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骨髓细胞学检查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浏览次数:

zoޛ)j馗h]7+,]4xm5Gʚ
 �aK��|<
cU�ӑH�94|�i04ʚ
#K]ʚ
 �*h04~6|�*h04ky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7年1月收治22例Hypo-MDS和58例AA患者。其中Hypo-MDS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0~70岁,平均(48.26±9.26)岁。AA患者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19~ 72岁,平均(48.32±9.24)岁。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中的AA和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Hypo-MDS的明确诊断标准[5、6];②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排除存在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结果可知所有患者在入院完善相关准备后均进行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检查方法:外周血涂片检查:患者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 mL,通过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于-70℃环境中保存,通过全自动血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Ret)计数、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铁染色及通过切片观察骨髓细胞病态造血情况,采用普鲁士蓝反应观察骨髓细胞内铁水平。

观察指标:根据资料中的记录结果比较、分析Hypo-MDS和AA患者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细胞学的检查结果。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患者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比较:Hypo-MDS患者其PLT、RDW、MCV和Ret水平及成熟红细胞异常率均显著高于AA患者(P<0.05),见表1。

不同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Hypo-MDS患者粒系、红系及多系细胞减少程度以及细胞外铁阳性分布率均较AA患者低,而前者其细胞内铁比例、小巨核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原粒细胞> 50%、类巨幼改变、成熟红细胞异常率均较后者高(P<0.05),见表2。

讨论

近年来,外界环境、生活习惯以及遗传等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我国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逐渐增多。有相关数据显示,Hypo-MDS与AA的发病率在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7、8]。且根据以往临床资料可知,Hypo-MDS与AA患者具有类似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学表现[9],但因两种疾病的特殊性,其治疗方案存在较大差异,故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予以积极对症治疗是提高该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键措施。及时鉴别诊断Hypo-MDS与AA是目前临床的研究热点[10]。

既往文献证实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Hypo-MDS与AA的常用有效手段[11]。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可知,Hypo-MDS与AA患者均存在贫血现象,但两者在贫血表现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Hypo-MDS患者以大细胞性非均一性贫血为主,而AA患者主要表现在正细胞均一性贫血。且在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中显示,Hypo-MDS患者的PLT、RDW、MCV和Ret水平均显著升高。但因住院期间,病房中交叉感染较多,不排除Hypo-MDS外的其他因素导致其值异常,故PLT、RDW、MCV和Ret在诊斷Hypo-MDS上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本研究中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显不,Hypo-MDS患者其细胞内铁比例、小巨核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原粒细胞> 50%、类巨幼改变、成熟红细胞异常率均较AA患者高。在Hypo-MDS患者中,其巨核细胞前体细胞无法正常分化,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异常分化形成小巨核细胞,进一步作为DNA合成核内复制障碍[12],故原粒细胞>5%、核浆发育不平衡及小巨核细胞的病理特点可作为Hypo-MDS和AA相鉴别的重要临床指标。由此可见,骨髓细胞学检查在Hypo-MDS和AA疾病的鉴别中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准确显示出Hypo-MDS和AA疾病相关病理的差异性,可作为鉴别该两种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但为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可与外周血涂片检查联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晨晨,胡琦,侯文沛.CD4^+CD25^+调节性T细胞缺陷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0):2269-2271.

[2]赵生敏,高弘,文振宇.骨髓病理学、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联合检查在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6):549-552.

[3]吕远飞,闫振宇,陈乃耀,等.淋巴细胞亚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5):1505-1510.

[4]杨强.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36):67-68.

[5]王蔚,朱萍,顾静文,等.CD34和CD117在鉴别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CMD亚型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最佳临界值[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1):264-266.

[6]周开慧,华文密.铁代谢参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意义[J].检验医学,2017,32(7):623-627.

[7]顾李霖,康慧媛,潘玉玲,等.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切片联合检测在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溶血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1):138-143.

[8]王海波,于红博.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临床关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7,45(1):288-290.

[9]董海波,谢品浩,袁翠英,等.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5):685-688.

[10]卢焰,宋建新.以骨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的骨髓外肿瘤57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11):9-10。

[11]林晓岚,陈万紫,傅蔷,等.荧光原位杂交在诊断骨髓形态学拟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應用[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6,33(1):5-8.

[12]何苗,赵强,韩燕霞,等.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对比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1):1808-1812.

相关热词搜索: 增生 骨髓 细胞学 综合征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