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分析

|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办公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智能建筑适应了社会需求,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智能建筑,然后分析了智能建筑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总结提出了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这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和系统化基础,现代建筑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产物, 完美的结合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已成为建筑领域的标志,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主动更新设计理念,根据智能系统提供的控件位置,设计出一个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及通讯自动化系统融为一体的设计方式,不管从建筑的整体构思、空间布局、结构形式还是外部造型,都能体现智能建筑自身的特点。

1、智能建筑的相关内容

智能建筑诞生于美国,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以计算机与网络为核心,将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对建筑设备进行监控,对信息进行管理,提供信息服务,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基本上可以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在最少的花费下,智能建筑通过自身的管理控制系统,能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控、安全监控等,二是,智能建筑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总的来说,智能建筑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是对信息具有处理功能,对设备可以进行监控,其次是可以实现自动化办公,具有良好的节能性,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最后是可以随着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2、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智能建筑设计管理标准严格贯彻

目前,我国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规定》,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提出了要求,但开发商自主性很多,并不按明确规定进行,在进行智能设计时,不明确提出必须具备哪些系统,符合什么条件,使得设计人员在进行时没有根据,工程施工时也因为各种原因取消一些工程量,导致最后建成的建筑物也没有依据让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因此,既然对智能建筑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就应严格贯彻实施,保证设计师安装设备有理有据,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标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保证各办公环境不因气候、季节、日照量的原因产生变化,尽量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2.2强弱电系统的设计问题

电信网络可传输信息,又能控制环境系统、安全系统等,强弱电系统即综合布线系统,它是智能建筑设计的主要步骤,数据传输就靠它进行的,首先,设计人员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布线,将那些错杂的管线快速合理的布置起来,智能设备的设备间要稍大一些,以8平米为宜,线路布置一般分为水平和数值两个方向,竖直方向上管线布置在每层设备中间,设备间的管线由主机房输出,因此,主机房要准备好主配线桥架、程控交换设备、光纤配线架等设备,主机房采用星形连接的网络拓扑结构,使节点的移动和网络的拓展变简单。可是如何避免节点出现问题,或者检修时系统需要终止运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需要好好研究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方式,避免出现由于节点问题影响整个智能建筑;其次,综合布线系统的电信设备不容忽视,避免来自强电对弱电产生的电磁干扰,保证信号和数据的安全传送,信号输入和接收装置是建筑内外连接部分,对此,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时,电信管线穿入建筑时,必须满足防火、防水、抗干扰的功能,在每层水平和竖直的接口处设置电信间;最后,还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适应格局的变化。

2.3层高的设计问题

层高是智能建筑设计中比较棘手的问题,过高的层高会造成经济浪费,过低的层高又会对居住者造成心理压迫,因此,在满足建筑物需求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层高。一般来说,2.6米是层高的下限,再加上智能系统各种复杂的管线系统,例如风道管线、给水排水管线、强弱电系统电缆、保安监控管线及大量桥架和数据线,智能建筑也必须满足这个条件,甚至层高还要比普通建筑物高,此外,建筑物的层高不是随意确定的,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建筑师结合智能建筑结构、系统,明确出建筑物的布线走向,保证给排水、供暖、强弱电的正常运作,确定最佳层高,满足智能建筑的要求。

2.4热舒适系统的设计问题

由于智能建筑设备较多,能耗较大,增加了暖通系统的难度,在设计和技术上要考虑节能问题,如何将暖通空调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和建筑框架结合起来,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是设计面临的主要难题,首先是,环境控制系统个体化,将设备单元分散布置在各地,一旦出现问题,也只限于局部,不会对整体建筑造成影响,可以提高系统灵活性,也方便使用者自主调节温度,不影响其他人员;其次是建筑物节能控制和热工贮备,对建筑的照明、防火、监控、空调系统加以监管,针对能耗情况做出反应,减少浪费,充分利用能源;最后是照明系统,遥控开关控制荧光灯,将每个办公区间的荧光灯布置成网格,通过遥感器进行照明系统的控制,满足人们的节能要求。

2.5自然采光系统的设计问题

采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居住质量,太阳照射到办公室内形成自然光,但是光线强弱不便控制,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时,可以采用一系列日然光控制设备,如光线控制器、自动遮阳设备等,调整日然光位置,还可以通过光导纤维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此外,在建筑整体布局上,对窗户位置、朝向都要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考虑。

3、智能建筑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将人、工作环境、信息结合起来,是科研知识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建筑物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必将成为我国建筑业的主流,未来智能建筑可以沿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发展,首先可以向综合型发展,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出现综合性智能大楼,里面有购物、娱乐、餐饮、健身、住宿等各种活动,便利人们出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其次是向专业性发展,陆陆续续出现智能学校、智能医院、智能银行、只能工厂等新型智能建筑,每一个领域都争取做到更加专业;最后是向区域性发展,以每个城市为一个区域,在设计时,加强城市空间的对话,结合城市的特色环境,逐步将智能建筑打造成城市建设的核心。

结语:随着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恶劣变化,设计师们从全新视角出发,开始更新建筑设计理念,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建筑设计,将电子技术运用于建筑之中,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其办公环境的舒适性,更好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辛向华,赵玉民.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及其设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 2008(01)

[2] 卲红兵,田苗苗. 试论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J]. 城市建筑. 2013(10)

[3] 李晓明.欧洲智能办公建筑与智能玻璃幕墙[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6(Z1)

[4] 高焱.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杂谈[J]. 中国科技财富. 2008(09)

[5] 修璐.对我国大中型建筑设计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J]. 建筑设计管理. 2005(01)

相关热词搜索: 建筑设计 智能建筑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