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部分地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但在实施中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与矛盾。破解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体制机制的困境,需要明确“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主体权责,构建动力、运行和激励保障“三维一体”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发展机制。
关键词:教师交流轮岗;意义;建议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作为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和一种具有导向性的教育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有序有效地推进和实施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活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教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学校间教育水平的均衡
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可以推进校长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弥补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在专业、年龄、能力结构等方面的不足,使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从总体上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领导水平和执教能力,推进区域内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有利于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
依据美国学者卡兹的组织生命周期理論,为了避免组织老化,保持学校的活力,就必须通过校长教师的流动,来促进校际之间的信息交流。校长教师交流,可以给校长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校长教师发展的内在活力;优质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到薄弱学校,能够引入较为先进和成功的管理理念与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学校间相对封闭的办学格局,推进薄弱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教育质量提高,激发学校发展的内在活力。
3.有利于预防职业倦怠,促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
管理心理学中的“鲶鱼效应”研究认为,一个团队当中,尤其是一些老员工,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厌倦、懒惰、倚老卖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团队,制造一些紧张气氛。而被交流的校长教师扮演的正是那条“鳃鱼”的角色。实行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后,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必然会增加工作的挑战性,激活其内在的工作积极性和“斗志”。其次,有助于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教学方法,用创新思维来直面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并在不断迎接挑战中成就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当前校长教师交流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不连续,影响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实行校长教师交流之后接任校长的办学理念不一定与前任校长一致,有可能影响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连续性,进而影响学校管理的连续性。其次,推行校长教师交流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激情,校长教师频繁更换,一轮改革还未见成效或者团队还没有形成默契,就应校长教师的变更而中途夭折,对校长和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精力浪费和对工作热情的打击,久而久之,教师会感到无所是从,并逐渐对学校改革淡漠。
2.短期效益当道,是校长教师产生消极心态
由于存在交流期限届满异校交流轮岗与教学成果显示相对滞后的矛盾,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后,一方面,不少校长教师容易产生“守摊子、平稳过渡”的中庸心态,管理和教学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混到点了事;另一方面,一些校长教师为名利所累,为了追求交流期限内的短期成绩产生浮躁心态,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学校和学生长远利益,做出急功近利、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行为,这两种心态都会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动员难度大,交流阻力大于动力
不管是优质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到薄弱学校还是反其道而行之,许多校长教师都希望到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和学校任职,如果将在条件优越的学校任职的校长教师交流到条件恶劣的学校任职,就有可能产生一定的阻力,这也就增加了教育行政部门做这些校长思想工作的难度。
三、进一步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政策对策建议
在现阶段,实行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有助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助于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教育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实施办法。
1.理顺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
从目前的实际状况看,仅依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很难强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为此,必须强化县级政府对推进此项工作的主体责任,统筹和协调县内教育、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协同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与任务分工,并确保执行到位。
2.建立科学的交流轮岗校长教师遴选机制
建议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探索“双向选择”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遴选办法,即允许校长教师在规定的范围内,依据选拔条件、标准、预期结果及操作程序,采取意向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尊重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和接受方的自主权,通过签订交流轮岗协议,使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由“逼我去”变为“我要去”、由“不愿去”变为“我想去”。
3.创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
建议建立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全程性跟进指导工作机制。派出学校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探索流动校长教师与流入学校的管理有效融合机制,使他们专业有压力,发展有平台,成长有机会,指点有导师;流入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激发流入教师的正能量;参与交流轮岗学校要探索建立完善交流校长教师后的持续追踪管理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4.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监测机制
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检测组织,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作为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重要指标,对落实状况好,成绩显著的,要予以重奖;对工作不力、范围不广、成效不大的,启动问责机制,追查责任。
参考文献:
[1]《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体制机制的困境与破解》徐玉特《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6卷(2016年)第4期,第21-25页
[2]《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类型、评价和建议》姜 超,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第11期
[3]《西部县域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司晓宏 杨令平《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总第427期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 733000)
相关热词搜索: 轮岗 中小学 校长 思考 建议上一篇:校长强则中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