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谈“杳”字的部首归属问题

| 浏览次数:

摘 要:《王力古汉语字典·木部总论》认为“木部”中的“杳”字“与树木关系不大”,这一问题的出现当追溯到《说文》。会意字应合理选择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所归属的部首。根据“杳”一词的本义,《说文》“杳”字归在“木部”不当,应将“杳”字归在“日部”。

关键词:杳 部首 归属 《说文》 《王力古汉语字典》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在体例方面有不少创新”[1],其中“在每部的前面先写一篇部首总论(有些小部除外)。……这样提纲挈领讲一讲,对读者是有益的。”[2]诚哉斯言!细读《王力古汉语字典》“部首总论”一节,发现一些和部首有关的问题已经被提出,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思考。本文关于“杳”字部首归属问题便是其中一例。

《王力古汉语字典》将“杳”字归在了“木部”。《王力古汉语字典·木部总论》认为:“木部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大致可以分为:(一)有关树木的名词……(二)有关树木的动词……(三)有关树木的形容词……另有些字,似与树木关系不大,例如:……杳”。[3]《王力古汉语字典》“杳”字下早期用法的义项为“昏暗”和“深远、高远”,因此,“杳”字和树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杳”字归在“木部”可追溯到《说文》。《说文·木部》:“杳,冥也。从日在木下。”段玉裁注:“冥,窈也。莫为日且冥,杳则全冥矣。由莫而行地下,而至于榑桑之下也。引申为凡不见之称。”

《说文》首创540部首,这样将汉字进行分类后便可将其归属到具体的部首之中,而以部首统属汉字的分类法有利于揭示汉字形体和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以形声字而言,在用形声字方式表现词的本义时,因为其中的形符是用来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的,所以形声字的形符也正是形声字所归属的部首所在。《说文·木部》中所收的400余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其意义类型正如《王力古汉语字典·木部总论》所论及的那样也分为三种。

而会意字的部首归属就没有形声字那样简单。从形体上来看,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并会合其意。会意字需选择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部首来确认归属,而究竟选择会意字中的哪一个部件作为部首,则存在部首归属的问题。

会意字部首归属理想的处理方式,应最能说明会意字作为词的本义和所归属部首的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下面看《说文》中一些会意字部首归属处理恰当的例子:

《说文·又部》:“取,捕取也。从又耳。《周礼》:‘获者取左耳。’《司马法》曰:‘载献聝。’聝者,耳也。”会意字“取”“从又耳”,其中的部件“又”为手状,“取”的字形义即用手取耳。“取”的本义为动词,而这种动词性质和字形中的“又”关系密切,《说文》将“取”归于“又部”,得之。

又如《说文·雥部》:“雧,群鸟在木上也。从雥木。集,雧或省。”“雧”一词的本义为动词,《诗·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其中的“集”用的就是本义。而在会意字“雧”当中,部件“雥”为动作“雧”的发出者,而部件“木”则是动作“雧”的处所,比较两者,可知部件“雥”和“雧”的本义联系密切,故《说文》将“雧”归于“雥部”。

下面再来看《说文》“杳”字部首归属存在的问题。《说文》中的“杳,冥也”为“杳”一词的本义,而“杳”字在表现词的本义时,则以太阳的高度已落至树之下的会意方式来表现昏暗义。由于“杳”一词的“昏暗”本义和“杳”字形体中的部件“日”的关系密切,而“杳”字中的部件“木”仅在表现形体意义时起作用,和“杳”一词的“昏暗”本义并无关系,所以《说文》将“杳”字归在“木部”不当,应将“杳”字归在“日部”。

同理,《说文》中“杲”“莫(暮的本字)的部首处理亦不当。《说文·木部》:“杲,明也。从日在木上。读若槁。”“杲”字为会意字,其形体为太阳的高度已升至树之上以表现光明义。“杲”字和“杳”字一样,其词的本义均与部件“日”的关系密切,所以“杲”字应归在“日部”。另外,《说文·茻部》:“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茻亦声。”段玉裁注:“‘从日在茻中’会意。”“莫”的本义“日且冥也”即日落之时,根据“莫”一词的本义,“莫”字应归于“日部”。

在《说文·日部》中还有和“杳”“莫”同为会意字且词义相近的“昏”字。《说文·日部》:“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声。”甲骨文中已有“昏”字,其形体为部件“日”在人状之下,即以太阳的高度已落至人之下的会意方式来表现黄昏义。《说文》将“昏”字归在“日部”是合理的。

由于《说文》首先对“杳”字做了归在“木部”的安排,其后的《玉篇》《康熙字典》以及《辞源》《汉语大词典》均沿袭《说文》“杳”字归属于“木部”的处理方法,而《王力古汉语字典》亦复如此。《王力古汉语字典》“部首总论”在论及词的本义和部首之间的关系时,对《说文》遗留下的一些问题自然无法回避,这也促使我们去深入研究《说文》中会意字具体的部首归属是否合理。

附 注:

[1]《王力古汉语字典》编写组,《〈王力古汉语字典〉及其特色》,《中国语文》2000年第5期,第472-473页。

[2]《王力古汉语字典·序》,中华书局,2000年,第5页。

[3]《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455页。

(徐山 苏州大学中文系 215123)

相关热词搜索: 部首 归属问题

【谈“杳”字的部首归属问题】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