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财务转型背景下,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面对行业转型升级的大形势,高职院校必须从自身实际及企业需求出发,对管理会计教学模式作出改革[1]。本文在归纳总结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重点讨论了财务转型背景下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以供诸位参考。
关键词:财务转型 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财务转型是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为实现长期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财务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量更多,要求更高,这就需要高校对现行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作出改革,以满足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2]。那么,高校应如何对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呢?以下就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情况来看,其中存在如下问题有待解决:第一,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毕业生对管理会计知识与相关技能掌握不熟练,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与其他本科高校相比,缺少核心竞争力;第二,教学体系不完善,如缺少职业技能判定标准,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管理制度有待健全;第三,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内容重复性严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第四,教学方法陈旧,教师过分注重职业技能考试,将教学重点置于应对考试上,并未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五,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学生没有充足的场地锻炼自己所学的职业技能[3]。
二、财务转型背景下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
1.基于企业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财务转型的背景下,企业更加需要掌握丰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会通过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业务与会计信息,能够预测、评估并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未来业务及市场风险,可做好与企业高管、企业各业务部门协调、沟通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4]。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基于企业需求,确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为教学目标,以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至于教学目标的细化,高校可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做具体分析。
2.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教学计划
就业、立足于社会是学生的首要需要,管理会计课程应成为关注学生就业的课程。管理会计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管理会计岗位环境,获得从事管理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的能力,培养创造性及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促进学生就业择业。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制定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建立学生对管理会计岗位环境的认识,锻炼学生从事管理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的能力[5]。例如,将整个课程分为管理会计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阶段、管理会计实训阶段、项目建设阶段、企业管理会计岗位就业指导阶段;第一阶段的教学旨在夯实学生的基础,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教学旨在锻炼、提升学生的能力,建立学生对真实岗位环境的认识,第四阶段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积累就业择业的经验,为后期就业择业做好准备。
3.完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否成熟直接影响课程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所以,高职院校在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应着重完善其教学体系。其一,以国际先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国内外权威管理会计教育专家的研究经验为依托,以不同层次的管理会计岗位标准为实际教学标准,引入经典管理会计案例,加强课内专业技能教学及理论知识教学;其二,以“管理会计能力提升工程”发展为导向,以“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为载体,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开拓管理会计实训课程,加强课外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训练。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不仅是各高校参赛队伍展现团队精神和个人风采的舞台,也是提升参与企业国际知名度的最好机会,参与企业或机构借助案例大赛平台可以走进高校,对企业品牌和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增强大学生这个巨大消费群体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和认可。同时,参与企业还可以通过案例大赛选拔符合企业发展的优秀后备人才。 其三,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为目标,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标准为教学评价标准,引入CMA课程体系,加强职业资格考核及就业指
导 [6]。目前,传统的职业发展理念已经无法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有限的学制教育下,应用大学会计人才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建构教学模块,有目的的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考空间,使用讲座,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跳出网络教学平台地站在商业的角度金融思维,理解财务分析的要点,在不同业务模式下具备业务沟通能力,有一定站在商业的角度考虑财务问题的能力。
4.整合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有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即评价的相关技术方法,内容较多,涵盖范围较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很难掌握所有的知识。所以,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对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比如说,根据当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及相关技术方法的发展情况,结合国际先进的管理会计知识,从众多的教学内容中筛选出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以此作为教学的重点。再如,按照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标准研究出符合学校管理会计教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训教材,在其中加入学生必须要掌握且常用的知识与技术方法。
5.以CDIO理念为依托优化教学方法
CDIO理念是一种工程教育理念,它以构思研发到运行的产品全生命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它符合企业对管理會计人才的要求,适应于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需求。所以,高校可以CDIO理念为依托优化教学方法。例如,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学校官方教学管理系统向学生发布管理会计项目,或者是先让学生自主提出管理会计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合作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所学管理会计知识与技术方法,建立对职业环境的适应性。再如,引入案例分析法,应用实际的企业管理会计案例或者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企业管理会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知识与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
6.构建多元化实训基地
实训教学是管理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训基地作为开展实训教学的主要场所,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提升。高校在改革管理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构建多元化的管理会计实训基地。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增建管理会计实训室,配备相应的硬件及软件,同时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尽可能模仿真实的管理会计职业环境,使教学环境及条件接近岗位要求。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基本目标为每学期学生进基地实习一次,根据此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规模,选择条件较好,能满足实践教学且交通便利的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书。[7]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學内容重复性严重、教学方法陈旧、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当从教学实际入手,对现行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做出实质性的改革,做好一系列的改革工作,而不是让改革流于形式,成为口号。首先,基于企业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将知识型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化成高层次、复合型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同时做好教学目标的分析论证工作,确保教学目标具有科学合理性。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教学计划,将当前社会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具备的各种职业技能提上日程,建立学生对管理会计职业岗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再次,完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同时,以CDIO理念为依托优化教学方法,加强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学,坚持知识与技能共同提升,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会计的项目中,体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最后,为保障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也应当构建多元化的管理会计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岗位、职场环境适应性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英,顾艳.浅谈财务转型大时代下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转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210-212.
[2]赵欣宇.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7(13):43-44.
[3]古力哪尔·麦买提.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7(18):70.
[4]方朝庆,荣加超.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纳税,2017(5):39-39.
[5]陈茜.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探讨[J].经贸实践,2018,No.228(10):320.
[6]王宝云,谭蔚霞,杨登金.“互联网+会计”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纳税,2018(5):49-49.
[7]李洁.浅谈管理会计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改革[J].时代金融,2018(5):195-195.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教学改革 转型 管理会计 财务上一篇:共享型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库建设探索
下一篇:会计准则顺周期效应的逆周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