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经济转轨和政治转轨带来的不和谐因素的长期存在,这些都给应急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控、治理、消除带来巨大的风险。我国已经开始了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本文在分析我国应急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突发事件的特征和演进规律,探讨了中国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并通过对中国国情、应急事件特点和演化规律的了解,进而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系 不确定性管理 情境演化
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现状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资源短缺,处于多个气侯带上,受到多种气象灾害影响,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自然条件。另外,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转型期,贫富差异较大,社会矛盾突出,同时我国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因素。一旦这些因素得到累积并扩散开来,将给我国各中心城市甚至更大的地域范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我国已经进入了泛风险时代,因此在我国做好应急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开始进行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研究较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制定和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纳入法制轨道,解决了非典防治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信息不准、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为依法抗击非典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2006年1月,我国正式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随后25件国务院专项预案、80件国务院部门预案和31个省(区、市)总体预案相继发布。至此,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快速延伸发展,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应急管理的大框架,但是,针对各种类型的应急预案并没有完全启动。主要是由于目前关于应急预案国家只有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并且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发生频率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特定研究。所以应急预案不能落到实处。这也带来了应急预案即使制定了也是一纸空文、束之高阁的境地。因此,建立适合国情的,结合突发事件特点的应急预案是做好应急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部分地区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金融危机逐渐恢复之后的发展时期,应深刻理解应急管理的内涵和演进规律,结合我国特点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对保证我国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以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属于应急管理中事前管理的一部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涉及行业的重新调整、资源的重新布局,在此时考虑应急管理尤其是应急预案编制十分必要。
既然应急管理是基于情境的不确定性管理,那么作为应急预案首先应该是基于一定突发应急事件情境的,情境是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在突发事件中,情境是指决策主体所面临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态势(何婧等,2009)。情境的演化是动态和静态相关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情境演化分析不但要熟悉演化的进程和趋势,更重要的是解释导致演化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因果制约关系,以为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截至到2006年底,尽管我国部分城市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提出了大量的突发事件情境,但是通过对应急管理内涵和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应急预案体系还是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
首先,预案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预案。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制定了135万多件应急预案,但事实上应急预案的体系还不完善。就我国而言,目前大的预案比较齐备如地震灾害,但是对于一般性的突发事件则没有。这也是下一步建立我国应急预案体系所必须考虑的工作重点。
其次,应急预案的内容简单、残缺。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包含警戒线、实施要点、实施步骤的一整套方案,而目前多数的应急预案只有原则性的说明。预案对于组织构架的说明很详细,对于具体技术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这样一个现状,造成了现有的应急预案并不能直接用于突发事件的防护和救援。
再次,应急预案的操作性与情境性不强。应急预案不能太过于详细,因为它是未发生事实,并且中间不可控变量过多,使得过于详细的应急预案往往成为没有利用价值的空想文件。但是,应急预案也绝对不能太过粗糙,只会使得应急预案适合多数的突发事件而没有针对性价值。突发事件救援是以相应的情境为基础的,对情境估计不足或者考虑的较少,这样的应急预案必然是有偏差的。同时,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基于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的动态方案,而目前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则很少这样去做,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基本是基于领导的判断而来。
最后,应急预案的修订程序也有所欠缺。《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规定,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境变化,实时修订应急预案。但是,针对这点并没有专门的规定而只有原则性的说明。例如,安全监管总局等六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各企业和相关单位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条件、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但是一直没有落实下来。
关于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政策建议
我国各级政府已经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几十种类型的应急预案,建设了一批专业的应急队伍,逐渐分层分级建立了应急资源储备库,在应急管理的相关程序和立法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是前期的应急管理工作也暴露了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例如,应急预案内容的详细合适度还不够、专业的救援队伍还不充足、信息传递和扩散出现偏差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继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目前,我国应急预案在形式上比较齐全,但是其详细合适度和国外还有差距(张红,2008)。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应急预案内容比较详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我国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完善我们的应急预案内容。具体说来,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应急预案中应该有对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风险类型、可能遭致损失的人群及其期望损失有一个大概的总体描述和把握。例如,在H1N1这类卫生事件发生前,关于这类事件可能影响的人群、地域、危害等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二是所有应急预案都是要基于情境演化分析的,这就要求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必须充分吸取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生过的同类突发事件,设想出可能发生的情况。当然,情境不可能完全穷尽,应该结合应急事件的类型和分层分级来考虑情境和情境演化。
其次,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在制定预案之前成立一个应急预案编写小组,小组的成立、分集权形式、分工将对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应急预案编写小组成立之后,一要分析当前所处的情况,弄清楚某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防范、处置和恢复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风险,确定资源配置的原则。目标是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以较少的代价来减少、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手段来完成这一目标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对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和我国区位环境和资源有一些了解后,就可以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包括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备量和时效等因素。
再次,应急预案既要反映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也要考虑公共部门的决策对其他受灾群体的影响;既要考虑在最坏情况下的应急防范,也要考虑基于一般概率水平的应急防范;既要考虑到社会效应,也要考虑到经济效应;既要有预警机制,也要有配套的紧急的处置机制。还有,某一类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光有应急管理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让专门的技术型应急管理人员参与到应急预案的制定中来,可以有效提高应急预案的制定效果和效率,比如对于地震影响因素和前瞻性信息的合理把握和预测,将有助于救援的进行。由于国内对应急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氛围,因此我国要使未来的应急预案有更多的指导价值,就必须依托在京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应急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只有基于灾难本身性质、演化规律、人们的心理反映、资源科学布局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得到很好落实,应急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最后,应急预案必须加入费用效益分析(CBA)的框架。费用效益分析是基于折现的效益和费用的量值大小来判断和评价公共部门或非盈利部门的项目和计划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国外尤其是美国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费用效用分析方法和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并应用到一般公共项目的评价中,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分析框架。应急救灾以人为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做应急预案的时候,合适的考虑成本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突发事件的发生存在非人为因素。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减灾战略及其科技目标的议案,理清突发事件中的费用(包括防范费用、准备费用、处置费用和恢复费用等,费用是比较好识别和度量的)和效益(主要表现为损失的降低、应急成本的降低,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效益是相对较难识别和度量的),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率和应急管理水平。
结论
尽管应急管理被提上了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于应急管理预案编制的研究还不够,其存在的最大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应急事件的作用机理还没有深入的研究;二是在特定的突发事件背景下,具体的救援参数很难确定,利用规划模型求解时,不确定分布的或然率很难确定;三是应急背景下的资源管理在实施应急管理之前的预案制定阶段很难确定和分配;四是掌握精确的实时信息很有必要,但是目前还很难做到。另外,通过对应急管理预案编制的系统分析,也会引起我们对于应急管理运营层面的关注,如怎样设置应急管理的管理结构和体系、突发事件背景下如何更好的配置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应急管理研究领域中是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EB/OL]. http:///yjgl/2005-08/31/content_27872.htm,2006 1 1
2.何婧,刘娟娟,胡娉.非常规突发事件进程演化模型的构建.第四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2009.12
3.张红.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缺陷与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2008(3)
4.国务院."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06.12
5.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解读《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EB/OL].http:///yjya/yajd/t331304.htm. 2006 2 26
6.郑振宇.从应急管理走向公共安全管理.福建行政学院学报[J],2008(8)
相关热词搜索: 应急预案 对策 制定 危机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