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QQ与高校学生会工作结合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利用QQ开展高校学生会工作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论述了利用QQ开展高校学生会工作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QQ 学生干部管理 学生会网络化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在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中,QQ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而QQ已经成了当今大学生交流情感、沟通情谊、发表言论、聊天交友、娱乐休闲必不可少的工具。针对目前高校学生会工作中存在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互动渠道不顺畅的状况,利用QQ群这一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会工作中的信息交流,不失为有效的解决之策。一方面,便于学生会工作信息发布,将“一对一”的工作模式改变为“一对多”、“多对多”的以点及线、以线及面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会能够找到一面正确认识自己的镜子,在开展活动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自身素质的提高有据可依。
一、QQ与学生会工作结合的现实意义
从性质和任务上来说,高校学生会组织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校团委指导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学生会必须团结所有同学,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代表并维护学生利益,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正是学生会组织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学生会在高校运行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助手和骨干作用;对广大同学起到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技术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使之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关系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文化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
二、利用QQ、QQ群开展高校学生会工作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优势
1.交流的真实性。在尊重学生隐私不表明个人身份的前提下,可以针对群体发布、又可针对个体交流。突破了学生干部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时存在的局促、紧张心态,产生意识上的安全感,是个体倾吐心声的一种方式。
2.推广的可行性。相对于短信、网站等信息平台,QQ软件是免费使用的,而且QQ目前已经形成了集手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相结合的载体,使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联系沟通。加之QQ软件容易操作,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很容易在学生和老师中推广。
3.流程的可操作性。QQ可以快捷、方便地发布学生会工作信息。学生会工作安排一般先由老师通过电话等形式通知到学生会负责人,负责人再通知相关部门或个人,在一级级的传递过程中,中间环节出现一次疏忽,就不能把准确的工作消息发布给每一个学生,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影响活动开展。而直接通过QQ传递,既简化了流程,又能够提高效率。
4.工作的促进性。网络是虚拟的空间,学生会成员在QQ群内的身份既是学生会工作的参与者,又是旁观者。对于学生会工作的参与和体会,意见和建议大家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在群里发布,收获大家分享、教训共同汲取、分歧互相探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5.经验的传承性。学生干部对学生会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归属感,即使老成员“光荣退休”也会是群中的活跃分子,他们的经验和经历通过QQ群这一交流平台得以继承和创新。此外,QQ群中有可以作为上传共享资源的空间,以往一些好的策划、计划、总结、发言稿等资源大家可以共享。
6.帮助的及时性。学生会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通过在QQ群中的倾诉可以疏导心理压力;同时同学和老师也可帮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二)局限性
1.人数的限制。一个普通群里只有100人上限,高级群200人上限。不能全校学生会成员加入,只能分开组建每个群;
2.操作不随意。只能有电脑并接通网络或手机捆绑QQ才能使用;
3.网络依赖性。有些内向同学在网络上对于学生会工作的理解和规划很大胆,但是关了网络后,又变得默默无闻和无精打采;
4.应急反应差。学生会工作还存在一些临时性的应急工作,学生会干部由于上课、外出等原因无法随时随地上网,因而有时不能及时接收工作信息。
三、利用QQ开展高校学生会工作取得的成果
(一)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网站、论坛、博客等形式作为主阵地。网站、论坛等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学生很少接触或不喜欢,那再好的网站也只是形同虚设。QQ以其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二)增进了学生会的内部凝聚力
QQ群的建立培养了学生会成员的交流意识,促进了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学生会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彼此的认同感,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提升了内部凝聚力。
(三)促进了学生会自身的民主管理和建设
学生会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往往是“保姆式”和“裁判式”的,与现代学生独立自主、民主参与的主流意识极不适应。QQ与学生会工作的结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学生成为学生会管理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的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四)凸显了学生会的特色文化
在我校学生会QQ群论坛中,笔者曾发过一个打造学校品牌学生会的号召,并放在公告栏中。很快便有群内成员提议要打造“品牌”就需要有学生会自己的会旗、会徽、会歌等,在广大同学中有一个清晰的形象。随后,在学生会的工作例会上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很认真的讨论,决定在学校开展学生会广播电台的台标征集活动,既可以突出学生会特色文化,又能解决实际需要。
(五)教师身份的转变——网友
情感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EQ)。在师生“同聊”的过程中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大学生在遭遇精神苦闷、挫折失败时,渴望找到可以信赖的倾诉对象,作为学生工作者就不能粗暴地对学生说你该怎样怎样,而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利用QQ进行网络沟通的一个很大优点是可以消除面对面的尴尬,有些话如果当面不好说,而通过文字和图像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沟通者的意图。有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沟通无法实现,网络中的匿名沟通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网络时代通过QQ,教师的另一种身份是网友。
参考文献:
[1]栾建国.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唐山学院学报,2007,(1).
[2]陈华芬.网络时代教师的另一种身份网友[J].基础教育,2007,(8).
[3]张煜,何莎莎. QQ在高校日常教育与管理作用的探究[J].科教文汇,2007,(7).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化工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学生会 载体 高校 工作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