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肠杆菌科脑膜炎是由肠杆菌科的大肠杆菌、克雷伯肠杆菌、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关键词】肠杆菌;脑膜炎;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134-01
1 病原学
中年人常发生于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晚期,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留置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引起败血症,继而发展为脑膜炎。
产前及产时感染者,病菌来自母亲的直肠或产道。病儿大多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难产、早产、体重过轻等病史。一般于产后l-2周内发病。由于新生儿缺乏对大肠杆菌的先天免疫力。加以新生儿胃肠黏膜通透性强,血脑屏障差,母婴又经常使用抗生素易致肠道菌群紊乱,因而容易患大肠杆菌败血症及脑膜炎。
2 临床表现
大肠杆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其他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大致相仿,可归纳为感染、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新生儿和婴幼儿机体反应低下,颈肌又发达,所以颅压增高的表现及颈项强直的体征常不明显或出现很晚,而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如体温不升或过高、精神萎靡、嗜睡、哭声微弱、吸吮力差、拒食、呕吐、黄疽、呼吸不规则等。婴幼儿大多有发热、嗜睡、呕吐、烦躁、易激惹、双眼凝视,尖叫等并可有脑膜刺激症状。儿童期起病较急,有高热、头痛、食欲不振、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起病时神智一般清醒,病情进展则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甚至休克。较少见的宫内感染可表现为出生时即呈不可逆的虚脱或暂时膜炎,是造成预后不良和严重后遗症的原因之一,当有如下表现者,应考虑可能存在脑室膜炎并可认为是脑室穿呼吸停止,很快死亡。查体,在新生儿期病人仅见前囟张力增加,而少有脑膜刺激征,前囟隆起亦出现较晚,极易误诊,有些病人直到尸检时始明确诊断。婴幼儿期病人可有中毒面容及颈项强直、克氏征等脑膜刺激征,可见前囟隆起。脑实质受损时可有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等。颅压明显增高时可致脑疝,出现瞳孔、呼吸和心率改变,甚至有呼吸及循环衰竭。本病极易并发脑室刺的适应证:①病情危重,惊厥频繁,呼吸衰竭。②脑超声波或。CT、MRI检查有明显脑室扩大。③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欠佳。④脑脊液培养出大肠杆菌。⑤有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可根据原发病灶、手术或创伤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脑脊液培养是确诊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应警惕新生儿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仅有败血症表现的病儿,应详细询问早产或创伤性分娩史,注意前囟有无凸出,必要时做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决定腰穿应慎重,以免发生脑疝。若颅内压增高比较明显,可先滴注甘露醇减低颅内压。半小时后慎做穿刺,缓慢放出足够检验用的少量脑脊液,穿刺后平卧6h以上。疑有脑室膜炎时应进行脑室穿刺。脑室膜炎的诊断标准是:①脑室液细菌培养或涂片发现大肠杆菌;②脑室液白细胞数≥50/mm3,以多核细胞为主;③脑室液糖<300mg/L或蛋白定量)400mg/L;④脑脊液已接近正常而脑室液仍有炎性改变(如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量降低),这4项指标中,第1项单独存在,即可作为确诊条件。第2项应再加上第3或第4项方可确诊。
脑脊液细胞溶解物试验诊断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阳性率可达97%,且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但不能确定病原菌而不能代替培养。
本病应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等相鉴别。
3.1 病毒性脑(脑膜)炎此组病人起病一般较急,脑脊液外观微毛或轻度混浊。白细胞数10至数百/mm3,早期多核细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应注意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殊表现。
3.2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多较缓慢,常先有1-2周全身不适的前驱症状。也有急骤起病者,尤其见于粟粒性结核病的婴儿病例。脑脊液白细胞(0.2-0.3)x109/L,偶尔超过lx109/L,以单核细胞为主,占70%-80%。糖和氯化物降低是结核性脑膜炎典型的改变,糖一般在0.1-0.35g/L(10-35mg/dl。蛋白质可高达1-3g/L(100-300mg/dl)。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时,常易引起误诊。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结核接触史,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结核病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
4 治疗
本病除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外,早期合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极为重要,鉴于革兰阴性杆菌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一般应结合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注意产超广谱酶革兰阴性菌感染者药物的选择。
除沙门菌及产碱杆菌脑膜炎外,其他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者均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成人剂量每日为240-320mg(24万-32万U),儿童每日为5mg/kg静滴。妥布霉素5mg/(kg-d),阿米卡星20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鉴于氨基糖苷类不易透入血脑屏障,故以往均加用鞘内注射,庆大霉素成人每次5-10mg,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后发现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常合并脑室炎,而鞘内注射后脑室内药物浓度不高,因而宜于脑室内注入药物,或安置脑脊液贮存器,由此注入抗生素。
多数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静脉注射后,脑脊液中有较高的浓度。临床报道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效果良好,头孢噻肟4-6g/d,头孢他啶4-6g/d,头孢曲松2-3g/d(均为成人)。每日剂量分2-4次静脉滴注。哌拉西林成人12-16g/d,分4次静脉滴注。也可采用哌拉西林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治疗。若病原菌为产超广谱酶菌株,以选用美罗培能或含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李丽洁 寄生虫病的防治 现代临床医学2011,7(9)78
[2] 王敏 脑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医药前沿 2010,8(4)87
[3] 郭爽 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现代内科学 2012,3(4)132
相关热词搜索: 脑膜炎 杆菌 临床表现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