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景观设计战略规划的原理及其理论,并结合洪湖生态休闲景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洪湖生态休闲景区规划设计的设计战略。
关键词景观设计 战略规划 战略定位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87-02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景观设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或影响力有些是间接地对景观设计起作用,如政府、法律、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还有一些直接影响景观设计的因素或社会团体,如投资商、竞争者、顾客及其他与环境设计利益相关的团体。研究如何利用战略规划的理论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生存并持续地发展下去是很有必要的。
一、景观设计战略规划原理
战略规划是由长期规划演进而来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持续到70年代初。战略规划以适应环境变化,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为重点。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
景观设计是一门面向户外环境建设的学科,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专业。景观设计强调对土地与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进行全面的协调和完善,以使人、建筑、城镇以及自然中其他的生命种群得以和谐共存。
景观设计是针对景观中的因素进行良好的利用和设计,它的核心基础是空间设计和场地设计。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对公共艺术品、建筑、水体、植被、地形等设计。这些因素经常会被运用在城市的广场、步行街、居民区等多个空间当中,使人们在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在精神,心理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满足。景观设计是人类寻找人与自然相互平衡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寻求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提高人类物质、精神、生理等多方面生存需求的良好途径。
景观设计战略规划是将战略规划的理论应用到景观设计行业,将户外环境建设的空间和场地设计通过有组织的制定出长期目标,按照环境分析、战略定位、战略实施的顺序有序实施的过程。
二、洪湖生态休闲景区设计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在法规依据方面,洪湖生态休闲景区的建设有法可依,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使得项目可以顺利进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旅游不断升温,生态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主流,而滨水休闲和湖泊旅游也渐渐成为旅游热点之一。承接这一变化趋势,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应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湿地内容、红色文化、渔民文化内涵,打造水陆空相结合的立体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二)行业环境分析
湖北省素称“千湖之省”,湖泊水库资源极其丰富,在全国首屈一指。湖北省省内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湖泊有4个、5万亩以上的大型水库有8座,洪湖市周围与其直接竞争的湖泊就有6个。随着现代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联合发展战略逐渐成为加快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地区旅游产业的明智选择之一。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独特的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区域联合、产业联动、产品互补和客源互流的共赢格局。
(三)顾客需求分析
作为景观顾客其需求主要体现在可达性、住宿、餐饮、购物、配套设施五个方面:
1.在可达性方面,洪湖市境内有公路运输和水运两种方式。洪湖长江港有客运码头2个,核定转运能力20万人次/年,但码头接待条件简陋;铁路与航空主要依托省会武汉市,交通较便捷。目前洪湖市区外交通条件较好,绝大部分游客认为洪湖对外交通比较便捷,市内中心城区新堤镇至乡镇各景点可通达,但路况条件较差,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在住宿方面,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对景区依托城市洪湖市的宾馆住宿较为满意,洪湖市目前有旅游饭店及度假村10余家,床位2000余个,另有社会旅馆若干,可基本满足近期不同消费水平旅游者的住宿需求。住宿价位适中,基本能满足住宿需求。
3.在餐饮方面,洪湖以水产丰富且绿色无污染而闻名,大多数游客认为这里新鲜、无污染的食品非常符合现代饮食的绿色、健康、环保的观念。但饮食服务设施大多附属于酒店,地方菜系和开发滞后,尚没有面向游客的特色饮食文化展示场所。餐饮品种多样,菜式丰富,地方特色餐饮有待开发。
4.在购物方面,洪湖的水产资源丰富,且绿色无污染,前往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的游客大都会购买一些水产品,如洪湖醉鱼、青干鱼、奇味鱼、干鱼片、螃蟹等等;此外洪湖野生藕粉、洪湖白莲、荷叶茶、莲芯茶、银杏茶、荷叶青酒、莲蓬、菱角、洪湖浪酒等产品也相当有名气,受到了很多游客的青睐。
5.在配套设施方面,目前洪湖岸边旅游娱乐设施明显不足,全市仅有少数酒店具备歌舞厅、洗浴、健身等相对齐全的娱乐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尤其是蓝田景区,夜间娱乐活动比较单调,不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夜间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游客认为在今后的开发中,应建设相应的娱乐设施,丰富游客夜间活动。
(四)自身条件分析
洪湖生态风景休闲景区具有四大核心资源:知名度高,品质优良、类型丰富,资源集中、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湖面大,水质佳。
第一,知名度高,品质优良。洪湖旅游资源不仅品质优良,并且知名度很高。无论是烟波浩渺、绿荷红莲的湖泊风光,古朴典雅瞿家湾的明清建筑一条街,荣膺全国十大纪念馆之一的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还是国家级珍稀动物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洪湖以其秀丽的湖光水乡景致和灿烂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世人瞩目。
第二,类型丰富,资源集中。洪湖旅游资源涵盖7大主类,包括14大亚类,资源类型十分丰富。大部分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空间组合度较好。一方面有利于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安排旅游线路,为将来的旅游开发提供很多便利之处,开发潜力巨大。
第三,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洪湖旅游以“洪湖岸边是家乡”为主题,湿地生态、水乡人家的特色十分突出。围绕这一特色,便于深入挖掘洪湖水文化、荷文化、渔民文化、红色文化、中医文化内涵,打造动静相依、水陆结合、四季连贯的立体产品体系,以适应旅游大众化和市场细分化的趋势。
第四,湖面大,水质佳。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湖泊,中国重要湿地,湖水水质可达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区内拥有辽阔、秀丽的湖区风光和丰富的水产,但少山地,缺树,山、水、林组合欠佳,景观较为单一。旅游资源的单调,为将来的旅游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三、洪湖生态休闲景区SWOT分析
(一)优势
1.政府大力支持,为洪湖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优势
2.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承东联西,接南转北,占领华中市场
3.交通条件变化,有利于发展以短途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
4.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塑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5.“洪湖”声名远播,有利于利用现有品牌效应迅速拓展市场
(二)劣势
1.洪湖生态环境脆弱,旅游开发难度较大
2.旅游业发展层次较低、要素结构不够合理,联动作用远未发挥
3.本地消费水平有限,旅游市场培育难度较高
(三)机遇
1.市场消费形式的变化开启洪湖旅游发展新市场。
2.国家和地方的投资政策给洪湖旅游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3.湖北省两圈一轴的发展格局引发洪湖旅游发展新动力。
(四)挑战
1.如何突破产品雷同格局,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挑战。
2.减小湖泊旅游的季节性差异,是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四、洪湖生态休闲景区战略定位
(一)目标市场定位
洪湖湿地生态休闲景区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不应是单目标的,而应是多目标的;不应是固定的,而应是动态的,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充分挖掘洪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加大洪湖湿地的保护和培育,突出“洪湖岸边是家乡荷韵渔香享人生”的主题,建设集湿地湖泊与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体育健身、康乐养生于一体的复合性AAAAA级旅游区以及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具有生态示范意义和本土文化特色的城乡统筹样板区;“两型社会”的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示范区。
(二)设计战略模式选择
结合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洪湖独特的资源条件与核心能力,洪湖生态休闲景区选择产品组合差异化和产品形象差异化的设计模式。
1.产品组合差异化
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以“洪湖岸边是家乡”为主题,将湿地观光、生态休闲和科普教育相结合,增加更多参与性的旅游产品,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培育、提升和结构优化,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特色化和精品化。努力扩大湿地湖泊观光游在周边同质观光旅游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复合型旅游产品结构的地位;积极开发专项旅游产品。在深化湿地湖泊观光、湖泊休闲度假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湿地科普休闲、渔民生活体验、湖乡美食、体育健身等“新、奇、特”的特色旅游活动,实现旅游产品由单纯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型等混合型转变。
2.产品形象差异化
(1)品牌形象打造
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在对其现有产品进行组合改造的基础之上,要不断地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逐步升级来实现旅游产品的创新,从而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打造旅游精品,树立洪湖旅游品牌。在开发时序上,近期可以适度开发比较低层次的湿地湖泊休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条件比较成熟的湖泊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渔民生活体验旅游产品。等到旅游发展比较成熟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时候,再将湖泊休闲度假游升级,发展为高端的、寓教于乐的湿地科普休闲产品、体育健身养生产品。
(2)品牌形象拓展
洪湖市地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结合部,位于以常德、岳阳为中心的环洞庭湖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纳入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洪湖受到中部地区发展的四大重要经济圈辐射,未来旅游发展要以比较优势为联合重点,以线路产品为纽带,加强与区内外、省内外的合作和共同开发,大力实施市场拓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中国园林.2001.17(6).
[2]任宪友.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讨.资源环境与发展.2006(4).
[3]孙锐.战略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4]汪云.论生态旅游区开发中的景观设计.环境与开发.1999.14(4).
相关热词搜索: 战略规划 景观设计 理论 实证研究下一篇:节能环保,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