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考点三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六个陷阱
物质的量
考点三 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六个陷阱
题组一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 )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A( )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A ( )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题组二 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A( )
(2)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A ( )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
(2012·新课标全国卷,9C)
题组三 物质的微观结构
3.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A( )
(2)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A( )
(3)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 )
(4)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 )
(5)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
(6)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
(7)12 g石墨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 )
(8)31 g白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 )
题组四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4.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0.1 L 3.0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的数目为0.3 NA( )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A ( )
-(3)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A( )
-(4)25 ℃、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 )
题组五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与“隐含反应”
5.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 ( )
(2)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 ( )
(3)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 )
(4)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
题组六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6.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 )
(2)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 )
(3)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4)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
+(5)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 )
(6)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 )
课后巩固与提高 一
1.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2012·福建理综,10A) (1) 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 )
(2011·新课标全国卷,7A) (2)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 )
+(2011·新课标全国卷,7B) (3)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
(2011·新课标全国卷,7D) (4)电解58.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 ( ) (2010·福建理综,7A)(5)在18 g 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 )
(2010·福建理综,7B) (6)标准状况下,22.4 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
2. (2012·新课标全国卷,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3. (2012·四川理综,7改编)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B.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C.1 mol 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4. (2012·广东理综,11改编)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4 g 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1 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5. (2012·海南,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 mol H2和0.5 mol 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一定条件下,2.3 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 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 L的0.1 mol·L1 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6. (2010·四川理综,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个
B.盛有SO2的密闭容器中含有NA个氧原子,则S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C.17.6 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4NA个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 g
题组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
3. 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________。
-(2)配制50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________。
(3)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Na2CO3溶液,Na2CO3晶体已部分失去结晶水。用该晶体所配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4)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中含有Na2O杂质________。
(5)配制NaOH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________。
(6)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________。
(7)天平砝码有锈蚀,其他均正确________。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 g,称量时放置颠倒,________。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不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________。
(10)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________。
(11)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________。
(12)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__。
(13)转移到容量瓶的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________。
(14)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________。
(15)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________。
(16)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
(18)称量溶质的小烧杯没有干燥________。
(19)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滴__________。
(2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________。
课后巩固与提高 一
1.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2012·福建理综,6C)(1)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 )
(2012·安徽理综,10B) (2)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需要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
-(2011·新课标全国卷,7C) (3)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 )
-(2008·广东,4C)(4)称取19.0 g 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 SnCl2溶液 ( )
(2010·山东理综,14B) (5)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
(2010·安徽理综,8B) (6)(见下图)
定容 ()
-(7)(2011·江苏,7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 H2SO4溶液()
2. (2010·课标全国卷,10)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
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
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
--A.0.1(b-2a) mol·L1 B.10(2a-b) mol·L1
--C.10(b-a) mol·L1D.10(b-2a) mol·L1
-3. 某同学用Na2CO3配制0.10 mol·L1Na2CO3(aq),其称量操作如下图所示,最终配制溶液的浓度
( )
A.偏高B.偏低
C.可能偏高也可能偏低 D.准确
4.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84w2-53w184?w1-w2? B. 31w131w1
73w2-42w1115w2-84w1 D. 31w131w1
5.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g)PCl3(g)+Cl2(g)。现将5.84 g PCl5装入
2.05 L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 ℃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1.01×105 Pa,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求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
篇二:考 点 三 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六个陷阱
考 点 三 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六个陷阱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六个陷阱。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六个陷阱。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六个陷阱。
四、教学过程:
考 点 三 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六个陷阱
教材梳理:
一、状况不一定为标准状况或物质不一定是气态
只给出物质的体积,而不指明物质的状态,或者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不为气体,所以求解时,
-一要看是否为标准状况下,不为标准状况无法直接用22.4 L·mol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n;
二要看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态,若不为气态也无法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得n,如CCl4、水、液溴、SO3、己烷、苯、汽油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
例如: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 0.5NA。( )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A。( )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际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例如: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A。( )
(2)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A。( )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
三、物质的微观结构
此类题型要求同学们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要非常熟悉,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18O2、D2O、Na2O2、CH4、CO2等特殊物质。
例如: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A。( )
(2)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A。( )
(3)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
(4)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
(5)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6)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
(7)12 g石墨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
(8)31 g白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
四、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突破此类题目的陷阱,关键在于审题:
1.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
2.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3.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中c(H)=0.1 mol·L1,与电解
---质的组成无关;
0.05 mol·L1的Ba(OH)2溶液中c(O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例如: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0.1 L 3.0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的数目为0.3NA。( )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A。( )
-(3)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A。( )
-(4)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
五、存在隐含反应
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一些“隐含反应”,如
(1)2SO2+O2
N2+3H2催化剂△2SO3、2NO2N2O4、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NH3+H2ONH3·H2ONH4+OH;
(3)NH3、Cl2溶于水只有部分发生反应。
例如: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 )
(2)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 )
(3)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
(4)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5)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所含原子数目为3NA。( )
六、电子转移的特殊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的判断是一类典型的陷阱,突破陷阱的关键是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如(1)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2)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2O2与SO2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
例如: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
(2)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
(3)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4)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5)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NA。( )
(6)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
典例剖析:
例题1(2018·高考大纲全国卷)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 L 0.5 mol·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变式训练1.(2018·高考江苏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 g 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题组训练:
⊙题组一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1.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体积-+
MX为V L的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X,则( ) VNA
A.V L该气体的质量(以g为单位)
B.1 L该气体的质量(以g为单位)
C.1 mol该气体的体积(以L为单位)
D.1 L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2.科学家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已知信息可得NA12b
WB.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mol aNA
WC.W g该原子中含有 a
D.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题组二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
3.(2019·广东广州高三调研)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为0.1nA
B.1 mol NH3中含有N—H键的数目为3nA
C.7.8 g Na2O2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水分子的数目为nA
4.(2019·辽宁六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 g重水(D2O)中所含的质子数为0.2NA
B.4.48 L N2与CO的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0.2NA
C.6.2 g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中所含的磷原子数为0.2NA
D.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篇三:2019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化学人教版考点精炼1-3-3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陷阱
基础课时3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考点三 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陷阱
[示向题组]
1.(2018·四川化学,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下,0.2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 B.室温下,1 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
D.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 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解析 A项,根据Fe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确定0.2 mol Fe完全反应生4
成H2的分子数为15NA,错误;
B项,溶液中c(OH-)=0.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N(OH-)=10-13 mol·L-1×1 L×NA·mol-1=10-13NA,错误;
C项,正极消耗1 mol O2时,电路中转移4NA个 电子,错误;
D项5 mol NH4NO3参加反应时生成4 mol N2,转移15 mol电子,则生成28 g N2(1 mol)时转移3.75NA个电子,正确。
答案 D
2.(2018·广东理综,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B.18 g H2O含有10nA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解析 A项,1 mol甲苯的苯环上含5nA个C—H键,甲基上含3nA个C—H键,共含有8nA个C—H键,错误;
B项,每个H2O中含有10个质子,18 g H2O即1 mol H2O中含有10nA个质子,正确;
C项,标准状况下,氨水不是气体,
( )。
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也不知道氨水的浓度和电离度,且NH3在水溶液中主要以NH3·H2O形成存在,错误;
D项,n(Fe)=
56 g
=1 mol,常
56 g·mol-温下Fe在浓H2SO4中发生钝化,若加热时,铁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生成Fe3+,转移3 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应生成1.5 mol SO2即生成1.5 nA个SO2分子,错误。
答案 B 【考向揭示】
由以上题组训练,可得出本考点的基本命题方向如下: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换算关系
2.规避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常见“陷阱”
[跟进题组]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1)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A (2)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A
( ) ( )
(3)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4)22.4 L 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答案 (1)× (2)× (3)× (4)× 2.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无关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A (2)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A
( )
( ) ( )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 答案 (1)√ (2)√ (3)√ 3.物质的微观结构
(1)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A (2)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A
( ) ( ) ( ) ( ) ( )
(3)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4)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5)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6)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7)12 g石墨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8)31 g白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9)在18 g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10)0.012 kg13C所含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 ( ) ( ) ( )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4.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判断 (1)0.1 L 3.0 mol·L
-1
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的数目为0.3NA
+
( ) ( ) ( )
(2)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NA
(3)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A
(4)25 ℃、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 ) (5)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2NA
( )
(6)1 mol 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l·L-1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 ) (7)含有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NA
( )
答案 (1)× (2)× (3)× (4)× (5)× (6)× (7)× 5.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1)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 )
(2)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 )
(3)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 ( )
(4)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5)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 ) ( )
(6)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答案 (1)× (2)× (3)√ (4)× (5)× (6)× 6.可逆反应或反应条件、反应浓度改变引起反应改变
(1)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
( ) ( ) ( ) ( )
(2)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 (3)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4)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5)含有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A个Cl2( )
答案 (1)× (2)× (3)× (4)× (5)× 【思维建模】
判断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的“三大步骤”
第一步:查看物质的状态及所处状况——正确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的前提 (1)当物质是气体时,应查看所给条件是不是标准状况;
(2)当条件是标准状况时,应查看所给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不是气体。
第二步:分析题干所给物理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正确进行换算的前提 (1)已知某种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时,则这些数据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2)已知数据是体积时,要关注外界条件是不是标准状况、这种物质是不是气体;
(3)已知数据是物质的量浓度或pH时,要关注是否给出了溶液的体积。
第三步:准确把握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物质变化过程中微粒数目的变化——正确判断微粒数目的前提
(1)清楚物质结构中相关微粒之间的数目关系;
(2)熟悉物质变化过程中微粒数目的变化关系。
上一篇:亲亲之义阅读答案
下一篇:快乐假期暑假作业七年级数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