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番荔枝主要虫害防治及其杀虫活性研究概述

| 浏览次数:

摘要:就当前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生产中主要的虫害及其杀虫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对番荔枝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虫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未来番荔枝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虫害;防治;杀虫活性

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1-0009-03

Research on Main Insect Pests and Insecticide Activity of Custard Apples

(Annona squamosa L.)

WEI Yong-zan,XIE Jiang-hui,SHI Sheng-you,WANG Yi-cheng,LI Wei-cai

(South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Zhanjiang 524091,Guangdong,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insect pests and insecticide activity of custard apples was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symptom, occurrenc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Furthermore,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pests of custard apples in the future wa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Key words: Annona squamosa L.; insect pest; control; insecticide activity

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别名林檎、凤梨释迦,被誉为世界五大热带水果之一。其果肉白嫩香甜,营养丰富且具食疗功能,经济效益可观,是一种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优质珍稀水果[1]。番荔枝在少量种植时,病虫害较少,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国内外学者曾对番荔枝的主要病害进行过一些报道[2,3],但在植保方面的研究还落后于其他水果的研究步伐,对虫害的系统调查及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我国台湾学者谢进来等[3]指出台湾番荔枝虫害有25种,其中蓟马、介壳虫、斑螟为害较严重;苏恩川等[2]报道了危害番荔枝的主要昆虫是红蜘蛛、介壳虫、蓟马、木蠹蛾、柑橘小实蝇等;近年来,国内学者又对番荔枝斑螟[4]、蛀果虫[5]等进行过一些系统报道。

不能充分掌握番荔枝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发生规律,就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导致部分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影响番荔枝的正常生产。本研究对番荔枝当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虫害的发生、防治及其杀虫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为番荔枝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1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1.1 蓟马

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为害番荔枝的蓟马主要是红带网斑蓟马。其成虫、若虫在叶片和嫩梢上刺吸汁液造成危害。被害叶面上有产卵点的叶片表面隆起,上盖有黑褐色胶质模块和黄褐色粉粒状物,使叶片黄化干枯,造成落叶;新梢受害时,新叶卷曲,变褐焦枯,影响树势。该虫食性复杂,也是荔枝、龙眼等果树的主要虫害[3]。

防治上,夏秋两季新梢抽出后,虫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喷施活性成分为2.5%的菜喜悬浮剂1 000~1 500倍稀释液,或活性成分为1.8%的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稀释液,或活性成分为25.0%的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 500倍稀释液,或活性成分为20.0%的康福多可溶剂2 000倍稀释液等进行防治,重点喷施嫩梢、幼叶和幼果等幼嫩组织[6]。

1.2 介壳虫

介壳虫属同翅目介壳虫属。为害番荔枝的介壳虫主要是堆蜡粉蚧。该虫以成虫、若虫为害番荔枝的嫩梢和果实,尤以为害果实较严重。幼果被害后发育缓慢,甚至枯萎落果;若果实发育中后期受到侵害,则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品质[7]。

防治上,于春秋两季新梢期及幼果期用活性成分为40.0%的速扑杀600~800倍稀释液,或活性成分为40.0%的杀扑磷乳油1 500~2 000倍稀释液,或活性成分为40.0%的水胺硫磷乳油1 000倍稀释液进行防治[7,8]。

1.3 柑橘小实蝇

柑橘小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台湾等地。该虫的成虫产卵于寄主果实内,幼虫孵化后即为害果实。被侵害果实未熟先黄,造成落果、烂果,对果实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9]。

防治上,在成虫发生期用活性成分为90.0%的晶体敌百虫800倍稀释液或活性成分为25.0%的喹啉硫乳油500倍稀释液喷施树冠和树冠下表土,保护果实,杀死羽化出土的成虫,抑制成虫产卵。另外,还可以悬挂有毒的甲基丁香酚诱捕笼,引诱并毒杀成虫[9]。

1.4 斑螟

番荔枝斑螟为台湾新记录种,其分类地位为鳞翅目螟蛾科[3]。斑螟于6~8月及11~12月为害较严重,幼虫蛀食果实,被害果实初期呈局部黑化、干枯,轻者果实畸形、变黑,重者受害部位扩大至整个果实由黑变干枯、僵化,但仍留在果树上[4]。

斑螟对一般常用药剂相当敏感,必须把握正确施药时机。每年6月中下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于斑螟卵孵化盛期,幼虫未蛀果前即落花后幼果果径2 cm左右时喷药,每10 d喷1次,连续施药3次。可选用的药剂有活性成分为2.5%的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稀释液、50.0%杀螟硫磷乳油1 000倍稀释液、25.0%毒死蜱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等;一般8~12月,第一期果逐渐采收而第二期果又正逢生长期,若遇斑螟为害,可用活性成分为20.0%的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稀释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稀释液,或90.0%敌百虫晶体1 000倍稀释液等药剂全园喷施[4]。

1.5 蛀果虫

自2000年番荔枝开始发生蛀果虫以来,该虫数量急剧上升,危害日趋严重[5]。蛀果虫,俗称针蜂、黄苍蝇、果蛆等,属双翅目实蝇科。该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能为害番石榴、杨桃、芒果、柑橘类、枇杷等250多种水果和蔬菜。成虫产卵于果皮下,幼虫群集于果内蛀食果肉,造成果实腐烂、干瘪收缩[10]。

防治应于成虫发生高峰期前选用活性成分为90.0%的敌百虫或45.0%马拉硫磷或48.0%乐斯本等800~1 000倍稀释液喷树冠,每隔6~7 d喷1次,连喷2~3次,可以大量杀死蛀果虫。喷施时间选择在10∶00前或16∶00以后为宜。若在每15 kg药液中加入100 g红糖后再稀释5倍,加热至有香气喷施则效果更佳[10]。

1.6 红蜘蛛

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为害番荔枝的主要是柑橘红蜘蛛(又名红叶螨)。其成虫、若虫刺吸番荔枝叶片、嫩梢和果实表面汁液,导致叶片发黄,造成落叶落果[9]。

在红蜘蛛的成螨、若螨、幼螨和卵并存时,应选用对各虫态都有效的杀螨剂防治。如活性成分为73.0%的克螨特乳油、20.0%苯双得(哒螨灵)可湿性粉剂、34.0%辉丰克螨乳油、34.0%螨统杀乳油等,可选择其中之一轮换使用,也可用水胺磷硫和石硫合剂两种农药配制混合药液防治,效果十分显著[11]。

1.7 木蠹蛾

为害番荔枝的木蠹蛾主要有荔枝拟木蠹蛾和相思拟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两种拟木蠹蛾均以幼虫钻蛀枝干成坑道,并且食害枝干韧皮部,在树干外部以虫丝缀连虫粪与枝干皮屑形成一条隧道;幼虫白天匿于坑道中,夜间沿隧道外出啃食树皮,削弱树势,导致减产;危害严重时,可导致幼树死亡[9]。

防治上,在幼虫盛孵期即5~6月上旬,喷施1~2次活性成分为90.0%的晶体敌百虫500倍稀释液或20.0%天牛灵乳油250倍稀释液;对于已经蛀入树干的幼虫,用棉花蘸80.0%敌敌畏乳油100倍稀释液堵塞坑道将其杀死[9]。

1.8 天牛

为害番荔枝的天牛主要是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星天牛以幼虫蛀害树干、主枝,影响水分和养分输导,使植株成株发黄,部分叶片脱落,树势衰弱,严重时整株死亡,是多数果树的树干害虫[9]。

于6~7月天牛幼虫盛孵期,在树干上喷施活性成分为25.0%的天牛灵乳液250倍稀释液或25.0%喹硫磷乳油500倍稀释液防治[9]。

1.9 铜绿金龟子

铜绿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科,是为害番荔枝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发生普遍,食性复杂,对番荔枝新梢、叶片和花穗造成严重危害。其成虫白天聚集于果园及其周围的杂草丛中,晚上大量取食叶片嫩梢,严重影响番荔枝的正常生长[9]。

在成虫危害期,用活性成分为90.0%的晶体敌百虫600倍稀释液,或20.0%氯化甲氰菊酯乳油5 000倍稀释液喷施树冠防治[9]。

2 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强果园检疫和害虫发生期测报工作

局部地区发现虫害后,按照检疫条例,严格做好果品处理,防止害虫蔓延扩散,以免造成更大损失;测准害虫各代成虫发生期,及时施药防治,保护好新梢、嫩叶和花穗;药剂轮换使用,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2.2 加强果园管理,保持果园清洁,铲除虫源

及时清除落果和被害果,将寄生有主要害虫的枝条和果实于冬春季修剪时剪除,集中烧毁或掩埋;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及时清除果园枯枝落叶,减少越冬虫源;清除杂草,减少主要害虫栖息地;利用生物防治,播种白花草或百喜亚草,实行覆草栽培,养殖害虫天敌,例如养殖钝绥螨可以抑制红蜘蛛的发生;利用杀虫灯对害虫成虫进行灯光诱杀。

2.3 进行果实套袋

于果径达到2~3 cm时进行果实套袋。套果前应全面喷施1次杀菌剂和杀虫剂,待药液干后在3 d内完成套袋护果。套袋前要进行疏果,疏果时间宜在果径达2 cm时进行。一般选用纸袋或者无纺布袋进行套护。套袋不仅可以防治虫害,还能减少裂果,改善番荔枝的外观品质。

3 番荔枝的杀虫活性

在印度民间,番荔枝的果实、种子、叶子被用来杀虫、毒鱼和堕胎;在南美秘鲁,毛叶番荔枝(Annona cherimolia)是传统的抗人体寄生虫药物[12]。曾涛等[13]测定了广西30科74种植物提取物对菜青虫4龄幼虫的拒食活性,其中番荔枝叶片提取物拒食率达到90%以上。番荔枝提取物对橘小实蝇成虫有一定的引诱作用[14]。

近年来,植物源杀虫剂以对环境安全、低毒、高效和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势,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15]。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 acetogenins)是从番荔枝科(Annonaceae)植物中发现的一类新型化合物,它们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细胞毒,杀虫、抗菌和免疫抑制等生物活性,尤以抗细胞毒和杀虫作用最为引人注目[12,16]。Mikolajczak等[17]将整个番荔枝内酯归为杀虫药剂,并于1988年获得了Asimicin的美国专利。Ruppecht等[18]报道Asimicin对多种害虫显示强烈的胃毒、拒食和杀卵活性,对墨西哥瓢虫(Epilaxbna varvestis)、棉蚜(Aplisgossypii)、丽蝇(Collipbora vicina)和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的致死浓度分别为0.05、0.50、5.00和0.001 g/L;将Asimicin浓度为1.00和5.00 g/L的药液喷于菜叶上,对瓜条叶甲(Acalymma vittatum)的拒食率分别为80%和100%。Ratanyake等[19]也报道Asimicin对棉蚜和墨西哥瓢虫等有强烈的致死作用。Alali等[20]测定了6种番荔枝内酯化合物对德国蜚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杀虫活性,并与有机合成农药氟蚁腙、残杀威、毒死蜱和氯氰菊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有番荔枝内酯化合物都可以引起德国蜚蠊很高的死亡率,并且可延缓其5龄幼虫的生长发育。

4 结论与讨论

番荔枝提取物虽然对一些害虫存在一定的杀虫活性,但在其生长过程中,仍会受蓟马等害虫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果品生产的进程。一方面的原因是番荔枝栽培面积较小,果园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病虫害防治时期把握不适当,或没能对症下药,导致防治效果不佳。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实用和有效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尽量控制病虫害暴发,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人为改变害虫生活环境;另外,实施果实套袋技术可以减少番荔枝果实受病虫危害,有效地降低农药残留并改善果实的商品外观,这些都是实现番荔枝安全生产和无公害生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世彪, 杨敬华,谢江辉. 番荔枝品种选育和栽培生理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1,18(5):300-304.

[2] 苏恩川,谢国干,陈小飞,等.番荔枝在琼北地区引种栽培的初步调查[J].热带林业,2001(4):172-177.

[3] 谢进来.番荔枝(释迦)主要害虫之生态与防治[J].中华昆虫,1988(特刊2):117-132.

[4] 刘爱勤,孙世伟,桑利伟.番荔枝斑螟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植物保护,2008,34(6):152-154.

[5] 蔡松钦,王少清,李镇生,等.番荔枝蛀果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7,36(1):44-45.

[6] 袁成明,郅军锐,李景柱,等.贵州省蔬菜蓟马的种类、分布及综合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2):1142-1144.

[7] 谢细东.番荔枝早结丰产栽培[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8] 王武明,谢晓鸿,柳海宁.介壳虫综合防治技术[J].绿色科技,2010(8):105-106.

[9] 肖邦森.番荔枝优质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0] 李惠陵,袁义友,梁铭生,等. 蛀果虫发生消长规律与综防实践[J].广东农业科学,2005(1):65-66.

[11] 张国斌.苹果树红蜘蛛防治新法[J].西北园艺,2005(1):41.

[12] 顾关云,蒋 昱.番荔枝科植物细胞毒成分的研究概况[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5,10(2):51-56.

[13] 曾 涛,黎柳峰,韦德卫,等.植物提取物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25(1):38-42.

[14] 付佑胜,王 沫,潘建平,等.几种植物粗提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8(3):116-118.

[15] 徐河山,马雅军.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方式和机理的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6,6(6):743-744.

[16] 何道航,徐汉虹,黄继光.植物源番荔枝内酯的杀虫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28(4):385-389.

[17] MIKOLAJCZAK K L, MCLAUGHLIN J K, RUPPRECHT J K, et al. Control of pests with annonaceous acetogenins[P]. US Patent, 4721727,1988.

[18] RUPPECHT JK, HUI YH, MCLAUGHLINJK, et al. Annonaceous acetogenins: A review[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1990,53(2):237-238.

[19] RATANYAKE S, RUPPRECHT J K, POTTER W M, et al. Evaluation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paw tree, Asimina triloba (Annonaceae), as commercial sources of the pesticidal annonaceous acetogenins[J]. J Econ Entomol, 1992, 85:2353-2356.

[20] ALALI F Q, KAAKEH W, BENNETT G W, et al. Annonaceous acetogenins as natural pesticides:potent toxicity against insecticide-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German cockroches (Dictyoptera Blattellidae)[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1998,91(3):641-649.

相关热词搜索: 杀虫 番荔枝 虫害 活性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