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例,重点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有机农业;促进效应
中图分类号 S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421(2007)12-103-03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正向着小康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重点关注并全力解决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具体体现。笔者以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例,重点分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
1 我国有机农业概况
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是指动植物在生产过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1]。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农作物单产获得了大幅度提高,但长期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大大抑制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近50年来,我国已灭绝了约200种高等植物,脊椎动物也灭绝和可能灭绝了10种,目前仍有约4 600种高等植物,433种脊椎动物受到灭绝威胁。大量化肥的使用流失汇集到湖泊、水库、河流,造成水体污染,通过水循环进入土壤,使土壤结构被破坏,肥力降低,土壤板结、沙化,引起水土流失[2]。据报道,我国耕地受污染面积近1 000万hm2,受酸雨危害面积达530万hm2,仅农田污染每年就使粮食减产120亿kg。农产品加工中大量使用添加剂,使农产品受到化学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过度使用的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的关注。
我国有很多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农民一直维持着传统农业的生产习惯,很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这些地区的农田较易转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有机农业将给农民和环境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 戴庄项目区概况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位于句容市最南端,为镇江、常州、南京3市交界处,东南与溧阳接壤,西与溧水毗邻。该地居于苏南密集的城市群,四周经济均较发达,连接104国道,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38 km,交通便捷。
2.1 气候条件 该区属亚热带中部季风型气候,冬冷夏热,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长和光热雨量与作物生长发育同季的特点,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常年日照总时数2 152 h,年日照率49%,太阳辐射总量1 161 kcal/cm2,月平均气温15.2℃,10℃以上活动积温4 840℃,年平均降雨量1 018 mm,无霜期229 d。
2.2 土壤条件 该区土地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好,地形东高西低,山峦纵横,丘陵起伏,属丘陵山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土壤和砂石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8%。
2.3 水资源 四季水量多少依次为夏秋春冬,水资源丰富,一般集中在夏秋两季。该区水系属秦淮、太湖流域,分布有白沙等7座水库,总库容100万m3,灌溉面积666.7 hm2,其中自流灌溉面积达200 hm2,且水库水质清澈,可直接饮用。
2.4 生物资源 该区内仍有较大面积林木植被保持原始状态,林竹花草繁茂,泉溪潭泊密布,兽禽虫众多,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饲用玉米等饲草资源丰富。其他物种资源也较丰富,特别是野生中药材、经济林果、栽培作物、多种家禽等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
3 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选址于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以发动、引导农户发展有机农业。2005~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使有机种植农户达296户、面积208 hm2,占全村农户总数的30%,耕地面积的25%,种植桃、茶、稻、青花菜、荷仁豆、葱、草莓、牧草、山芋、大豆等有机农产品,果园放牧山羊、草鸡、鹅等。使岗坡地纯收入达4.5万元/hm2,水田纯收入达3万元/hm2,比传统栽培效益提高3~4倍,2006年有200多户年纯收入增加5 000元,50多户增加1万元以上,高的超过了3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3.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促进了有机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
以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科技示范园种植有机桃、有机枣、有机柿为例,进行有机水果种植经济效益分析(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有机果品种植虽然产量较常规种植单产低,有机桃、有机枣、有机柿单产分别为常规种植的43%、78%和74.43%,但单位售价高,有机果品单位售价是常规种植果品的2.33~5.33倍,劳动力成本和物化成本虽较常规种植有所提高,但有机桃、枣、柿经济效益较常规种植分别提高了58 078.5、36 004.5和40 866.0元/hm2,增幅达到了211.03%~383.45%,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促进了有机种植生态效益的提高
3.2.1 有机栽培在防止桃园水土流失中的生态效应。
据王凭青等研究,在土层厚度一定时,土壤的水源涵养性能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特性、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大的土壤。在有机栽培条件下,通过生草栽培、草根深耕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可不断地将地表径流转为地下水流,增强土壤入渗性能,减少了土表径流[3]。大量研究认为,草根对土壤渗透力的作用主要是根系能将土壤单粒粘结起来,同时也能将板结密实的土体分散,并通过根系自身的腐解和转化合成腐殖质,使土壤具有良好的团聚结构和孔隙状态[4-5]。根系还能提高土壤的抗碱强度,降低土壤的冲刷量。根系同时还具有推迟、延缓和缩短产流、产沙时间的作用[6]。生草植被地表部分是植被系统中影响降水的第1个活动面,使降水产生第1次再分配。雨滴降落在植被茎叶上,被茎叶所吸附,很快形成水珠并从茎叶上缓慢落至地表,又被落叶枯草等所吸收,并渗入地面。生草植被改变了植被地内降水量,削减雨滴势能,含蓄水源保持水土。
2005年7月测定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桃园土壤容重较净园栽培降低0.08 g/cm3 ,总孔隙度增加了2.58%,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35.23%(表2)。
2005年7~8月,选择有代表性的2次降雨,降雨量分别为23.5、42.8 mm,测定30 m2有机栽培与净园栽培降水量与产生径流时间、径流量及含沙量(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有机栽培较净园栽培在降水时能显著推迟径流产生时间,在6 h降水量23.5 mm时不产生径流,6 h降水量达42.8 mm时推迟径流产生时间285 min,同时降低径流量及含沙量分别达65.27%、96.3%,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
3.2.2 有机栽培对土壤环境生态效应的影响。
在净园栽培条件下,由于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使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向单一化方向发展,造成农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7]。在生草栽培条件下,牧草及杂草秸秆富含纤维素、水溶性多糖、蛋白质等物质。通过刈割还田,能激发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增强呼吸作用以及氨化、硝化等作用,从而引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有益微生物群落的增加,有利于分解土壤中如H2S、NH4+等有害物质,同时使固氮菌增殖,促进固氮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有益微生物群落还能参与腐殖质的形成,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有益微生物群的增加,还能仰制土壤有害菌的繁殖,增强植物对病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卢东等研究表明,有机栽培中有害金属Cb、Cr含量较常规降低。有机栽培条件下,土壤中蚯蚓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通过蚯蚓的取食行为,能降低有机污染物向下淋溶,从而减轻水体污染的危险。
3.2.3 有机栽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有机栽培条件下,桃园保留了原有的一些树木,并种植有黑麦草、白三叶草、紫花苜蓿,混杂有禾本科及豆科的其他杂草,实地调查植物种类共计19科35种,昆虫群落的实地调查发现,在有机桃园害虫亚群落中,优势种类主要有蚜虫、叶蝉、金龟子、刺蛾,它们的数量变化极大地影响害虫亚群落和总群落的数量消长。5月上旬前,由于气温较低,害虫数量增长缓慢、种群数很少,5月中旬后,害虫数量增长很快。天敌亚群落中,优势种类主要有瓢虫、草蛉、蜘蛛,其数量的增消与害虫数量的增消趋于同步。
实践表明,有机桃园在不施用化学杀虫剂,利用糖酯诱蛾、诱杀金龟子的情况下,害虫亚种群落数量在天敌的作用下得到了有效控制。2004、2005年,有机桃园在每年的3、6、9月用石硫合剂、苦参碱防治病虫害3 次,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净园栽培条件下桃园在2004、2005年的3~9月使用农药分别为12和11次。
3.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促进了有机种植社会效益的提高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发展有机水果种植积极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戴庄村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高涨(表4),先后获得农户3年生有机桃株产量25 kg,售价16元/kg,纯收入9万元/hm2的实绩。至2005年10月,戴庄村参加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有298户,参加有机农业合作社的农户达187户。
从表4可以看出,2003年愿意种植有机果品的农户只有极少数,占调查样本数的3.64%。2004年已有近20%的农户愿意从事有机果品的生产,2005年愿意种植有机果品的农户已达调查样本数的62.91%。2006年春,句容市戴庄村新扩桃树种植面积达51.33 hm2,要求参加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80%。
4 结论
4.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示范典型带动,项目资金推动,调动了农户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并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科技支撑。
4.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愈加重视。农业综合开发有机农业项目的实施,不仅能确保农产品安全,经济效益高,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群众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高涨,有机农业面积从2002年的20 hm2发展到2006年的208 hm2,完全得益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马世铭,SAUERBORN. J.世界有机农业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510-1516.
[2] 吴东雷,陈声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16.
[3] 王凭青.杂交狼尾草水土保持能力的实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14-116.
[4] HARRIS R F,CHESTERS G,AllemO N. Dyncnmicsofsorlaggregation[J].Advan Agronmg, 1996, 18:107-169.
[5] STOM J A ,BUTTERY B R .Vine forager and the aggegation of a clavy loam soil[J]. Canadi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89,69:165-169.
[6] 朱显谟. 黄土高原脱贫致富之道:三论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J].水土保持学报,1998(3):1-5.
[7] 卜元卿,黄为一.稻秸土壤细菌群落分子多态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5,42(2):270-276.
相关热词搜索: 效应 农业综合开发 有机农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