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行复习练习(一)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加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邹忌讽齐王(婉言进谏)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齐王纳谏(直言劝告)
B.朝服衣冠(穿戴)孰视之(通熟,仔细) 何能及君(比得上) 私我(偏爱)
C.客之美我者(美丽) 谤讥(诽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期年(周)
D.王之蔽(受蒙蔽)皆朝于齐(朝见) 莫不私王(没有谁)间进(间或)
2.一词多义
上① 受上赏( ) 下① 乃下令( ) ..
② 上书谏寡人之过者 ( ) ② 受下赏( ) ..
若①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 朝① 朝服衣冠(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 ) ..
② 门庭若市( ) ② 能谤讥于市朝( )③ 皆朝于齐( ) ...
之① 齐国之美丽者也 ( ) 于 ① 欲有求于我也( ) ..
② 孰视之 ( ) ② 皆以美于徐公( ) ..
③ 暮寝而思之() ③ 能谤讥于市朝( ) ..
④ 吾妻之美我者 ( )④ 皆朝于齐() ..
孰① 孰视之( )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②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方 ①今齐地方千里( )
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 )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 )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④王曰:“善。”( )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3.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本文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
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情服。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逼人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B、本文篇幅不长,写作上很有特色,它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却较鲜明
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的形象,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
C、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他深知收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邹忌的讽谏,他
闻过则喜,并马上付诸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D、邹忌不是一个偏听偏信的人,对于三者的齐声赞美,他从客观实际出发,先自“思”后“视”
之,从而分析出妻、妾、客曲意奉承自己的原因。邹忌从“问”到“思”到“视”,因小悟大,终于找出原因,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
4.解释下列加粗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能谤讥于市朝( )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
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细柳营》
1、多义词
军:军细柳( ) 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 )( )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天子为动(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匈奴大入边。()() (2) 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
(3)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4)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
(5)将以下骑送迎( ) (6)之细柳军( )(7)军中闻将军令( ) ...
(8)闻寡人之耳者 ( )(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嗟乎!此真将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一句中的“惊”包含以下的意思:为周亚夫治军严整而吃惊;
为周亚
夫迎皇上不到家而惊恐;
为文帝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
也为 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恼怒。
B、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把大量笔墨用在直接描写周亚夫,此外还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做对比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周亚夫这个人 物形象。
C、 汉文帝和他的卫队在到细柳营时,没有守将周亚夫的命令不能进入军营,文帝不但不生气反
而评价周亚夫为:真将军,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识才,敬才的明君。
D、 细柳军在面对文帝随从时,常说的话是“将军令曰”“将军约”,从中可以看出细柳军具有军
纪严明,军令畅达,令行禁止的特点。
22、《古文二则》
《孙权劝学》
一、解词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
3、自以为大有所益() 4、 但当涉猎() 5、 当涂掌事() .....
6、蒙乃就学() 7、见事之晚( ) ...
二、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B、吕蒙辞掉了军中事情繁多的职务。
C、吕蒙说他军中有很多任务。
D、吕蒙说他在军中职务太多。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A、大哥你预见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B、大哥你怎么看见事情这样晚呢!
C、大哥你怎么知道事情这么晚啊! D、大哥你怎么天晚才了解这事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的语气是:( )
A、傲慢 B、自豪 C、埋怨 D、轻蔑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要想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B、读书就要认真深入地研究。
C、读书就要博览,以便全面了解历史。D、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
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四、翻释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蹴 (靠近)琨觉
B、睿以(派)为将军谘祭酒 下怨(怨恨)叛(反叛)
C、自相鱼肉(比喻残杀、残害)毒流(屠戮)中土
D、今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 诚(假使)能命将出师
2、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逖居京口,纠合骁健 译:祖逖居住在京口,集合勇猛强健的壮士。
B、逖将其部曲百余渡江 译:祖逖统率他的百余家世族武装北渡长江。
C、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译:假使派我这样的人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
D、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译:晋王朝的战乱,不是因为皇上昏庸无道而导致百姓怨恨
反叛
23、《公输》
1.下列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子墨子闻之(子,夫子,即先生)愿借子杀之(子,您)
B.公输盘不说(说,说话)请说之(说,解释,陈说)
C.胡不见我于王(见,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见,召见)
D.不可谓知类(类,类推事理)为与此同类(类,种类)
2.下列加黑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知而不争。
B.胡不已乎?吾既已言之王矣。
..
C. 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之意。
D.子墨于解带为械。
以牒为城。
....
3.下列句子加黑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B.子墨子九距之。
C.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D.公输盘诎。
4.指出下列句中“请”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子墨子曰:“请献十金。”B.臣是以无请也。
C.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D.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5.下列句子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破) B.然,胡不已乎?(虽然) ..
C.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D.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 ...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胡不见我于王? 译文: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B.胡不已乎? 译文:为什么不停下来呢?
C.必为有窃疾矣。
译文:一定有爱偷窃的病症。
D.夫子何命焉为? 译文:大丈夫的儿子为什么命令我呢?
7.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盘接待墨子,说的话很客气,但实际是询问他来访的目
的。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断然拒绝了墨子的规劝,并把攻打宋国的责
任推给了楚王。
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肯定了墨子的意见,但又表明是
因为公输盘造了云梯,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
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于义正词严地
警告楚王和公输盘,宋人严阵以待,将消灭来犯之敌。
8.辨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将其词义写在句后的括号内。
??子墨子闻之。()?? ?杀之。()?愿借子??邑人来此绝境。(?率妻子??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于是见? ?) 蔡桓公。(?扁鹊见??)))
)?愿借子杀之。() ??? 有?()?宋何罪之? ?地,方五千里。(?荆之??
)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王?()?胡不见我于??我哉?《(论语)》(?何有于??)
9.翻译下列句子。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此与同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与“楚王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C. 温故而知新。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1.下列句中加黑词与“公输盘不说”的“说”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子墨于起,再拜,曰:“请说之”。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D.于是见公输盘。
12.下列词语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其文轩。(轩,窗户)B.胡不见我于王?(见,引见)
C.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仁,友爱) D.胡不已乎?(胡,为什么)
13.下列句中“之”用法与“荆之地,方五千里”的“之”相同的是 ( )
A.吾欲之南海,何如? B.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C. 子墨子九距之。
D.公输盘之攻械尽。
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邻有短褐而(其人)欲窃之。
B.王曰:“(此人)必为有窃疾矣。”
篇二:【金识源】2019八年级语文下册 24《公输》练习 鲁教版五四制
《公输》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黑色的字注音。
公输盘 郢蔽舆 犀兕 鼋鼍 诎
2. 填空题。
《墨子》一书一般认为是 。墨子名 , 时期 家,家的创始人。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起于齐
(2)吾义固不杀人
(3)然,胡不已乎
(4)墨子之守圉留有余
(5)子墨子九距之
(6)公输盘诎。
4. 翻译句子。
(1)愿藉子杀之
(2)杀所不足而争有余。
(3)虽杀臣,不能绝也。
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5~8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胃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否既已言之王吴。”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舍其锦绣,邻有短褐
而欲窃之;
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富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糜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之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离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圄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5. 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宋何罪之有?
(2)胡不见我于王?
(3)必为有窃疾矣。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 墨子是怎样成功地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
7. 你能概括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墨子、公输盘、楚王的形象吗?
8. 试找出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明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三. 链接课外
阅读选文,回答 10~18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刿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文章选自《》,作者相传是 ,他是时期的人。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间:
(2)鄙:
11.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2.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忠之属也”,那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________。
13. 鲁庄公先要追赶齐军,刿曰:“未可。”可是后来他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
A. 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 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 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15. 第二段曹刿的言行,表现曹刿( )
A. 忠军报国思想
B. 深谋远虑并协助鲁庄公指挥作战
C. 冲锋陷阵的精神
D.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16. 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
A. 曹刿论述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B. 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 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 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17. 下列句子加点的“于”同“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是( )
A. 苛政猛于虎也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 余将告于莅事者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肉食者谋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
A.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B. 辍耕之垄上
C. 登轼而望之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公 输》答案:
一. 知识积累
l. 略
2. 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翟、春秋战国、思想、墨。
3. (1)出发(2)坚持合宜的道理、情理。(3)既然这样,停止(4)抵挡(5)拒(6)折服
4. 略
二. 强化阅读
5. (1)宋国有什么罪?(2)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3)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
(4) 虽是这样,公输盘(已经)为我造了云梯,一定能攻取宋国。
6. 首先会见公输盘指出攻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
紧接着拜见楚王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第三步与公输盘演习。
7、8略
三. 链接课外
9. 曹刿论战 左丘明 春秋
10. (1)参与(2)鄙陋(目光短浅)
11. 作战的对象 战争的性质
12. 取信于民
13.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 C 15. D 16. A17. B 18. D
篇三:2020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s2020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应用(21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脍.炙人口(huì) 瞬.息万变(shǔn) 相形见绌.(zhuó) B.安然无恙.(yànɡ)风调.雨顺(diào) 焕.然一新(huàn) C.稍纵即逝.(shì) 情郁.于中(yù)文质彬.彬(shān) D.惨绝人寰.(huán) 骇.人听闻(hài) 义愤填膺.
(yīng)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C)(2分)
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B.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
C.除了《味道》销量不错外,新华书店其他类似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D.清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负责市区约7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自从父母离婚以后,他每次回到家,总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
B.他耗尽了一生的精力,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
。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小张在教室里文质彬彬....
,但一到了球场上,立刻就成了一员猛将。
4.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 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5.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古人说“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B.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C.“在中山市政府的努力倡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大家的发动组织,昔日的球乡又恢复了青春。”此句的主干是“球乡恢复青春。”
D.生活中,我们常用到一些尊称和谦称。如:谦称自己可“鄙人”、“在下”、“不才”等;
而“令尊”、“令堂”则是对自己父母的尊称。
6.综合性学习(6分)
【背景材料】2020年1月16日,徐侠客(《中国国土资源报》报社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出“光盘行动”的倡议,号召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广泛响应,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该活动的倡议,随后很多餐饮行业也推出多项反浪费措施,鼓励把没有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光盘行动”提出的背景,源于中国日益严重的浪费现象。据新华网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照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某中学也进行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开展‘光盘行动’”的主题活动,阅读以上材料后,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为此次主题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答:7.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或名言(每空1分,共8分) ⑴ ,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与“位卑未敢忘忧国”意义相近的句子是 ,。
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表现洞庭湖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
二、文言文(1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5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卿今当涂..掌事 (执政、掌权) B.蒙辞.以军中多务(借口) C.孰.
若孤(谁) D.即更.
刮目相待 (更加) 9.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结友而.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11.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2.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答:
13.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3分) 成语:
启示:
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二)诗歌赏析(4分)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4.词中的“鬓先秋”,“秋”意思是指( )(2分) A.秋天 B.白发C.秋霜 D.秋风 1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困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诉衷情”是词牌名;
词的下片用“灭、秋、流、料、山、洲”来押韵。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现感慨。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长在心上的眼睛(9分)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
16.“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 分)
答:
17.“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答:18.“ 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 颤抖”有何作用?(3分)
答: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开篇“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之情。
B.“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
C.文章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小驴鞋子的破旧程度,穿着如此破旧的鞋子找药,衬托出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
D.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得不成样子,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了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
(二)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的命运(14分)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
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⑤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20.依照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2分)
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绅士:
21.请在第②段横线处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续的话,表现绅士寻找儿子时的焦急情形。
答:
(3分) 22.怎么理解第⑥段中“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3分)
答:23.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阅读本文后你一定受到了不少启发,请简要谈谈。(3分)
答:24.请写出一则关于“帮助”的名言警句。(3分)
答:
四、作文(30分)
25.请以“______ 让我如此依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⑵不少于600字。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1.D2.B3.C4.D 5.D
6.活动一:只要围绕“有必要提倡节约”的观点,展开的理由充分,即可得分。活动二:例:①爱惜粮食,拒绝剩饭。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产物力维艰。③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7.⑴出门东向看 英雄末路当磨折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二、
8.D9.A 10.翻译(略)
11.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12.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13.成语:刮目相待启示:示例: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
14.B 15.C
16.“鞋”是全文的线索,文章用它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出奶奶对小驴的爱。
17.交代了小驴为奶奶上山找药大雪封山、无比寒冷的环境,表现了小驴为奶奶寻找治疗失眠草药的艰辛,体现了他对奶奶的爱。
18.形象地表现了年老的奶奶对小驴没有新鞋穿的痛心。
19.B
20.示例:绅士:知恩图报诚实守信(要求句式与示例吻合,意思与文中绅士相关)
21.示例:绅士纵身跳下马车,满头大汗。心里默念着:“但愿儿子不会有事,不,不会,绝对不会有事的??”当气喘吁吁的他看到满身污泥的农夫和平安的儿子在一起时,悬着的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22.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看来,正是因为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自己,也才有后来青霉素的问世,才有丘埋尔被救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23.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如果生活中人人都能给困境中的人们以温暖,给失意中的人们以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那么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
24.(略) 三、(略)
相关热词搜索: 练习题 下册 八年级 答案 公输上一篇:电功率练习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