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推动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振兴试点村的主要做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以沟域生态经济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行动方案
加快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推动特色优质农产品“线上”交易。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激励县建设,按照项目建设要求上报申报材料。二是完成电商(淘宝)村镇建设任务,2021年建成电商示范村(镇)10个,线上销售营业额达到5.5亿元;到2025年,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乡镇2个,打造电商示范村30个,线上销售营业额达到12亿元以上。
为完善我县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特制订洛宁县乡村振兴仓储物流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如下:
一、发展目标
1.提升冷链物流发展质量。优化全县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加强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预冷库、重要物流节点冷链仓储建设。改善冷链运输车辆装备配置,推广具有多温区功能的冷链运输车辆以及移动式冷柜、便携式冷藏箱等末端冷链设备,发展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推动农产品保鲜技术与蓄冷装备的推广普及,鼓励建设低耗节能型冷库,提高农产品预冷、保鲜加工与包装技术水平。扶持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对冷链运力明显不足的农产品主产区扶持。
2.强化农村物流标准化工作。加强物流全产业链标准体
系建设,覆盖农产品种养加工、检测分级、包装运输等各环节。推动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以托盘标准化及规范化运营为基础,推动运输车辆、叉车、货架、月台、车厢等设施设备标准化;推动物流作业标准化,涵盖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作业、仓储等环节;推动物流信息标准化,推广基于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1)的商品条码体系,推动商品条码、箱码、托盘条码、物流单元编码、物流节点编码关联衔接。推动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统一标准研发建设,统一技术接口标准,鼓励平台间开展联盟合作,实现可公开信息的共享互联互通。制订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规范,推动网点建设和运营标准化。
3.打造农村物流品牌。推进品牌强农,提升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打造一批产业特色优势突出、企业市场竞争力强、产品安全优质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开展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及产销对接。支持物流企业集约发展、做大做强,成为网络化、规模化的品牌公司。
4.完善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健全完善有效的物流信息网络,让仓储信息实现共享,积极推动入驻物流快递企业进行仓储管理的信息化。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构建公共的信息平台,达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
5.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仓储物流送中心开展生产、存储、中转冷藏保鲜等冷链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冷
链物流初级加工中心,建设一批具有分级包装、预冷仓储、初级加工等功能的冷藏(冻)保鲜库,以农产品冷冻冷藏、流通加工、集散批发等功能为主,满足相关企业基本需求。同时,健全县级仓储物流中心、乡村物流服务站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整合交通、仓储和运输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配送网络。推动冷链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和邮政快递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信息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二、主要任务
1.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以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为支撑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布局。县(区)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或依托批发市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建设或升级改造县级农村物流中心,整合县级商贸流通市场、干线物流、快递物流、农资配送等资源,强化县域农村物资下行配送和农副产品上行的物流服务能力。
2.完善综合服务中心。乡镇以商超、邮政、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客运站点、快递集聚点等为依托,设立乡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整合乡镇快递收发、农村电子商务、农资代购、农产品代销等资源,打造上接县、下联村的中间物流节点,支撑农村各类物资的中转仓储和分拨配送。行政村以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邮政及供销服务点、便利店、客运站点等
为依托,建设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推动行政村实现各类物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同步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应急物流体系。开展农村物流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完善与农村居民生活相匹配、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匹配、与现代流通方式相匹配,布局合理、高效畅通、特色突出、管理现代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强化农村物流工作协调管理。加强各部门物流职能的统筹整合,理顺农村物流发展的组织框架和运作机制。建立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物流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农村物流相关规划制定、物流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运用等方面工作的统筹协调,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大物流”概念。
2.加强农村物流发展政策保障。将农村物流建设发展纳入县域、村庄建设规划。支持符合规划要求的产地预冷库、农产品物流园区及基地等项目用地需求,鼓励利用工业旧厂房、仓库等土地用于农村物流服务;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进一步完善乡镇至村、组的客货车通车条件;加强重点农产品主产区公路改扩建,在物流综合服务点规划充电桩,便利小型电动货车行驶。继续提升农村地区通信网络建设水平。落实农村物流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加强资金引导扶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对县、
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冷链物流、设施装备改造、组织模式创新、试点示范等,以补贴、贴息、奖励、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引导和支持。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
鼓励引导科技型农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建立产学研合作,推进生物种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绿色投入品等领域创新和成果应用。继续加强“星创天地”建设,为新型农业领域的创客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引导科技特派员通过“传、帮、带、扶”,把传播科技知识与宣传党的政策结合起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实施一批乡村振兴科技专项计划,促进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转化推广。到2021年,引荐各级科技特派员达到40名以上,“星创天地”累计达到10家以上;到2025年,引荐各级科技特派员达到50名以上,“星创天地”累计达到15家以上。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振兴试点村的主要做法 振兴 乡村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