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际上,一种以场耦合、整体论和自然生成为旨趣的自然人文主义教育思潮渐成主流。在学习评价领域,OECD的PISA模式可谓个中翘楚。为此,该文首先从词源学视角解读了PISA中“Literacy”的社会文化功能,接着从认知与进化层面探讨了学习的发生与本质,对“学习素养”给出了一个描述性定义,提出了形成模型,最后,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计算机的项目反应理论测试方法在郑州E中学开展了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学习素养有三个公因子,它们分别是显著影响学习素养形成的素养因子、反映考试成绩高低的成绩因子和能否积极利用身边各种学习资源的资源利用因子,其中素养因子对学习素养的影响最为显著;(2)就总体而言,学生表现最出色的是交流合作和记忆策略,最差的是信息资源利用情况;(3)成绩优异的学生和绝大部分学生主要采用记忆策略,而成绩中上者则常用精致策略;(4)在所有指标中,学科成绩的标准差最大;(5)精致策略等四个指标都会显著影响知识迁移水平。在当前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普遍偏低,活学活用能力明显欠缺,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业界关注。
关键词:PISA;Literacy;学习素养模型;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反应理论;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是美、英等国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针对自身基础教育质量连续下滑而进行反思后的产物。自上海2009年作为我国第一个大陆地区参加OECD的PISA评估项目并两次同时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领域获得第一之后,PISA得到了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在我国教育界也涌起了一股PISA研究热。如何借鉴PISA的精髓来扎实推进我国处于瓶颈状态的素质教育改革是摆在业界同仁面前一项崭新的课题。从宏观层面来看,要将PISA移植于素质教育评价必须考虑三个因素。首先,PISA的研究对象是即将结束义务教育的十五岁初中生,它属于一种基于常模参照测试的相对性评价。这种评测方式主要是通过各样本在常模中的相对位置来判断样本间的差异,看重的是对样本的区分能力,这对于从宏观层面依据总体分布特征来制定教育政策、预测各参与国的创新型人才储备和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相对优劣状况无疑是合适的,但是,对于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后,重在判定被试是否掌握了该目标领域中最重要的概念群、基本命题和基本技能,被试是否存在结构性缺陷以及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的绝对性评价,即基于某一标准、理念的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则是不合适的。其次,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这些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目标和知识点上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而且具有强制性,因此,在进行具体实践时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最后,虽说有必要借鉴PISA评价模式来进行全国性或跨地区的专业调查,但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现阶段,以学生个体、班级、学校甚至较小地区进行学习状况的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价,更能有的放矢地改进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实现内涵式提升。概言之,我们不能简单地因袭PISA评价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评价目標上的差异、国情制约和学校、学生个体的自身实际需要,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学习评价模式。六年来,笔者以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借鉴PISA评价的基本思想,增设部分能充分反映被试现实表现的真实性评价指标,突出个体和小规模团队的学习状态自诊断,并先后在郑州、厦门的多所初、高中进行了实证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论述。
自OECD设立PISA评估项目以来,我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群聚焦该项目呢?在笔者看来,除了人们的求新求异心理,这一现象更多地是承载了人们对徘徊在十字路口的素质教育评价能否得到根本性突破的一种期待。客观地说,PISA一改过去评价的鉴定性质,转而以促进发展为己任,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宏观层面,PISA以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为观察对象,以各参与国学习质量的横向比较为手段,以学习有效内化和学习持续性为纽带,其初衷是教育质量的持续改善,创新型人才与合格公民的培养是其双重任务,最终目标则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培养能有效沟通、合作的社会公民。在微观层面,PISA制定了严格而详尽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流程的规范性,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以确保测试具有更好的效度;利用分层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学校、家庭等方面全方位地收集原始信息。另外一个最为突出的原因就在于其别具一格的学习评价理念——“Literacy”。
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Literacy”由词根“Liter”和后缀“-acy”两个词素构成。其中,“Liter”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构成了该词的核心义,意为“字母”“文字”;后缀“-acy”是一个表示“过程”“状态”的抽象名词后缀。因此,“Literacy”也就表示“能识字”“有文化”的状态。时至今日,“Literacy”的文化功能又有了新的拓展。如图1所示,PISA中的“Literacy”由六部分构成。它以个体生存为基点,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条是认知→情境问题解决→批判性反思;另一条是人际交流、合作→哈格公民,可分别称为认知主线和社会化主线。该外延整合了知识、能力和态度,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中心”桎梏,突出知识必须面向生活、回归社会。该理念的提出有利于突出基本活动经验中的真切感受和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转换、推衍、抽象而习得的概念框架和诠释体系,使学习者将凝固的知识和经验升华到开放、动态的智慧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