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思想汇报 >

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坚强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条件,近年来猇亭区积极挖掘、培养人才,不断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取得良好的成效。一、基本情况猇亭区是宜昌市的工业区、开发区、新城区,全区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现辖3个街道、23个居村,总人口近8万人。全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具体情况如下:(一)区委宣传部:现有部长1名,副部长2名,内设办公室、新闻宣传科、理论调研科3个职能科室,科室负责人配备齐全。区文明办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办公,由1名副部长兼任文明办主任。宣传部现有工作人员15人,除2名司机、1名派遣制工作人员、1名三峡日报记者站挂职记者外,正式工作人员11人,其中行政编制6人,全额事业编5人。正式工作人员中,35岁以下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人,本科学历7人,从事宣传工作5年以上的5人,10年以上的2人。(二)区文体旅游局:内设办公室、文化科、体育科和旅游科,机关行政编制为4名,全额事业编制4名,目前实有在编在职人员4人,计划内用工司机1人。局属二级事业单位古老背综合文化站(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6名,实有在编在职人员7人(其中1人长期借调在区政府办)。局属二级单位猇亭影剧院为自收自支的事业机构,核定自收自支事业编制5名,实有在编在职人员3人。局属二级事业单位区文体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名,目前无在编在岗人员。全局14名正式工作人员中,35岁以下8人,本科学历9人,研究生学历2人。(三)各街办、社区(居村):全区3个街道,23个社区(居村),均配有宣传文化干部,街办一般由副书记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由一名副主任负责文化工作,由街办党政办负责日常具体事务,共有14人。各居村有副书记分管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另外配有1-2名宣传干事,共有53人。但是他们都是身兼数职,而且年龄偏大,80%超过36岁,学历偏低,大多数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大部分干部没有经过系统的宣传文化专业学习。(四)区文联:猇亭区文联成立于2013年,机构加挂在区委宣传部,由一名副部长兼任文联主席。下设6个协会,吸纳各类文艺人才183人,其中含摄影家协会会员21人,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38人,奇石家协会会员15人,作家协会会员31人,书画家协会会员50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8人。(五)各居村文艺社团: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区各居村在文体局、文联指导下成了了25个艺术团队,共吸纳文艺人才和爱好者742人。(六)基层通讯员队伍:全区共有基层通讯员160人,成员遍布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和居村。(七)网宣员队伍:为适应网络宣传的需要,猇亭区先后成立了网络宣传员、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队伍主要由3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组成,目前共有成员389人。二、做法和成效(一)不拘一格引进人才。2012年以来,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从武汉体育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三峡大学等学校公开招聘体育、音乐、播音主持、新闻、传媒等高学历、专业对口型人才11名。(二)扩大交流锻炼人才。采取送出去的办法,选派宣传文体人才外出培训。先后安排参加湖北日报社培训实习,参加省委讲师团组织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及市新闻出版部门组织的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等,共计20余人次。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三)创新形式培育人才。每年组织开展基层通讯员队伍培训班、基层宣讲员队伍培训班。同时组织市、区级文艺骨干进社区常年开展书画、音乐、舞蹈和体育培训,不断壮大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同时不断壮大网络宣传员队伍,先后建立了网络宣传员、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壮大队伍,并建立相关工作群,及时开展业务指导。三、存在的问题(一)人才总量不足。一是专职宣传文化干部少。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编制紧缺、人员不足,一人需兼顾多个科室工作,疲于应付。各街办和社区(居村)都是由一位党工委副书记同时分管组、纪、宣、统多项工作,宣传委员也都是身兼多职,工作任务分散,工作量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一心一意抓好宣传思想工作。二是队伍不稳定。基层搞宣传工作的人,往往因为工作出色而被上级部门借调选拔,导致基层宣传干事更换频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居村因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留不住人才,而且部分居村宣传干部青黄不接,一些同志年龄偏大不能适应新时期宣传文化工作的需要。三是高端人才匮乏。由于猇亭是新城区,居民文化水平素养普遍还有待提高,区内缺乏高素质的文化文艺人才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二)专业人才缺乏。一是专业培训较少。虽然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大多学历是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但所学专业基本不对口,进入系统工作后得到的培训计划较少,工作主要靠自己摸索。除了区委宣传部和文体局专职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有机会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理论、业务等常规培训外,居村从事宣传文化的干部均未接受过正式培训,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导致宣传文化工作效率不高,成效不明显。二是现有人才知识更新较慢。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各种新兴的工作手段层出不穷,基层一些工作人员对此接受和利用较为迟缓,导致有的宣传文化干部眼界不宽,创新意识不浓,在知识和能力储备上缺乏底气,造成基层宣传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三)体制机制不畅。一是宣传文化系统合力不强。宣传和文化工作属不同部门分管,各部门各自为阵,“孤立化”、“随意化”、“形式化”等现象突出,未能形成大宣传、大文化的格局。二是对民间文艺人才挖掘培养不够。近年来,猇亭区民间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专业文艺队伍,成为繁荣社区文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认识不够,缺乏对他们的统一管理、培训,特别是大部分民间艺人都是体制外的,自身素质、演出技能、演艺水平不高,很难得到国家政策措施的扶持,不利于发挥应有作用和提高专业水平。四、对策建议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建立起一支多触角、多成份、多功能、多视觉的队伍,使新闻宣传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片领域,构建大宣传的格局。(一)建好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学历、专业对口等基本原则,优选能够适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加大对在职干部的培养力度,要配齐街办专职宣传文化干部。(二)建好基层新闻通讯员队伍。充分发挥好各单位“笔杆子”、全区大学生村官、网格员的作用,在每年举办至少2场新闻通讯员培训基础上,定期抽调基层通讯员到宣传部新闻科进行跟班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新闻宣传队伍。(三)建好理论宣讲员队伍。组织爱学习、爱思考、有宣讲才能的党员、干部、群众组成区委宣讲团和市民(农民)宣讲团,投入一定专项经费保证培训、宣讲活动开展。建立一定的考评体系,实行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并将考评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四)建好文艺宣传员队伍。一方面加大对民间优秀文艺人才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民间文艺团体、文艺人才注册登记和管理制度,不断培养和挖掘基层优秀文艺人才。另一方面把群众中那些热爱文艺、有文艺特长的人选拔出来,给以必要的辅导、培训,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散落民间的文化使者、宣传骨干,在重大节日及平时入村、入校、入企,用唱民歌、讲故事、办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进行宣传。(五)建好网络宣传员队伍。甄选一批区内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强敏感性和较好辨别能力,熟悉网络技术、善用网络语言的党员干部,继续壮大区级网络宣传队伍,唱响猇亭好声音、引导网上舆论、传播网络正能量。(六)建好产业管理员队伍。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制定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规划,遵循文化产业人才工作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专才和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奖扶力度,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热词搜索: 队伍建设 调研报告 思想 宣传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