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出颜字书体之三变:“走出唐名家阴影是一变,由精整地法度转向雄浑圆厚为再变,三变即是化欹侧为平正。其演变地趋势,是一步步消磨笔划之方劲俊秀而转欹侧向圆浑,放弃结体之紧敛欹侧而接近宽博平正。”
令人注意的是,诸如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与《东方画赞碑》风貌相近,然书法风格的差异却是不容忽视的。((多宝塔感应碑》虽然在用笔及结体已初具颜书独特的风格,但字体还较俊秀,用笔中的顿挫也不明显,多少还存留初唐楷法的体态,显得“少年英俊”。至《东方画赞碑》则结体、笔划更为平正,写得气势磅礴,厚重古朴,凝重俊伟。
根据颜真卿不同时期的作品在结体和用笔上的不同,我们是否应把颜书的《多宝塔感应碑》作为颜书分期的第一个时期,而其他的依次类推呢?由此,推及洛阳匾额馆馆藏颜体所书匾额的书法艺术风格,因仁智互见之原因,他们的作品无不打上颜真卿书法各个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烙印,处处显现出颜真卿各个时期书法的影子。处处体现着颜真卿“心正则笔正”的忠贞孤傲,行笔则平易骨鲠、沉着、内敛的艺术特质。
三、馆藏颜体书匾对颜书精神实质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馆藏颜体书匾和颜真卿书法各个时期的书法特点之比照,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不同时期书法风格的形成,虽然都有着每个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有着共同的艺术审美眼光的凝聚点,他们都有着这种心灵契合的碰撞。譬如,颜真卿有着儒家文化的长期积淀和深厚的家学渊源。
另外,这些题匾的官宦和士子,或因官场春风得意,或因失意而亲和自然,外界的影响势必引起个人世界观的某些转变,思想上融人的道家无为而治的因素也会自然渗透到其书法作品中去,这样从颜真卿书法风格之本源所吸收的汉简及民间书体《干禄字书》的影响。用笔更加刚劲疏放,易方为圆,以转代折。结体溢趋外密内疏,随字应变,无拘无束,虽现出平中求险,似拙反奇,正而不拘,庄而不板的艺术个性,既体现出儒家“养吾浩然正气”的精神,时常散发出飘然闲雅的逸气,在这样的书法中体现的已非是单纯的儒家精神而是体现了儒、道、释三家思想文化的糅合,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即是颜真卿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的精神实质,仅以洛阳颜体书法家高福堂为例,他出生在封建王朝即将崩溃的清朝,曾以县试第一而享誉中州,然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促使其也想出仕为官,以达到兼济天下之目的,然而,当他步人社会,封建社会的大厦已经倒塌,民国已经建立,此时他已小有名气,正在出仕与隐居的观望之中,日本鬼子的铁蹄踏入了中国大地,在此时,儒家忠君报国思想彻底改变了它出仕为官的念头,他毅然隐居乡间,教书育人,宁愿饿死,也不愿为日本帝国主义所用。这种思想体现在他书法中,他也才能写出类似馆藏匾额“慈爱”、“藏珍”这种用笔敦厚,笔力苍劲挺拔这样名扬中州的书法。此也许是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精神实质的传承与发扬吧。
(责任编辑:阮富春)
相关热词搜索: 颜体 文书 法探赜上一篇:殿堂辉翰墨禅悦共诗风
下一篇:谈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