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论创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所特有的功能,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也是引领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理论创新的基本功能,概括地讲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认识功能,二是实践功能,三是先导功能,四是信仰功能。探析理论创新的基本功能,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好又快地进行创新很有意义。
[关键词]理论创新;功能;探析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4—0025—02
理论创新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后所特有的功能,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也是引领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没有理论创新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一般而言,人们对理论创新了解的很少或根本不熟悉。但理论创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本身、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孔子学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亚里士多德思想影响西方文明进程两千多年,“三大宗教”影响人类的文明进程广泛而深刻,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发展方向。这就是说,学说、思想、理论一旦创立,无不改变、决定着人类社会的状态、走向和基本趋势。换句话说,人类生存状态、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甚至个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也取决于理论创新。
人们对自然界种种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创造出了自然科学理论;人们对社会种种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创造出了社会科学理论。创造自然科学理论使人类不断加深了对自然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理论成果越准确、越深刻、越符合自然规律,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就越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速度、广度和程度也就更快、更广泛、更深刻。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理论的创新就从未停歇过,不但未停歇,而且对自然界种种奥妙的探索成为人类强烈的追求和永恒的主题。创造社会科学理论使人类不断加深了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理论成果越准确、越深刻、越符合社会规律,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速度、广度和程度也就更快、更广泛、更深刻。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270页)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就从未停止过,不但未停止,而且对社会种种奥妙的探索成为人类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主题。
理论创新的基本功能,概括地讲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识功能。认识任何事物都需要认识工具,来自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成果——理论,即是认识事物的思维工具。恩格斯说:“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737页)因为理论及理论创新都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总结。有科学理论指导和没有科学理论指导,认识事物的结果大不一样。比如,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者就能清晰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趋势、规律等问题;不掌握这一理论,人们往往陷入混沌、迷茫之中或者认为社会发展是少数英雄人物、是由偶然因素或某些宿命东西决定和促成的。有了列宁十月革命论,马克思主义者就能够很清楚意识到一国革命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有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自然就清楚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步骤和方向。有了邓小平理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知道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有了科学发展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知道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没有这些科学理论指导,人们的认识就会庞杂、混乱、迷惑。理论的这种认识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促使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真像、本质、发展趋势、变化规律,减少迷信、迷茫,避免方向性、道路性、规律性的认识错误。
二是实践功能。理论不是装饰品,更不是口头禅,是实践行动的指挥棒,是自觉实践的指南。被动和主动从事实践活动,其实践结果截然相反。为什么叫实践的指南?指南就是告诉人们在从事任何实践活动时,理论总能指明实践的方式方法,总能告诉人们实践的步骤途径,总能告诉人们实践的方向和结果。江泽民说:“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坚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锐意创新,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67—68页)理论的这种实践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能够指导人们自觉地、顺利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少走弯路、避免失误和挫折,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三是先导功能。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没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就没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没有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就没有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哪里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改革开放扫清了思想障碍。这类实例很多。先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创新理论起到解放思想作用。原有的思想理论已经束缚或已成人们的思想的桎梏,新的理论是打破束缚和桎梏的武器,也是解放思想的武器。创新理论使人们开阔视野,看到新希望、新光明。就像马克思形容的那样:“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15-16页)另一方面,创新理论起到探索实践新道路的作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并不十分清楚,通过什么方式、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获得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的彻底解放。思想家、革命的思想家往往是通过理论、创新理论的宣传、传播,引领、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开辟实践新领域、探索实践新道路。
四是信仰功能。理论创新具有提升人们思想、启迪人们智慧、塑造人们心灵、引导人们不懈奋斗、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的功能。这种信仰功能。是完全建立在理论的吸引力基础上的。理论靠什么吸引人?一靠真实。理论所说明的事物与信仰者的切身体会直接相关,与信仰者的现实生活直接相联,与信仰者的奋斗目标一致。儒家的“三纲五常”是对人们现实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和总结。文艺复兴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与新兴资产阶级切实需要直接相关。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与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者目标密切相关。二靠完整。零散、片面地指明某一事物不能吸引人,理论系统、彻底解释和说明事物就具有感召力和号召力。马克思说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毛泽东说系统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建立新中国,没有一整套新民主主义理论不行。建设小康社会,没有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行。即便是宗教也有其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三靠实效,即是说人们按照理论要求行事,确实能够见到实效。温饱的解决、小康社会的基本实现,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我们自然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之,就没有任何人走这条路。理论的信仰功能来自理论的真实性、系统性、实效性。有理论信仰和没有理论信仰实践结果大不一样。我们强调理论旗帜、理论指导、理论武装、理论教育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强化理论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的、实践的理论。理论的信仰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凝聚无穷力量、团结无数的信仰者、提供不竭的前进动力、指明前进的方向。
理论创新伴随着生生不息的实践活动和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始终处于不断完善、发展、创新的动态过程之中。所以,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研究理论创新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理论 创新 功能下一篇:论两个“民主集中制”及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