安装可靠合法的计算机病毒查杀软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对于一些软件要及时更新,并从安全的途径更新。经常备份重要的数据,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后重要数据的丢失,不要随意打开不必要的网络共享,制定合理的计算机病毒管理体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谨慎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把所有文件和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设置显示,定期检查系统配置和关键文件是否正确,阻断邮件的附件,安装防火墙阻断病毒的进入。
参考文献:
[1]姚晓晖.网络安全技术[J].电脑技术信息,2001(7):28-31.
[2]李勇,等.计算机反病毒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3](美)Merikekaeo.网络安全性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4]赵兵.微型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相关热词搜索: 计算机病毒 防范 环境 技术 网络上一篇:以色列的黑客帝国:8200部队
下一篇:基于VC环境的病毒查杀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