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浏览次数:

 

     xx镇中心幼儿园由xx镇政府投资180多万元改扩建而成,2013年5月26日迁于新园;占地面积 10666.7 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为216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5480 平方米;办园规模13个班,大、中、小班各四个,托班一个。在园幼儿560多人。现有教职工35人,大学本科学历2人、专科学历26人。幼儿园一级教师2人,二级教师23人,教师合格率达100%。中心幼儿园通过标准化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可谓亮丽转身,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配备齐全,用上了卫生厕所,拥有了现代化的多功能活动室、科学发现室、图书阅览室、一人一床的休息室、配备齐全的幼儿伙房,全园安上了监控视频,警卫室配备了专职保安等,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
    近年来,我们先后获得 “平度市学前教育先进集体”、“平度市三八红旗集体”、 “平度市优秀等级单位”、“平度市财务管理先进集体”等称号;“园本课程方案”获平度市二等奖;“研培一体,助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被誉为平度教研亮点工作;“六统一管理体制” 作为市级典型发言;教职工有1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专业报刊发表;有9名教师在平度市教师基本功比武中获奖;有11位教师在平度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奖;21人取得全国教师资格证。
    成绩的取得有领导的关怀,也有全园老师孜孜以求的努力与辛苦,在提高良好环境的同时,我们探索的脚步依然不止。作为一园之长,我想:对于农村的幼儿园如何走自己的路,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文明的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之处。于是,我们扑下身子,量体裁衣,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质的、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拓展思维的空间。经大家共同研究决定最后落脚于挖掘乡土资源,让乡土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现在我可以很欣慰地告诉大家,我们的这种定位与尝试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且渐成我园的特色。
    一、打造浓郁乡土风情的园所文化。
    xx镇地处平度的东大门,这里有着美丽的风景、纯朴的人文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东有风光秀丽的小沽河,西有蜿蜒迤逦的六曲山古墓群,南有古色古香的即墨古城遗址齐国古都所在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朱毛城口,xx又是平度四大蔬菜基地之一。因此,xx镇中心幼儿园把挖掘利用具有乡土特色的人文及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作为园本课程建设与以后发展的方向。 
    在室外环境创设上,我们兼顾农村与城市两种不同的风格,既要让农村的孩子感受到高科技产品的魅力,还要保留原有的乡土气息,不失乡土本色,尽可能的在有限的空间内融入更多的教育元素,让幼儿处处感受到家乡的美丽。进入幼儿园大门,扑面而来的就是浓郁的乡土风情的一条长廊。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悬挂真实的瓜果及小朋友和老师们制作的吊饰,如:原汁原味的花生、玉米,手工做成的小辣椒、樱桃,五颜六色的布制蔬菜等在这里争奇斗艳,绘成了家乡美丽的秋季风景图。 既很好的美化了环境,又让孩子们感知到季节变换,了解了家乡的特产,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同时,每一排的四个班级也根据各自的主题活动精心设置,大胆创新。小班以“丰收的秋天”为背景,借助家长的力量收集了许多南瓜娃娃亲子作品,组成了一条中国巨龙,喻为孩子们在科学而又向上的氛围中健康、文明、幸福的成长,同时也表明xx幼教人深深明白肩上的责任。“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巨龙一样,脚踏实地,百尺竿头。我们将以必胜的信心和具体行动来诠释我们xx幼教的“中国梦”。中班以“我爱秋天的水果”为主题。在特具农村特色的草伞下面的桌面上展示各种水果造型、拼盘等引人入胜。大班以“可爱的家乡”为主题,重点突出装饰各种各样的蔬菜及其造型,在花园中间特设农家小菜馆别具风味。在托班前设置了“农家小菜园”每班一块种植区,让幼儿在种植与收获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林林总总、诸如此类的环境创意在xx镇中心幼儿园数不胜数……孩子们在亲自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制作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乡,认识了家乡,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幼儿对家乡的一片真情。
    二、挖掘丰富的农村自然材料,有效开展区角活动。
    我们农村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如种子、树叶、泥土、麦秸、高粱杆等,这些都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材料,它们即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如何有效地收集本土材料并投放到区角活动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通过幼儿收集
    幼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收集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我们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带幼儿去小姑河畔采集野花、野草树叶等;夏天带幼儿到小溪捡石头。筛沙;秋天时在散步、认识秋天、秋游中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野花、野草等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麦秸、玉米皮、芋头、各类豆子、花生壳、 松果、芦苇、蒲草等丰富活动区的材料。
    (二)通过家长收集
通过家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玉米皮玩具”区角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发动家长制作玉米皮玩具。家长通过自己的制作,制作了许多玉米皮草垫、草绳、草榔头等。又如“无公害蔬菜超市”中,我们又发动家长收集各种蔬菜开展角色活动。我们还发动家长制作各种布制水果开展《水果人人爱》,收集了各种碎布、布条、毛线等一系列辅助材料。
    (三)通过教师收集
    通过教师收集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如教师利用节假日、星期天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如在“果宝宝”区角中通过教师收集了松果、松球等一些野果。在编织区中采集蒲草、麦秸草、高粱秸等编织材料。同时也通过教师作用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与活动区相适应的材料。如大班“麦秸草编的用处大”区角中教师首先制作了收集了一些常见的草编作品给幼儿一个感性的认知,然后引导幼儿一起收集自己所知道的草编制品并发动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草编玩具、器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活动区的材料不断丰富,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四)通过社会收集
   在大班开展的“民谣屋”读书角活动中,我们通过社会收集民间故事、民谣等素材,把广泛流传与本地的传说故事、民谣运用到活动区当中。同时我们利用民间手工艺师傅的工艺水平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xx是一个草席编制的古老大镇,我们就请当地的老人用河中的蒲草教幼儿编草席、草鞋、草帽等,元旦剪窗花、端午节到来时我们请他们教幼儿用河中的芦苇叶尝试包粽子,并引导幼儿用当地砖窑土和泥巴尝试做泥瓦匠等角色游戏。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收集的丰富的、生活的游戏素材促进了我们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三、创设有乡土味的区角活动环境,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区角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之前确实被我们忽略了。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以上课或集体活动为主,孩子们缺乏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自由、分散活动时,老师也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场所及有效的指导。也或者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设立足量的区角,摆上几点购置现成的玩具摆在那里,孩子们只有欣赏的份,没有玩的机会,失去了它的真实价值。随着老师们思想观念的不但转变,他们对区角活动的开展与课程主题的紧密相连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区角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迁入新园后,我们尝试在现有条件下,就地取材,让幼儿回归自然,让区角活动真正活起来,真正融入一日生活的十大环节中,为课程体系服务。下面主要介绍我们是怎样结合主题创设活动区的:  
    首先我们结合各年龄段主题活动对活动区进行调整,增设与主题有关的区域。如结合以上各自的主题我们创设了“好玩的麦秸草编玩具”区角、“绿色粮食超市”区角和“无公害蔬菜超市”区角。在“好玩的麦秸玩具”区角投放家长、幼儿、教师自制的麦秸玩具供幼儿游戏。在“绿色粮食超市”区角投放收集的番薯、玉米、 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开展认知、分类等活动。在“无公害蔬菜超市”区角我们投放了大葱、大姜、大蒜、萝卜、芋头等各种蔬菜,让幼儿了解各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并就今年的农药“神农丹”的使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的伤害,让幼儿认识无公害蔬菜与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就此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环保路上一起走”、“关注绿色、关注健康”等亲子环保教育。同时对其他区角材料也进行了更换,用四条途径收集的与秋天有关的的材料来替代。如:在编织区中我们利用在参观田野收集的麦秸、玉米皮进行简单的编织活动(如打结,编小编、编小鸟、蝈蝈笼)等;在美工区中我们利用采集来的野花野草进行插花活动;用山草的秸秆进行粘贴;用山草的小穗进行印画等;在幼儿对番薯、萝卜认知的基础上利用番薯、萝卜、土豆的切面进行印画活动;益智区:利用狗尾草发展幼儿感知觉的活动;利用番薯、玉米、的土豆等进行分类、比大小活动;利用黄豆、黑豆、花生开展夹豆游戏和喂小动物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利用山草玩具开展草绳游戏、草棒接力、骑草马活动;娃娃家:把挖来的野菜放在娃娃家中玩烧饭游戏等;总之,我们在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活动区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自主的环境,创设了探索、实践、创造的自由情境,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乡土资源,为农村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逐渐形成本园的特色------乡土的区域环境、乡土的活动材料、乡土的活动内容。
     四、传承民间游戏,丰富游戏空间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流传下来的民间游戏也是数不胜数。幼儿园充分利用地处农村这一优势,不断挖掘民间游戏,让失传的民间游戏重新回到孩子生活中来,在此基础上加强民间游戏的改革探究,根据幼儿特点,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转蜗牛”、“切西瓜”、“跳房子”、“踩蘑菇”、“抬新娘”、“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乡村游戏被老师们定以新的规则与要求,重新组合,创设融挑战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民间游戏挑战区”。几根绳子,孩子们可以用它跳绳、拔河,也可以当做小路走一走,当做小河跳一跳;几个沙包,夹着跳一跳、顶着走一走、用沙包投篮、踢一踢、两个人抛一抛等。操场上,孩子们4人一组,5人一队做着各种游戏,欢乐的笑声充满了幼儿园。
  我们还利用乡土材料及废旧物品研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体育运动器械来充实、发展民间游戏。用山草制成草人、草垛、揪尾巴等,用玉米秸制作木马、跳格子、跨小河、同舟共济等民间游戏器械;在小木棒两头绑上可乐瓶开展挑水游戏,用可乐瓶制作陀螺,几个易拉罐捆在一起或用旧饼干盒制作成“梅花桩”,用大纸箱制作山洞,废旧建筑竹排当独木桥等游戏材料,这些器械体现了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等设计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天地。
    总之,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让我们用一颗创新的智慧之心,利用农村一切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为教学服务,为这里的孩子服务,让这些可爱的农村孩子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富有的别样天地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经验交流 乡镇 幼儿园 材料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