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赛迪顾问-现代服务业研究系列之一: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范文(完整)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赛迪顾问-现代服务业研究系列之一: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范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赛迪顾问-现代服务业研究系列之一: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范文(完整)

 现代服务业系列研究之一 本期主题 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第一章 研究对象界定

 1.1 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指一个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 通过行 政和市场的多种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 科学整合,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 企业集聚发展园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园区从大的分类上,可以划分为 科学园区和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园区;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地区 级别、不同功能划分成种类繁多的各类园区。如:技术经济开发区、 高科技产业区、工业园区、空港区、保税港区、科技园区、生态园区、 物流园区、旅游度假区、医药工业园等。

 1.2 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是指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资本、 技术、 劳动力、 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 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第二章 从园区走向城市:研究背景

 2.1 中国园区的裂变式发展

 2.1.1 园区经济成为承载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中国开发区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 30 余年的历史,开发区 承载了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成 为中国经济实现腾飞的重要引擎。

 目前, 开发区已形成投资环境优势、 管理体制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各类人才优势等显著优势,初步形成 了参与国际分工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科技创 新、城乡建设、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集约利用土地等方面进行 了积极尝试,积累了重要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促进本地区经 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从 1992 年到 2009 年,国家 高新区营业总收入从 231 亿元提高到 78706.9 亿元,增长 340 倍;工 业总产值从 187 亿元提高到 61151.4 亿元,增长 327 倍。从业人员从 24 万人发展到 815.3 万人。

 2009 年, 国家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 23116.5 亿元、工业增加值 15416.7 亿元、出口创汇 2007.2 亿美元,占全国 总份额中的比重分别达到 7%、9.8%、16.7%。

 2.1.2 “二次创业”迅速推动园区升级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虽然我国园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但是就增长 的实质来说,园区的发展多以外延扩张为主,即主要依靠园区进驻企 业数目的增加和进驻企业自身的经济增长来带动。

 受经济边际收益规 模递减规律的制约,这种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有其极限。因此园区在 总结一次创业经验的同时,要改变发展思路和模式,将原有依靠产业 导向的经济发展思路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 技术突破的二次创新发展 思路, 进一步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 提高园区高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二次创业的基本内涵包括:

 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 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 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转变;

 推动产业发 展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

 从渐进 的、 积累式的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的转变。

 园区要实现二次创业就必须坚持发展产业集群,使经济总量、运 营质量、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使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促进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防止园区成为 区域经济增长的“孤岛”。

 二次创业的目标主要是促进产业发展跨上新台阶, 推动园区经济 向城市经济的转变。园区要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的支 撑环境, 由注重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财税支持向为企业提供灵活的 管理以及良好的服务改变。要进一步提升园区内企业的产品技术水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平,使高新技术企业由原来主要依靠产品外包和代理国外产品的“打 工型”企业向自主研发、主动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创新主导 型”企业转化,最终实现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

 2.2 不断兴起的区域新城

 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 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 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的发 展不仅受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 而且总是同城 乡关系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2.2.1 园区的城市化嬗变 园区在建设初期,出于噪音、废弃物污染、预留增长用地等因素 考虑,大都位于人口密度和活动频繁度较低的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 部。而随着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市人口逐年增 加,城区面积不断向外扩展,渐渐将邻近的园区纳入其中,城乡界限 变得模糊。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城市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低, 制约了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园区经济的渗透。

 因此城市扩张对周边 园区的“吞并”要求各园区提升环境竞争力,让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成为园区产业聚集的有力支撑,全面加强园区的“软实力”建设,使 园区经济在空间实体和经济形式上都融为城市的一部分。

 2.2.2 城市扩张的产业诉求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 心城区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活空间日趋饱和, 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 新的空间支撑。园区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载体,可以成为城市经济发 展的新依托,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具体来讲,园区的发展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多种潜在的影响:

 催生城市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出现;促进研究与开发子公司的产 生;诱导产生新的制造业活动;增加营业服务;推进公司内制造业活 动及其它功能(例如销售业)的产生;增加零售和消费者服务业;促 进地区内一般实业的开发;通过技术转移提高原有公司的生产力。

 2.3 园区经济战略升级的国家意志

 2.3.1 园区经济的集体性跃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 园区经济的实践意义已经超越了 创立初期“改革的试验田”这样的初衷。在开发区建区初期,各开发 区一般面积都较小,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来发展工业经济;随着开发 区的不断发展,区内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社会事务越来越繁重,开 发区逐渐由过去单一功能的工业经济区转变为多功能的综合性产业 生活区, 园区行政级别和经济水平的提升都成为园区发展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开发区,也成 为开发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高科技园区应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 与城 市规划和经济体制相结合,实现从单一“园区经济”到立体的“城市 经济”的转换,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 大引擎;并积极投身于城市经济建设的总体设计规划和发展中来,向 立体的城市经济升级转型,以寻求更稳定和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

 2.3.2 国家政策的导向与支持 国务院在 《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 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15 号)中指出,“国家级经济技术 开发区可采取‘政区合一(行政区+开发区)’的管理模式。”随着 国家级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展开和区域管辖面积扩大, 一种在管委会模 式上发展而来的混合型管理模式正在悄然兴起。

 该模式是以准政府的 管委会模式为主导,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指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通过受委托管理、与行政区合并管理等方式,发挥 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发挥开发区的强势工业基础、 品牌效应, 以及创新的管理体制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这种管理模式在 将园区经济真正纳入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拓展了开发区的发展空 间,将“城市园区”提升到“都市新区”的行政高度。这就为园区经 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行政上的支持和依托, 为园区经济的 发展铺平了道路。

 此外, 商务部 《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 中也提出, “随着我国服务领域的逐步对外开放, 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承接国际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同时,随着全球服务业外包发展,发展现代服务 业已经成为开发区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功 能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开发区建区初期,主要发展工业经济,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 业项目较少,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徘徊在 30%左右。为此,在 200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开发区发展方针要从“三为主,一致力”(即 以发展工业为主、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向“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 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转变,要致力于发展高附加服务业,促 进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在此框架下,各开发区顺应服务业发展的需 求,建立了一套相应的配套促进政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和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服务业配套功能。与此同时,开发区注重从规划 上引导服务业发展和布局,高标准、高要求、高速度地推进发展现代 服务业的重点功能区载体建设,促进服务业的聚集与发展,推进了开 发区由工业园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尤其是在天津、苏州、 广州、青岛、大连、合肥、宁波等地的开发区,其结合所在城市发展 规划,提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新市区、新区等目标,大力发展第三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产业,以聚集的人气和商气来增强开发区的投资吸引力,从而推动开 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

 实践证明,商贸、金融、文化事业的相应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 第二产业的发展。随着开发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发区正成为现代 服务业的重要聚集区,成为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2003-2007 年,开发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 29%,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2003 年的 21%上升到 2007 年的 23%。

 其中, 国家级开发区服务业在 2007 年实现增加值 2870 亿元, 同比增长 31%。

 近年来,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 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 为我国发展面向国 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第三章 从园区走向城市:互动机制

 3.1 园区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异

 在某种意义上,城市经济与园区经济都是聚集经济,是经济空间 的表现形式,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然而,城市经济与园区经济又有 着本质的区别。

 3.1.1 经济功能差异 在经济功能上,城市既是经济聚集中心和辐射中心,也是不同区 域经济资源交易的枢纽,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城市是最主要的 载体,承担着多元发展目标,而园区则是国家或园区所在城市为着特 定目标设立的经济区域,其所承担的功能也是特定的或阶段性的。

 3.1.2 形成机制差异 在机制形成上,城市的形成是历史与地理条件的积累过程,现代 城市往往是通过市场机制完成生产要素的配置与企业的集聚, 有的是 以市兴城,有的是以城兴市,通过漫长时间的人口、资源的集聚实现 城市功能的完善,而绝大多数园区经济是一种政策性经济(也有企业 自发集聚而形成的园区经济,如美国 128 号公路),是制度安排的产 物,其形成、发展总是与园区所在国家的园区政策联系在一起,并随 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典型的“飞地”经济特征,企业和要素的聚 集速度一般高于人口聚集速度。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3.1.3 经济空间差异 在经济空间规模上,一般而言,城市范围远大于园区,园区往往 是基于城市或依托城市发展起来的,一个城市可以包含若干个园区 (一城多园), 如长沙市有各类园区十几个, 其中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浏阳生物医药园为国家级 园区。从这个意义上讲,园区经济从属于城市经济,但也有一个园区 就是一个城市的情形。如台湾新竹市,其最初就是因为新竹科学园的 设立而使新竹迅速发展成一个中等城市。

 3.2 园区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特点

 园区是城市中产业最密集的地区, 园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城市经 济关系极其密切,同时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3.2.1 园区对城市的辐射与带动 园区不仅聚集了产业、 旺盛了人气、 繁荣了经济, 更为重要的是, 园区在区位和功能定位上与城市扩张形成对接。

 高科技开发区和其他 经济开发区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既是以工业、 物流为主的综合区,又是未来的城市新区,是新经济时代最具代表意 义和特色的经济运作组织形式。园区经济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驱动 效应、高地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人才、资金的聚集又会引起技术和 信息的聚集,这些聚集共同造就了园区经济的集聚效应。可以进一步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强化集聚功能和簇群功能,增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有效地引进大集 团、大项目,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开辟更加宽广的新路子。

 以南宁市为例, 三大工业开发区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总量的快 速增长。经过成立初期一段时间的艰苦创业,南宁市自 2002 年以来, 随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 大,三大开发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拉动南宁市经济 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

 表1 2003-2006南宁市三大开发区发展情况 项目 工业总 产值 (亿 元) 30.37 48.78 76.13 117.89 34.49 44.43 51.3 50.69 增幅 (%) 全市工 业总产 值(亿 元) 301.91 364.97 489.71 683.82 13.45 20.89 23.32 30.13 增幅 (%) 占全市工 业总产值 比重(%) 10.05 13.37 15.55 18.45 占全市规 模工业总 产值比重 (%) 15.02 18.50 20.59 23.81 5.03 6.14 8.23 10.71 拉动全市工 业增长(%)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数据来源:《南宁统计年鉴》及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12

 表 1 数据显示,从 2003-2006 年,三大开发区累计工业总产值的 增长幅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到 2006 年高出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幅度 达 20.56 个百分点, 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和拉动全市工业增长 也逐年提高,大大促进了南宁市的工业化进程。

 3.2.2 园区激发城市经济投资活力 在土地、税收等配套优惠政策和高效灵活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财政体制、资金扶持的综合作用下,开发区营造了开放创新的局部环

 11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境优势,形成了良好的吸引投资的洼地效应。一般来说,在企业入园 之前,政府已经先期在软件和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入 区企业不仅可以共享公共资源,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 降低边际成本,提高相关要素投入效益。园区经济走集群化发展道路 会促使企业间分工不断深化, 而不断深化的分工使许多专业企业在园 区可以找到很好的发展机会。由于专业化企业投资规模一般不大,因 而许多本地中小投资者有机会进入工业园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 从而 改变工业园区目前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局面,提高园区企业的地方 “根植性”,使园区经济真正融合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成为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促进社会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3.2.3 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工业园区的发展, 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产业链条的拉长和企业间的 细化分工,提高企业研发与专业化水平,并就近获得相关的配套服务 和上下游产业支持,由此推动区域性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在 一定区域内形成特色经济高地,通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机组 合、相互支撑和相互作用,打造产业竞争优势,最终形成区域特色产 业。

 园区使企业在生产、 销售以及技术上的联系和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有效避免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初期各个企业恶性竞争的局面, 为实现 企业间的跨区域兼并、 联合等资产存量调整、 重组行为, 提供了方便。

 通过大企业向园区集聚,小企业围绕大企业集聚,形成了大中小企业

 12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协调发展、高中低产品齐全、国际国内市场并举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有力提高了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

 3.2.4 有利于城乡统筹,加速城乡一体化 随着园区规模逐步增大,连片开发,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块的趋 势越来越明显,必将有利于城乡统筹,联为一体,加速城郊一体化的 进程。许多园区从最初规划的几百亩,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扩张到 了上千亩甚至几平方公里的规模。往往一个园区的建设,就是一个城 市新区的产生。温州市政府提出将规划建设 100 个工业园区,以推动 城市化发展。

 总而言之,园区对城市经济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经济的发 展又反哺园区经济,为园区经济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园区经济与城 市经济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来源于两者生存、 发展、 赢利等共同目标。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赛迪顾问

 13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14

 wxyTASF51PjD-IRz ckvW ofsuprtandhgeCbliqm 鉴 血 史 历 刻 深 下 留 后 ,也 失 损 和 难 灾 前 空 来 带 民 人 国 中 给 略 场 .这 争 战 华 侵 的 久 已 谋 蓄 了 动 发 本 日

   相关热词搜索: 现代服务业转型研究 研究 园区 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