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平凉市农业污染及其治理状况探析

| 浏览次数:

[摘要]根据调查及统计资料分析,平凉市农业面源污染从行业结构看,种植业产生大量农膜残留造成农膜“白色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排污是农业污染的重点。针对全市废旧农膜残留和畜禽粪便是农业面源污治理重点的现状。在“十二五”期间,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平凉市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不断恶化、农民收入不高等一系列关乎到平凉农村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平凉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

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污染主要指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目前社会和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据全市普查结果及近年调查分析,平凉市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原因一是农膜特别是地膜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白色污染”;二是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畜禽粪便排放量的增加,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重;三是农作物秸秆及其它农业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堆积和污水的任意排放;四是化肥和农药使用导致流失和渗漏。五是水库和池塘的增量水产养殖。近些年,针对农业生产、生活垃圾污染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我们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诸如农村沼气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废旧农膜回收等一些污染治理工作,但由于长期以来资金严重不足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治理面狭窄,治理效果不佳。从全局来看,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措施,在足量提供农产品的同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从而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农业经济及主要农业污染治理现状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十一五”以来,全市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达47亿元,五年净增20亿元,年均增加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连跨域2000元、3000元大关,年均增加259元。粮食总产跨上95万吨台阶,连续七年增产。据统计,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种植养殖业及农村生活用农膜年使用量已超过1.1万吨,主要是超过200万亩种植业农膜覆盖产生的废旧农膜丢弃量一万吨,年废旧膜回收约6700吨,回收率67%。根据第一次污普调查数据以及2011年底畜禽存栏量推算包括规模养殖小区(场)、畜禽散养户,全市畜禽粪便及尿液排放量916.98万吨。

二、农业污染治理状况判断

根据调查及统计资料分析,种植业产生大量农膜残留造成农膜“白色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排污是农业污染的重点。在种植业中,以旱作玉米、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中产生大量地膜残留是主要污染源,在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中,以牛、猪产业排污为主,规模养殖小区(场)是污染和治理的重点。其次化肥、农药使用水平较低,流失量较低,作物秸秆丢弃量较少,均为次要治理点。从全市区域分布来看,所辖各县(区)农业污染排序依次为崆峒区、泾川县、庄浪、华亭、静宁、崇信、灵台县。

三、农业污染治理思路和主要措施

近几年,按照国务院和农业部等要求,我们治理农业污染的总体思路是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在尽量减少污染的情况下,针对造成的污染边污染边治理,采取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治理,大大改观农业农村生产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有好又快发展。

主要措施一是积极开展农膜残留回收和综合利用。近年来,我市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点50个、回收加工企业12个,年回收废旧农膜6700吨,回收率67%。有效净化了土壤和农村环境。二是采取多种途径治理养殖污染。采用“养殖场+有机肥料”模式,由畜禽养殖场建立有机肥料集中处理场所,将畜禽粪便通过生物技术转变成有机肥料。采用“猪(牛)一沼一粮(果、菜等)”循环农业模式,变废为宝。三是加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近年来,我市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当作农业环境治理和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措施来抓,建成青贮池160万立方米,青贮玉米秸秆134万吨,占玉米秸秆总量的70%。四是启动尾菜污染治理工程。为处理全市73.5万吨尾菜,今年在全市启动了尾菜污染治理工程,重点解决大中型蔬菜基地和农贸市场尾菜污染环境的问题,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和加工技术转化为肥料和饲料。五是实施农村清洁示范工程。针对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的污染治理问题,从2006年开始,以田园清洁、家园清洁和水源清洁为目标,有选择的实施了农村清洁示范工程,目前,已建立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2个,为控制农村废弃物污染,美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行了有效探索。六是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从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治化肥流失污染入手,从2008年以来,我市在七个县(区)实施了施肥工程,科学精量施肥,目前,全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粮食、蔬菜、果树面积达到了497.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5%。七是加强农药经营使用监管。在全市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产品,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实用技术,提高了农药利用率,降低了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八是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2011以来年,全市以小麦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属中度偏轻至中度发生,各类病虫鼠草害累计发生面积538.66万亩(次),防治285.43万亩(次)。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果树等作物绿色防控面积为31.16万亩,占防治总面积的10.9%。其中,绿色防控示范面积4.0万亩,带动推广粮食作物绿色防控11.3万亩,经济作物绿色防控19.86万亩。主要技术措施有: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生物农药的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针对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及其治理情况,存在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项目支持,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首先是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工作由于资金问题成效不大。2010年,我们对县区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调查跟踪和技术服务,普遍存在缺乏项目支持和资金严重不足,致使相关工作难以全面开展。2011年虽然省级补贴性政策出台,但就我市而言,任然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我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还处在低谷发展阶段,残膜回收利用还处于小作坊式的生产,设备简陋、回收率低、加工能力时好时坏,工作局面较为被动。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排污治理是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难点。尽管近年实施的户用沼气工程有很大成效,但根据我们调查,规模化大型养殖企业仍是排污和治理的重点,由于缺乏资金,缺乏通过大型沼气工程网络解决污染问题的现实情况。建议沼气工程项目及资金要向大规模养殖企业倾斜。

总之,从治理以农膜残膜污染为重点的农业污染入手,达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工作刚刚起步,良好的机制仍未形成,仍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实践。还需要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时建议各级政府都要把此项工作例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下配合,多方争取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把农业污染治理当着为民措办实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正真为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优良、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平凉市 探析 治理 污染 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