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VB.NET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 浏览次数:

摘要:VB.NET程序设计教学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修课,该文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VB.NET程序设计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几点因素。

关键词:VB.NET;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5-1273-02

Discussed the Teaching of VB.NET Programming

YUAN Shu-xiong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410014,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VB.NET programming is a computer special student"s mainly repair class , the paper carried out several factors about how getting the teaching of VB.NET programming good teaching effectwith theory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Key words: VB.NET; programming; teaching methods

VB.NET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主修课程,在VB.NET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解决程序本身的枯燥难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VB.NET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计算机专业老师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阐述了以下几点因素。

1 教学思想的转变

从教学的本义讲是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是师生共同劳动的过程。但长期以来,旧的教学思想占了主导地位,总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这一方面,忽视学生的“学”,甚至不去研究学生是怎么学的。教学成了“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实,教只是外因,而学才是内因,我们的“教”是要为学生的“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是他们独立自主的活动,主动认识的过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编程语言更是在快速变化的。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门语言只是暂时的,而且也不可能把这些语言完全学到手老师只能“领进门”。因此,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语言的方法和训练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应变能力,才能够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够真正具备编程能力,才有长远的后劲。这是计算机技能教学的重点和根本所在。

2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计算机程序具有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维护性。程序格式是程序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用计算机语言写程序时,一行写一条语句,对一些难理解的语句或程序段做功能性说明,关键的变量做适当的注释,程序的开头加上序言性说明,顺序执行的语句或程序段左对齐,有递进关系或包含关系的语句或程序段适当的缩进,开成一个层次分明的层次体系,定义变量时采用“见名知义”的原则等等。

2.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熟练某一门编程语言就可以做好工作,基本上不可能。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能力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计算机语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则不会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2.1 巧用帮助文档

VB.NET程序设计语言均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帮助文档,一个优秀的程序设计人员,只需要通过帮助文档的学习就可以精通该门语言。因而在示范教学中要详尽展示帮助文档的应用。将帮助文档的检索与阅读过程的示范贯穿于案例分析,并将阅读帮助文档与引导性练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使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2.2.2 充分利用Internet

无论怎样优秀的编程员总有可能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能在帮助文档上找不到相关的内容,那么此时internet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以到internet上查找已经有了的资料,还可以利用专业的BBS等获得大量的在线帮助,通常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2.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VB.NET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而在工作中无论从事哪方面的编程工作,通常都不可能是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而是根据软件的生存周期来划分不同的开发阶段,不同的功能模块,不同的人完成不同的任务。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保障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VB.NET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将学生分组完成一定难度的项目,使学生在开发项目中增强与合作伙伴的协作能力。

2.4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2.4.1 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

在校园网平台上建成VB.NET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网站,将大量的教学资源放在教学网站上,打破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并开发与课程教学配套的“网上教学课件”、“网上作业系统”、“网上实验系统”和“网上考试系统”等应用软件,帮助师生在网上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4.2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整个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包括课程实践环节和集中实践环节两部分。课程实践性教学对于VB.NET程序设计课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掌握程序的编写,以及在实践中得到编程的经验。为了加强学生综合开发系统的能力,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之类集中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2.4.3 采用目标任务驱动法,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刚开始VB.NET程序设计教学的时候,分析演示一些优秀的MIS系统,小游戏等利用VB.NET程序设计的项目,并提供一些优秀的项目供学生欣赏及模仿练习,这样在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明白了VB.NET教学的目的,并适时的布置学生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考虑自己独立完成一个项目,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所做的项目逐步完善,当教学过程结束时,学生所做的项目也开发完毕。此时学生所做系统一般都不太完善,只有一个大概的框架,且没有充分调试成功,那么在课程的教学完成后,通常集中两周左右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完善自己开发出来的系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各种途径包括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查找帮助文档,利用internet,请求老师,同学的帮助等等来完成自己的系统开发。经过这段时间的强化学习,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也积累了一部分实践开发经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面向对象的概念应该贯穿始终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目前程序设计的主流,也是程序设计在思维和方法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发效率高,代码重复利用率高,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作为VB6.0的后续版本,VB.NET更加稳定,而且完全面向对象,它通过抽象思维的方式,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简化成人们易于理解的模型,然后再在这些模型之间建立关系,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通常考虑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不是“怎么做”的问题。它着重于建立能够模拟需要解决的现实世界问题的对象。

4 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与VB.NET编程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有《软件工程》,在进行VB.NET程序设计开发时应该充分利用好《软件工程》的知识。把软件生存周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难度;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的审查测试,调试成功后才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这就使软件开发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的质量,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总之,采用软件工程方法论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能明显提高。

5 结束语

教学方法探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探讨永无止境,只要符合教学内容,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授课时就可以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使学生在学习VB.NET程序设计时不但学到VB.NET程序设计的知识,同时也学会软件项目开发的方法,具备初步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在合作开发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文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生社,2007.

[5] 郑人杰.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6]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热词搜索: 程序设计 探讨 教学 VB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