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科技创新平台调研情况的汇报
根据xx市“三区”推进办公室《关于做好蓝黄两区科技创新平台调研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人员对昌乐县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xx县科技平台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三六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科技强县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平台打造、载体带动等一系列举措,使企业的科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为加快推进我县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科研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我县科技研发平台基本上为企业自主研发平台,目前工业企业设立科研机构的总数达到 112家,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比例达到 53.7%,市级以上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已增至49家,其中省级以上9家。目前我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8.5万人,初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39238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 646人。目前我县已引进博士、硕士生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49人。据对我县9家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的调查来看,这些企业已有各类科技活动人员 1168人,具有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120人和850人。同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人才的效应尤为突出,共集聚和吸引各类人才3567人。
产学研结合得到明显加强。引导企业通过(青岛)潍坊周、深圳高交会等科技交流活动,加强与山东省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全县已有10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2011年,有10个合作项目取得了巨大成效,实现了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双赢。其中,湖北工业大学在盛泰药业建立教学就业实践基地和科技研发实验基地,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英轩重工设立了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已经与省多名知名院士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开发活动。日科化学建立了山东省塑料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潍坊市企业技术中心,拥有9名专职兼职博士在内的96人的研发队伍。
科技创新成果大幅增加。2001年以来,我县已累计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36项,其中国家级22项。“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取得县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72项,累积申请专利1712件。2011年我县取得市以上科技奖励成果10项,其中省软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申请专利318 件,获得授权专利180件。今年1-4月份,获得授权专利 94件,其中发明专利6 件、实用新型专利81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
科技贡献能力持续增强,目前我县有各类科技活动企业 135家,其中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纳税中,科技型企业占了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对经济贡献率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并形成了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海洋新材料等产业集群。2011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49.7亿元,同比增长 40.9%,高出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幅11.1个百分点,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8.1%。
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的《关于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给予不同层次的资金奖励。二是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优惠,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三是组织开展评选年度昌乐县科学技术奖,激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转型发展。近几年来共授奖县级科学技术成果75项,其中日科化学研究开发的“丙烯酸酯类聚氯乙烯耐候抗冲改性剂”、矿机集团研究开发的“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阳光纸业研究开发的“轻涂牛底白板纸”获得了县科学技术特等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亟待增强。目前我县大部分企业新产品开发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不多,模仿跟踪多,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我县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较多,但产业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虽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创新能力不平衡。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我县的一些主导产业中尚缺少一批以共性技术服务为切入点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政府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和行业研发平台建设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科研经费投入仍显不足。我县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虽然呈增长趋势,但还远远不够,县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虽然每年逐步递增,但仍跟不上我县经济发展的速度。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尚需加强。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技术价值评估、信息咨询等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很少,且服务功能单一、专业化程度不高,尚无法满足企业创新需求。
三、下一步对策措施
(一)外引内联,深入开展加强产学研合作。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在科研技改和人才引进上下功夫,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坚持“领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带领企业走进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定期举行科技项目发布会,招引外部科技资源,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实体,进一步巩固扩大英轩重工、日科化学、阳光纸业、山东矿机、元利化工、巴夫利建材、森瑞特生物科技等企业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浙江造纸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
(二)科学规划,分类有序地推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加快组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重点搞好海洋生物制品技术公共研发中心、海洋装备公共研发中心、海洋新材料技术公共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上全部设立研发机构,大力争培育认定一批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坚持多种产权形式、多种经营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为支撑,风险投资有益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三)突出重点,大力支持科科技项目产业化。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组织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抓好已批准国家级项目的实施。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宣传、业务指导,不断加大对企业前期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技术开发费享受财税优惠政策。重点围绕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以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重大创新产品为突破口,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源支持,带动企业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实现相关产业技术升级。鼓励投资公司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对风险投资公司参与中小企业科技项目投资的给予政策性支持。
(四)强化服务,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力度。大力培育和创建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加大专利成果产出力度,抓好重点企业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工作。完善专利检索服务平台,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快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加强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专利申请等科技服务。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大力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努力加强专利申请、技术价值评估、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满足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及环境建设,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环境,保护专利权人的正当权益,着力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根据xx市“三区”推进办公室《关于做好蓝黄两区科技创新平台调研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人员对昌乐县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xxx县科技平台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三六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科技强县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平台打造、载体带动等一系列举措,使企业的科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为加快推进我县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科研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我县科技研发平台基本上为企业自主研发平台,目前工业企业设立科研机构的总数达到 112家,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比例达到 53.7%,市级以上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已增至49家,其中省级以上9家。目前我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8.5万人,初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39238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 646人。目前我县已引进博士、硕士生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49人。据对我县9家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的调查来看,这些企业已有各类科技活动人员 1168人,具有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120人和850人。同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人才的效应尤为突出,共集聚和吸引各类人才3567人。
产学研结合得到明显加强。引导企业通过(青岛)潍坊周、深圳高交会等科技交流活动,加强与山东省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全县已有10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2011年,有10个合作项目取得了巨大成效,实现了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双赢。其中,湖北工业大学在盛泰药业建立教学就业实践基地和科技研发实验基地,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英轩重工设立了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已经与省多名知名院士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开发活动。日科化学建立了山东省塑料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潍坊市企业技术中心,拥有9名专职兼职博士在内的96人的研发队伍。
科技创新成果大幅增加。2001年以来,我县已累计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36项,其中国家级22项。“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取得县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72项,累积申请专利1712件。2011年我县取得市以上科技奖励成果10项,其中省软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申请专利318 件,获得授权专利180件。今年1-4月份,获得授权专利 94件,其中发明专利6 件、实用新型专利81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
科技贡献能力持续增强,目前我县有各类科技活动企业 135家,其中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纳税中,科技型企业占了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对经济贡献率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并形成了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海洋新材料等产业集群。2011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49.7亿元,同比增长 40.9%,高出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幅11.1个百分点,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8.1%。
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的《关于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给予不同层次的资金奖励。二是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优惠,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三是组织开展评选年度昌乐县科学技术奖,激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转型发展。近几年来共授奖县级科学技术成果75项,其中日科化学研究开发的“丙烯酸酯类聚氯乙烯耐候抗冲改性剂”、矿机集团研究开发的“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阳光纸业研究开发的“轻涂牛底白板纸”获得了县科学技术特等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亟待增强。目前我县大部分企业新产品开发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不多,模仿跟踪多,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我县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较多,但产业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虽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创新能力不平衡。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我县的一些主导产业中尚缺少一批以共性技术服务为切入点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政府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和行业研发平台建设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科研经费投入仍显不足。我县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虽然呈增长趋势,但还远远不够,县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虽然每年逐步递增,但仍跟不上我县经济发展的速度。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尚需加强。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技术价值评估、信息咨询等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很少,且服务功能单一、专业化程度不高,尚无法满足企业创新需求。
三、下一步对策措施
(一)外引内联,深入开展加强产学研合作。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在科研技改和人才引进上下功夫,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坚持“领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带领企业走进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定期举行科技项目发布会,招引外部科技资源,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实体,进一步巩固扩大英轩重工、日科化学、阳光纸业、山东矿机、元利化工、巴夫利建材、森瑞特生物科技等企业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浙江造纸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
(二)科学规划,分类有序地推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加快组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重点搞好海洋生物制品技术公共研发中心、海洋装备公共研发中心、海洋新材料技术公共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上全部设立研发机构,大力争培育认定一批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坚持多种产权形式、多种经营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为支撑,风险投资有益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三)突出重点,大力支持科科技项目产业化。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组织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抓好已批准国家级项目的实施。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宣传、业务指导,不断加大对企业前期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技术开发费享受财税优惠政策。重点围绕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以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重大创新产品为突破口,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源支持,带动企业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实现相关产业技术升级。鼓励投资公司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对风险投资公司参与中小企业科技项目投资的给予政策性支持。
(四)强化服务,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力度。大力培育和创建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加大专利成果产出力度,抓好重点企业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工作。完善专利检索服务平台,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快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加强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专利申请等科技服务。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大力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努力加强专利申请、技术价值评估、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满足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及环境建设,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环境,保护专利权人的正当权益,着力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我县 科技创新 汇报 调研 情况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