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果园铺反光膜技术等

| 浏览次数:

果园铺反光膜是通过反光膜对阳光的反射,改善整个果园尤其是树冠下部及内膛的光照条件,从而使这些部位的果实,尤其是果实不易着色的部位(如萼洼处)充分着色,增加全红果,进而提高果品外观品质。经过近3年在渭北旱塬地区实践。铺反光膜全红果率高达98%,证明确实是一项促进苹果全面着色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在果树生产上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一般和套袋技术结合使用,现将其主要技术阐述如下,供果技工作者和广大果农参考。

材料选择 反光膜可选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聚酯铝箔、聚乙烯等材料制成的薄膜。其反光率为60%~70%。比普通膜高3~4倍。可连续使用3~5年。

2 铺膜时间 套袋果园一般在摘除果袋3~5天后进行,未套袋的果园宜在采收前30~40天进行。千阳县果园宜在10月中、下旬铺设。

3 铺前准备 铺膜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乔化果园可在铺膜前清除行间杂草,用耙子将地整平。矮化园可随地势铺膜。套袋果园在铺膜前要先除袋,并进行适当的摘叶。为了保证反光膜的效果,还可对果园修剪,回缩树冠下部拖地裙枝,疏除树冠内遮光较重的长枝,使更多的阳光投射到反光膜上。

4 铺膜方法 顺树行铺在树冠两侧,反光膜的外边与树冠的外缘齐。铺设时将成卷的反光膜放于果园的一端,然后倒退着将膜慢慢滚动展开,边展开边用石头、砖块或绳子压膜,也可将撑枝用的树棍拾起压在膜上。压膜不宜用土,以防将反光面弄脏影响反光效果,压膜时应注意不要将膜刺破。

5 铺后管理 铺膜后经常检查,遇到刮风下雨时应及时将被风刮起的膜重新整平,将膜上的泥土,落叶及积水清扫干净,保证使用效果。采果前将反光膜收拾干净,卷起并妥善保存,以便来年再用。

6 注意事项 一是由于铺设反光膜的成本较多,在铺设时应注意选择果园。对生产高档出口的果园比较合适。二是铺设时,应注意与果实套袋、摘叶、转果等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加全红果,生产出高品质的果品。

梁录瑞 李 烨(陕西省千阳县园艺工作站721101)

套袋苹果摘袋及摘袋后的技术细则

苹果套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摘袋是这项技术中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其决定套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下面介绍套袋苹果的摘袋及其技术细则,供参考。

1 掌握摘袋时间

摘袋首先要因品种制宜,一般中熟红色品种宜在采收前15~20天,晚熟红色品种在采收前20~25天摘袋,不要全红果面时,可在采前7~10天摘袋。元帅系等中熟苹果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摘袋。红富士苹果宜在9月中下旬至10月5日前摘袋。此时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摘袋后可迅速着色。又提高了果面的光洁度。套纸袋的黄、绿色品种。应在采收时带袋摘,或采前5~7天摘袋,减轻摘袋后果皮皱缩。其次摘袋最好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以避免摘袋后果实发生日烧,若高温晴天摘袋。可于上午10时以后果面的温度与大气的温度相近或略高时摘袋,不宜在早晨或傍晚摘袋。

2 注意及时垫果

垫果的目的是防止摘袋后,枝叶对果面的磨损,可利用已除的废袋把果面靠近树枝的部位垫好,对易刺伤果面的枝条在摘袋前去掉。

3 预防病害危害

摘袋前1~2天要喷施一遍高效杀菌剂,防止病菌侵染摘袋后的果实;红色斑点病及轮纹病在除袋后可侵染果实,使果面发生1~2毫米的红褐色病斑,降低好果率,摘袋后5天开始进行全树喷药,药剂应该选用具有治疗性的、不刺激果面的粉剂或水剂。如70%的进口甲托或国产纯品甲托1000倍液,或80%的多菌灵纯粉1000倍液等。

4 铺设银色光膜

摘袋后及时铺设银色反光膜,方法是沿树行带状平铺于树冠下,反光膜边缘与树冠外缘投影下对齐,铺好后用砖块、木棒或小土袋压住膜缘,以免反光膜被风刮起。

5 适时适度摘叶

除袋后先摘除直接接触果面的“贴果叶”及距果实5厘米范围的“遮光叶”,使其60%的果面可获得直射光而着色面大且均匀。摘叶的总量控制在10%~15%,不能超过20%,摘叶忌在阳光暴晒的中午进行,以避免果实发生日烧,时间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3点以后。

6 巧妙进行转果

转果方法是用手掌轻轻托住果实转其方向,将阴面转向阳面,如还有少部分未着色,5~6日后再继续滑原方向转动果实,促使全面均匀着色。

7 确保采收质量

采果要讲究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进行,其次套袋果果皮较薄嫩,在采收和搬运过程中,应尽量小心轻拿轻放,减少碰、压、刺、划伤等,以确保采收质量。

胡启山(湖南省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413046)

苹果树早期落叶的成因及对策

5月下旬以来笔者陆续接到各地果农打来的求助电话反映果树早期落叶严重。在豫西我们痛心的看到了一些防治不好的果园。6月份已经开始大量落叶。这对幼果膨大、花芽分化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还看到一些果园的红蜘蛛已经严重发生,要说这是不应该的,但着实发生了,这是错过了花后防治的关键时期,许多果农在花后竟然不喷防治螨类的农药。现就“苹果树早期落叶的成因及对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广大果农朋友参考。

1 形成原因

(1)2009年4、5月份降雨多,湿度大,6月份持续高温,温度居高不下,7、8月份高温高湿,这样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等早期落叶病的发生。

(2)连续多年早期落叶的果园,病源基数大,喷药不及时,间隔时间长,有的果农间隔25~30天喷1次药。

(3)选药不对路、配药、喷药技术不科学。

(4)红蜘蛛危害,加重了早期落叶病的发生。

(5)果树郁闭,树密、枝叶厚,喷药困难,内膛难以着药。影响杀虫杀菌的效果。

2 对策

(1)及时疏除徒长枝,间疏过密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做到大枝亮堂堂,小枝闹嚷嚷,枝组间距适当,全树、全园通风透光,果果浴光,药易打匀、打透。

(2)采取国转式喷药法,均匀细致喷药,避免喷漏。选雾化好的喷头,尽量不用喷枪,对病虫发生部位重点喷洒,以利于提高用药质量。

(3)看准时机,选准好药。在病害发生初期、雨后,可选用25%戊唑醇悬浮剂(金库)2000~25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百倍)2500~30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对落叶严重的果园需连续喷药2次,喷药间隔期10~15天。具体时间根据降雨情况灵活掌握,多雨潮湿时,喷药间隔期尽量缩短,少雨、干旱时可适当延长。另外,喷药时需加上优秀的叶面肥。如800~1000倍液勇壮550、3000倍液阿卡迪安等。

(4)对已造成早期落叶的果园、果树应增施腐熟的猪、羊粪等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势。

(5)加强对红、白蜘蛛等其它病虫害的防治。7、8月份防治红蜘蛛可选用40%炔螨特水乳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

(6)在病虫已经发生的果园、雨后选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类保护性杀菌剂,效果不明显。必须选用强内吸治疗剂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发病初期,用低剂量,间隔期长;病重时,用高剂量,间隔期短;植株生长茂盛,温度适宜,湿度高,雨水多的流行期,可用高剂量,间隔期短,增加用药次数,保证防病增产效果。

(7)据调查,褐斑病的发病与外界温度过高、喷强内吸治疗剂有一定的助发关系。所以对预防不好已经发生褐斑病的果园,气温35℃以上时施药,选用强内吸治疗剂宜用低剂量。间隔10~15天。连续喷药2次较为稳妥。

周吉生(河南省灵宝市寺河乡上埝村 472522)

相关热词搜索: 膜技术 果园 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