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1年1-12月,在北京市选取27家大中型动物医院,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共抽取了1082份血清样本,其中犬血清样本906份,猫血清样本176份,进行了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2试验方法 依据《弓形虫病诊断技术NY/T 573-2002》中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对犬猫血清样本进行弓形虫病抗体检测。
1.2.1试验材料 犬猫血清样本共1082份,其中犬血清906份、猫血清176份;弓形虫抗体的间接血凝检测试剂:IHA冻干抗原(试剂批号:20111108),稀释液(试剂批号:20111108),阳性对照血清(试剂批号:20110421),阴性对照血清(试剂批号:20110911),均购自中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96(12×8)孔血凝反应板,振荡器,离心机等。
1.2.2试验方法 1)血清检测法:反应在96孔V型微量有机玻璃板上进行,每块血凝板设阴性血清、阳性血清、空白和稀释液对照孔。2)加稀释液:每孔加75μL。3)加样品、阳性、阴性对照血清:第1孔加相应血清25μL。4)稀释:阴、阳性对照血清稀释至第7孔,样品稀释至第3孔。阴、阳性对照血清的第8孔和样品的第4孔为稀释液对照。5)加抗原:冻干抗原,按说明书要求稀释,1500-2000r/min离心5-10min,弃去上清液,加等量稀释液摇匀,置4℃冰箱24h后使用,每孔加25μL,加完后将反应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2min,盖上一块与反应板大小相等的玻璃板以防灰尘落入和水分蒸发,置37℃下作用3h后,判定结果。
1.2.3结果判定方法 结果判定:在阳性对照血清滴度不低于1:1024(第5孔);阴性对照血清除第1孔允许存在前滞现象(+)外,其余各孔均为(一);稀释液对照为(一)的前提下,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血清抗体效价1:64者判为阳性,效价1:64者判为阴性。
2.弓形虫病抗体检测结果
1082份犬、猫血清进行的弓形虫抗体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样品共有16份,阳性率为1.50%;其中犬血清共906份,阳性样品9份,阳性率为1.00%;猫血清共176份,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为4.00%。
3.讨论
由于目前弓形虫病免疫预防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尚无安全有效、保护力强、持续时间长和易于保存的弓形虫疫苗使用,因此宠物(犬、猫)中的抗体阳性率可以反映出弓形虫正在感染或曾经感染的状况,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本次调查针对北京地区27个宠物疫病监测点的1082份犬、猫血清进行的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082份犬、猫血清,阳性样品共有16份,阳性率为1.50%,其中犬血清共906份,阳性样品9份,阳性率为1.00%;猫血清共176份,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为4.00%。说明北京市部分地区现饲养的宠物(犬、猫)存在感染或曾经感染弓形虫病的病例已达到1.50%,尤其是猫更高,达到了4.00%,这一调查结果应引起宠物主人的高度重视,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对弓形虫病的认识并做好日常防护工作。
宠物主人应树立科学养殖及防疫观念,做到定期对宠物进行弓形虫病检测,根据临床诊断、流行病史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动物对弓形虫具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多呈隐形感染,可长期保存病原体,这对弓形虫在自然界循环起重要作用。同时,对这些保虫宿主,也成为防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太平洋岛屿的调查来看,在无猫岛上,人和动物均没有发现弓形虫病,这足以证明猫在传播本病的作用,因为猫科动物是弓形虫唯一终宿主,其初次感染弓形虫后,随粪便排出数百万个卵囊,其排囊期可持续数月,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猫就成为防控弓形虫病工作中主要管制对象。如果猫养在家里,必须注意养猫卫生,猫习惯用前爪在灰沙泥土或垃圾中挖一小坑,把自己所拉粪便掩埋,这样猫爪中就可能藏有含卵囊的猫粪,如果猫人同睡一个被褥,或抱猫在身,则猫爪所到之处都可能被污染。猫静坐时,有时会出现摸脸的动作,俗称“猫洗脸”,这样可造成猫的自身感染,也可使玩猫者感染。饲养过程中必须饲喂熟食或成品猫粮,尽量不让它们在外捕食。因为猫的传染主要是食入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或者食入了污染的卵囊和包囊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日常卫生,每天及时清除猫的粪便,接触其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孕妇血清检查证明已经有过弓形虫感染,否则孕妇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
犬弓形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范围很大,可呈先天性感染或获得性感染。以不同来源的弓形虫滋养体行静脉、腹腔、皮下和口内等不同途径的感染,均可引起发病。以弓形虫包裹行胃和肠内感染,也可使之发病。许多学者认为经肠道感染可能是犬天然弓形虫病的主要感染形成。因此,犬主人在携犬外出时,应用引导绳牵引,避免犬在外捡食或接触流浪猫排泄物,同时在家饲喂熟食或成品犬粮,避免犬感染弓形虫病。
总之,弓形虫在人和动物间的传播方式虽然多样,但主要是两条:一是环境被含弓形虫卵囊的猫粪污染所致;二是“病从口入”而引起。因此,要控制弓形虫病的传播,必须减少环境污染,控制“病从口入”关,并搞好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相关热词搜索: 弓形 流行病学 调查 虫病 宠物上一篇: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山地果园鸡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