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思想汇报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浏览次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一、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

(一)小康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  

(二)小康社会思想的历史背景  

(三)邓小平关于建立小康社会的构想  

(四)江泽民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  

(五)胡锦涛对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二、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一)理论依据  

1.邓小平同志所创立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的小康社会理论。   

2. “三步走”的战略   

3.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小康社会理论

4.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小康社会理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论述了 刚刚进入小康社会的现阶段,即新世纪的基本国情。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的国情,也包括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  

第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  

第三、具体规划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1)客观地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和国际形势  

(2)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定了各方面的各种方针。  

(二)现实基础

1.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2.是一个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3.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社会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内涵  

  六个“更加”: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 在经济方面 提出了四个要求  
  • 在政治方面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   
  • 在文化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 的要求   
  •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围绕改善人的生存环境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特点

    • 第一、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更高水平的社会。  
    • 第二、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   
    • 第三、全面小康是一个比较均衡发展的社会 

      (三)指标体系

      • 1、经济方面
      • 第一项指标:人均GDP   
      • 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 第三项指标:恩格尔系数   
      • 第四项指标:城乡居民收入   

        2、社会方面

        • 第五项指标:基尼系数   
        • 第六项指标: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   
        • 第七项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   
        • 第八项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   
        • 第九项指标: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  
        • 第十项指标:犯罪率   

          3、环境方面

          • 第十二项指标:能源利用效率   
          • 第十三项指标:使用经改善水源人口比重   
          • 第十四项指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4、制度方面

            • 第十五项指标:廉政建设
            • 第十六项指标:政府管理能力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个
              关键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几个关键问题  

                 1、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控制人口
              2
              、经济社会结构转换
              3
              、解决“三农”问题   

                 4、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

              (二)几个制约因素

              1、人口多与就业岗位少的矛盾

              2、经济持续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   

              3、市场开放与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矛盾   

              4、农民收入低与推进城市化的矛盾   

              5、按生产要素分配与保护弱势群体的矛盾

              五、十七大报告对小康社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到二○二○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二)新形势新要求

              1、人民提出新期待
              2
              、经济发展出现新约束
              3
              、社会转型出现新特征  

              4、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

              (三)三个鲜明特点

              1、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依据,保持目标的连续性。   

              2、增强针对性,不求面面俱到。   

              3、从基本国情出发,使目标具有可行性。

              (四)五个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3、建设生态文明
              4
              、加强文化建设   

              5、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 今后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 在发展方面   
              • 在改革方面   
              • 在开放方面   
              • 在稳定方面   

                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深化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不是抽象的发展,而是具体的发展  

                2.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3.是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4.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  

                5.是跨越式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思想 发展 丰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