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毕业照,吃了散伙饭,大学毕业生们即将开始新的旅程——向职场进军。初入职场,难免有灰头土脸的受挫经历,面对责难,很多新人都会拿“我以为……”作为挡箭牌,以为这样老板就会原谅初来乍到的自己。残酷的现实会告诉你:你以为你是谁?
“我以为我是最好的”
去年毕业的KEATTY不过面试了两家公司就成功入职,这个年轻人确实有很强的能力。但对第一家公司失败的面试经历,KEATTY至今仍耿耿于怀。
在校成绩优异、实习经历丰富的KEATTY求职之路很顺利,发出的简历相继得到了让她前去面试的回复。来到现场KEATTY发现这家公司挑中的应聘者竟然都是自己的同班同学。论条件,KEATTY无疑是同学中最出色的,不出意外,她会是最终被录取中的一个。KEATTY认为,既然自己是最出色的,必定要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面,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录用成功率。
于是面试时,KEATTY可谓是绞尽脑汁组织个性化的语言回答提问,想尽办法突出自己。“我的优点在于不能容忍成绩、业绩落后于其他人,在我的概念里,没有更好只有最好。”“今天的面试者中,我无疑是最优秀的。”KEATTY对当天的面试回答记忆犹新。在她看来,面试官都是慧眼识才的,张扬的个性必定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两天后发布的复试通知里偏偏没有KEATTY。大惑不解的KEATTY打电话询问原因,面试官的回答也很干脆:“KEATTY小姐,你在面试中表现出的性格特质不适合公司的团队工作氛围。”“可是我以为你们会把能力放在第一位,挑选最出众的人才。”KEATTY有些不服气。
“我们认为有能力但懂得内敛的员工才是我们需要的。”对方回答。
“我以为这不关我的事”
相比于KEATTY的骄子心态,大伟要低调得多。在校平凡无奇的他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很有名气的体育器材公司担任销售。作为新人大伟认定了自己的姿态:专心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就是这般小心翼翼,他还是捅了娄子。一位公司重要的客户和部门经理抱怨销售员工作不到位,并婉转地责问是不是不把他这个大客户当VIP了。这下经理可紧张了,询问下得知在一次沟通中,负责发资料的大伟犯了一个小错误:大伟准备了几十张器材样品的照片,但因为图片像素很大,对方接收后查看起来很不方便,很多图片不能完全显示。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但足以让客户怀疑大伟他们的态度和诚意。
经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找大伟谈话,大伟觉得很委屈:自己的工作不就是准备图片,然后通过网络按时给对方发送过去。自己在言语上没有任何失礼,也没有拖沓工作,客户凭什么找自己麻烦。“我按照您的指示做每件事,我以为不会有什么问题。”大伟喃喃道。
这一句话就让老板发了飙:“你自己没有脑子吗!不懂得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就是工作的失职!”
“我以为领导会体谅我”
嘉兴去年年底从公司的客户联络部辞职,说起辞职,嘉兴忍不住埋怨自己:“到最后还是没沉住气,谁想到领导会这样考验我。”
嘉兴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客户联络部,作为新人,免不了被老员工差使做这做那,做好了功劳是老员工的,做错了就得挨一顿批。嘉兴看得很开,新人总免不了这个过程的,做个一年半载,拥有客户资源、和同事打成一片后就没人欺负了。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嘉兴尽心尽力地工作,一直有着出色的表现。
三个月后,嘉兴的业绩在客户联络部已排前列。恰逢客户联络部主管带着两名同事一起跳槽,嘉兴一下子变成了部门资格最老的员工之一。那段时间他一个人承担了四个人的活,甚是辛苦。可老板既没招新人,也没要给嘉兴升职加薪的意思。忙了两个月后,满腹委屈的嘉兴向人事部门递交了辞职申请。
今年中秋,嘉兴发短信给以前的同事问候,人事部的主管老张打电话过来表示感谢,对嘉兴的辞职透露出惋惜:“嘉兴啊,当初老板不招人也没调新的主管,就是想考察你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否能胜任主管一职,你好歹也撑上三个月啊?”嘉兴很惊讶:“可是我以为他会体谅我的辛苦,我的工作态度他不是没看见。”
“唉,你太不懂领导的心了,千锤百炼的人才他才会重用不是?”
“我以为你会主动帮我”
新员工进公司后太“独”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小A是一个22岁的大学毕业生,完完全全的职场新人。说起小A,他的部门经理PETER有诸多不满:不算腼腆的人,就是说话做事不招人喜欢,刚来公司说话就大大咧咧,请别人帮助都是吩咐的口吻,事后难得听到一个“谢”字。时间一长,同事们都不太爱跟小A交往。
小A却也乐得独来独往,吃饭、工作一个人搞定,甚至公司旅游也单独占一个双排座,戴上耳机听音乐。“如果一个人真能把工作搞定,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PETER心想。
可小A平时跟大家交流少,一个大策划案,每次都是她负责的部分出问题,搞得快交方案了大家还得手忙脚乱地帮忙修改。作为部门主管,PETER与小A深入地交流了一次,原来在小A的感觉里,同事们似乎都在有意排挤自己,没有人来教自己该怎样操作文案,也没有人主动找自己吃饭聊天。“我以为你会把我需要学习的东西都指点出来,教会我。”
PETER当时就笑了,作为一个职场新人,进了公司就要抓紧时间主动融入。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忙,没人有义务主动去教你,你要不停地问、不停去学。你或许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可这个团队有着互相尊重的氛围,如果你没办法改变这个氛围,就得调整自己适应团队。
(选自《大学生》2008年15期,林世泉图)
相关热词搜索: 职场 莫要下一篇:高校科研团队效能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