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频繁不合理使用,使得斜纹夜蛾的抗药性不断地增强,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加严重,防治也越发困难。文章通过实验对斜纹夜蛾的抗药性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斜纹夜蛾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斜纹夜蛾;抗药性;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113-1
斜纹夜蛾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可危害的包括蔬菜、棉花等农作物种类达到290多种以上,且由于世代重叠严重,发生量大,易暴发成灾,初卵幼虫还具有暴食性,对农作物的危害十分严重。由于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以化学农药为主,大量反复的使用,使得保存下来的个体具有了抗药性,而通过多代选择,就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群体,导致害虫的抗药性普遍增强,防治效果越来越差。通过对斜纹夜蛾抗药性的实验,了解其抗药性的现状和变化动态,对合理用药,有效地防治斜纹夜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斜纹夜蛾抗药性测定
1.1 实验药剂及试虫采集
为了能更好地对比出不同农药对斜纹夜蛾的作用,分别选择98.5%的溴氰菊酯原药,82.2%的三唑磷原油,90%高效氯氟氰酯原药,90%硫丹原药和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丙酮作为实验的药剂。
在挑选试虫时,选择人工饲养的成虫室内繁殖的幼虫,选发育一致、体重在8~12mg内的三龄幼虫十六组,每组30只。
1.2 毒力测定
用丙酮将四种原药杀虫剂稀释成5~7个浓度,用微量注射器将不同浓度的不同药剂注射进试虫的胸部背面,每组每只试虫滴入0.5μm的药剂,以丙酮做为对照。48个小时之后,检查每组试虫的死亡情况,在检查时以锐器轻触试虫无反应则判定为死亡,检查时需要注意的是斜纹夜蛾幼虫有假死性。
1.3 结果计算和分析
使用Abbott公式校正各处理死亡率,其中
将校正死亡率的几率值和计量对数作为数据进行计算,对毒力进行比较,计算出抗性的倍数。并根据结果对抗性水平进行分类,按照Keiding抗性水平的标准,抗性倍数4~5为耐药性,抗性倍数6~10为抵抗;11~40为中抗;抗性倍数高于40的为高抗。
不同地区斜纹夜蛾的具体抗性倍数会有差异,但总体来说,以安徽庐江为例,这一地区的斜纹夜蛾对溴氰菊酯类的杀虫剂抗性最高,对有机磷、有机氯类的杀虫剂抗性还处于低抗的阶段。
2 斜纹夜蛾防治
2.1 抗性治理对策
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杀虫剂使得斜纹夜蛾在生态、生理生化和遗传因子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抗药性,且目前来看,害虫对常用农药中的多数农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有些药剂还产生了较高的抗性,使得可以有效防治的药剂越来越少。
在对害虫的防治中,对害虫已经有了较高抗性的药剂应该停止使用,有限制地使用害虫具有中抗的药剂,以防其抗性继续增长,多使用抗性低的药剂,根据害虫的行为机制掌握科学的测报技术和施药的最佳时间,改进施药的方法。另外对一些复配药剂的使用也应有一定的限制,以防其抗性的范围扩大。
2.2 抗性治理措施
斜纹夜蛾的防治中,要加强综合性的防治,化学防治要配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更为有效地除掉害虫。
害虫的抗药性是由于同一种药剂的大量重复使用造成的,因此在害虫防治中要避免长时期地单一使用一种药剂,而应该交替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但是在轮换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问题,以避免扩大害虫抗性的范围。
害虫防治中使用混合药剂能够提高防治的效果并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但在使用混合药剂的时候要注意的是,混合的药剂必须不具有交互的抗性,害虫对每一种单剂的抗性也都应处于低抗以下,药剂的残效期要相近,另外在药剂混和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毒比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以保证农药的有效性。
2.3 防治方法和要点
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可以通过在收获后对田地进行杂草清除、翻晒等工作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同时对害虫卵块和初卵幼虫随手摘除,以减少虫源。利用物理方法对害虫进行防治可以使用悬挂频振式杀虫灯,以及在田间悬挂性诱剂,诱杀成虫和雄虫,也可以将6份糖、3份醋、1份白酒、10份水和1份90%的敌百虫晶体混合成糖醋液,调匀后放在离地60~100cm的盆罐中,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是利用黑卵蜂、赤眼蜂、蜘蛛等一些斜纹夜蛾的天敌来除去害虫。化学防治即是使用杀虫剂,在使用杀虫剂时须控制好喷药的时间,一般最好在早上和傍晚,喷的药量要足,使用的药剂可以根据以上提出的措施进行选择和控制。
3 结语
斜纹夜蛾的繁殖能力和抗药性强的特点给农作物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目前对其防治主要使用的还是化学防治,由于不同地区使用的药剂种类、数量和次数各有不同,害虫的抗药性也各有不同,在进行防治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药剂,综合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使防治的措施更加有效,从而更好地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陈亮,李兵等.斜纹夜蛾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蚕业,2009,(10).
[2] 黄水金,秦文靓等.斜纹夜蛾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酯酶的生化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1).
[3] 刘刚.蔬菜害虫抗药性易发原因与治理对策[J].农药市场信息,2007,(3).
作者简介:何海龙(1978-),男,汉族,广东茂名人,广东省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相关热词搜索: 夜蛾 抗药性 斜纹 防治措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