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伊利与光明海外战略对比分析

| 浏览次数:

【摘要】近些年,为了发挥规模效应,我国许多企业纷纷出海,海外战略意图明显。本文首先介绍了伊利与光明两大集团的概况以及他们的海外战略,之后从并购目标、并购产业选择、区位选择和融资方式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一些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借鉴。

【关键词】海外战略;并购策略

2010年之后,中国的食品企业海外并购数量明显增多,在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同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纷纷选择进行海外并购或战略合作已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光明食品集团和伊利食品集团作为其中的代表,虽然都有明显的海外布局意图,但是两者仍由着很大的不同点。

1.伊利与光明海外并购战略介绍

1.1光明集团海外战略

2006年光明食品集团成立,自成立后,光明食品集团制定了三个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第一个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光明食品集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主要侧重于资源方面的整合。在第二个三年发展战略规划期间,光明食品集团以并购为主题开始国际化的道路。第三个也就是目前正在实施的三年规划即进入世界500强,国际化率要达到25%以及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0%。

光明的海外并购战略紧紧围绕着核心主业。尤其从2008年开始,光明集团海外并购项目日益增多。据悉,光明食品集团在选取海外并购目标企业上有“五项基本原则”,可简略概括为:符合战略、业务协同、风险可控、团队优秀、价格合理,即,收购目标要符合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相互之间协调发展;在面临各种收购风险时,要在可控范围内;公司团队要优秀;并购价格应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光明集团还会考察目标企业在近两年内上市的可能性。

具体来讲,光明食品集团海外并购战略开始于2008年。2010年,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股权,并成功在新西兰上市;2012年,以12亿英镑的价格收购维他麦60%的股份,成为中国食品行业最大宗的海外并购;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集团、法国红酒制造商DIVA,还有最近刚刚完成的意大利Salov橄榄油企业等多项海外并购也都非常成功。当然也不乏一些失败案例,例如在2010年首次计划收购的澳大利亚CSR旗下的糖和可再生能源公司以失败告终。

1.2伊利集团海外战略

2013年,伊利股份营业总收入为477.79亿元,同比增长1378%,持续位列行业第一;净利润32.0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844%,持续位列行业第一;2014年前三季度,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20.70亿元;利润总额41.48亿。

伊利的全球战略有三步,概括来讲,第一步是通过战略合作、大型活动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第二步是建设全球化产业链体系;第三步进行全球的渠道建设。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准备,2013年,伊利的“全球织网”海外战略全面爆发。

在欧洲,伊利除了在荷兰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之外,还与意大利的一家重要乳品生产商斯嘉达结成战略合作,斯嘉达在欧盟和许多欧洲国家的大型乳品企业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也为伊利在欧洲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在美洲,伊利与美国最大的乳制品公司DFA进行了战略合作,内容除了长期的战略采购之外,还有牧场服务和其他乳品相关项目的全方位运作。并且,DFA强大的奶源资源、供应能力以及面向全球的出口市场都为伊利以后完善全球产业链以及销售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伊利与光明海外并购战略比较分析

2.1并购目标比较

伊利和光明食品集团的并购目的相似,随着生活条件好转,国内奶制品需求激增以及之前的“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国内企业纷纷布局海外,除了保障奶源之外,也为了提升奶制品质量,并且也可以打开国外市场,提升企业品牌的世界影响力。光明集团在其他核心主业上的并购目的也类似,集中于资源型企业,希望在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利用资本手段掌控资源,在国内外乳业、糖业、酒业等核心资源基地开展投资与并购,使得集团的资源布局实现全球化。

2.2产业选择比较

伊利集团的海外战略基本以全球奶业资源布局为主,即伊利集团的海外战略专攻乳品行业。而光明食品涉足多个行业,例如乳业、糖业、酒业、综合食品制造业等。2010至2014年间,光明食品集团共参与了11起海外并购,其中对新西兰Synlait乳业、法国优诺、旗下玛纳森对西澳大利亚乳品企业Mundella Foods和以色列最大食品公司Tnuva的收购为4起乳企并购;对英国最大的联合饼干生产商、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健安喜、澳大利亚食品集团玛纳森和英国维他麦食品公司的4起收购为休闲食品并购;另外还有一起糖业并购,一起酒业并购,一起食品油并购。可见光明在重视传统乳业的同时,也注重发展休闲食品和其他产业。

2.3融资模式选择比较

在光明多次成功的海外并购案中,除了使用部分现金支付外,还通过发债、贷款和发股票解决融资问题,伊利唯一的一次海外并购也采取类似的方法。例如,2010年7月,光明食品集团收购新西兰Synlait乳业51%股份,收购需3.82亿元人民币,初期以部分自有资金,部分银行贷款方式进行融资,收购后的第三年,新西兰Synlait乳业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发行新股。

但是,在所有光明成功的并购案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5月收购维他麦,此次并购不仅是中国食品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海外并购项目,而且开创了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光明集团对维他麦的收购,采取全杠杆融资和“俱乐部融资”方式,既降低了并购的风险,又使得光明集团把原计划控制在4%以内的融资成本,降低至3%到3.2%之间。并且,光明的融资方案不止于此,收购完成以后,为了释放债务风险压力,光明会选择尽快把维他麦带到香港上市。

另外,在最新一次光明并购意大利Salov集团中,光明首次通过自贸区平台进行海外并购,可以减少商务成本,缩短收购时间,使得操作更便捷。

参考文献:

[1]李自杰,李毅,曹保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141起海外并购案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311316

[2]黄宗远,徐寿波.产业链全球化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07,9(3):49

[3]詹文凤.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研究——以光明乳业海外并购为例[J].财会通讯,2012,8(4):123125

[4]王宗南.聚焦发展食品主业确保销售逾800亿[J].中国农垦,2011,4(12):1416

相关热词搜索: 光明 伊利 海外 战略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