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成长小说视域下《呼啸山庄》的教育意蕴探析

| 浏览次数:

摘要:众所周知,《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与文明交相辉映的作品。可是,它不单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善共美,而且还涉及到诸多方面,人类的成长与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人类一直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呼啸山庄》中的人物都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而不同环境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是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成长我们可以提取出艾米莉对不同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不同态度与思考。本文意在以成长小说的视域打开视角,从“成长中的教育”展开一个新的层面,通过呼啸山庄中人物成长的经历为线索来探析其所承载的教育意蕴。本文结合卢梭的“自然教育观”以及“人文教育观”来阐释艾米莉理想中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并分析艾米莉对争取父权文化体制下女性(淑女)教育平等、自由的抗争。文中也涵盖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方法,是极具价值的。艾米莉作品中这种与“教育”相关的理念值得我们去认识与关注,它对当今人类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呼啸山庄》;成长小说;自然教育;人文教育;女性教育

1引言

《呼啸山庄》是19世纪的一首“冰与火之歌”,它以日久年深的仇恨以及势不可挡的激情为人们所熟知。将近两个世纪以前,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经出版饱受争议,一度为人诟病。幸而在不久之后,人们认识到了这部作品的非凡意义,其价值也得以渐渐彰显。《呼啸山庄》无论在其叙事方法、写作手法、象征意象、行文结构以及主题内容上都对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对于人类社会的演进来讲,它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呼啸山庄》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杨苡先生讲的:“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而这种“宏伟信念”的产生正是基于艾米莉对自然与人类深沉的爱。她给我们创造出了一种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图景,一个人类安居乐业的“伊甸园”。但小说所包含的东西远远不止如此,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看,《呼啸山庄》里的人物在成长中所受的教育正是艾米莉对人类社会更深层面思考的结果。在现阶段,教育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对于那个时代的艾米莉来说它也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很显然,艾米莉带着对人类的爱与希冀,想要试图为当时那个畸形的工业化时代寻找到一个出口,对于教育的思考则是她在这层“迷雾中”进探寻的一部分。

《呼啸山庄》是一部成长小说也是一部教育小说。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教育在我们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作者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向人们传递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教育观念,并大胆激烈地对当时父权社会中压迫女性的教育制度进行反抗。艾米莉与她的姐妹们都有从教以及任教的经历,这些内化的经历在她们的作品中也得以显现。她的作品中所蕴含有关教育的思考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先进性,并且对我们的现代教育有着启示与借鉴的意义。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简述何为成长小说以及《呼啸山庄》中所涵盖的成长元素;其次,从不同人物不同的成长特征中分析不同教育模式的弊端;再次,根据两位在成长中叛逆的女性——凯瑟琳与伊莎贝拉分析作者对于父权文化体制下女性教育的反抗,探讨作者对女性教育所持有的平等、自由的态度;最后,本文会从小凯瑟琳与哈里顿的结合来探析作者所肯定的文明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教育形式。

以下是对国内与本文相关领域文献研究状况与成果的浅述:

首先,从对成长主题的探析来看,国内现阶段对《呼啸山庄》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相关文献还相对匮乏。其中代表性的有:张晓丹发表在《大众文艺》(2015.12)上的《佩尔塞福涅神话与<呼啸山庄>中女性循环往复的成长之旅》、以及王琳涵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4)上发表的《成长景观的集大成者——20世纪的<呼啸山庄>阐释》等。其次,从自然与文明的辩证关系来看。本文根据《呼啸山庄》中自然与文明和谐发展的主题探讨出艾米莉理想中的教育即是某种程度上“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它也是始终贯穿本文的一条中线。国内对这一话题的研究相对深入,并有大量成果。总的来说,其中的大多都涉及到了二者的二元对立与融合,它们在《呼啸山庄》中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再次,从教育思想这一维度来看,与《呼啸山庄》相关的文献少之又少。具有代表性的有李宁发表在《作家与作品研究》(2011.3)上的《<呼啸山庄>中的家庭氛围及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等。第四,艾米莉的作品中很明显地体现出了女性主义的特征,对于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也较为突出。相应文献资料有:黄庆辉发表在《安徽文学》(2013.11)上的《<呼啸山庄>与<简·爱>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之比较》、石文于《黑河学院学报》(2018.10)发表的《<简·爱>与<呼啸山庄>女性意识对比探究》等。

2成长小说与《呼啸山庄》

“成长小说”来源于单词“Bildungsroman”,它在中国最先被翻译为“修养小说”。后来由于对这个词争议与分歧的不断出现,它的翻译在学术界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所以对它也曾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包括修养小说、发展小说、教育小说、成长发展小说、成长小说等等。虽说这些叫法体现出了对“Bildungsroman”定义的侧重点不同,但是“‘成长小说’这个比较中性,既关注自然生长,也包含教育培养的词成为最广泛接受的译名……教育、修养、成长、发展这四层意思可以说都包括在‘成长’这个概念中”成长小说往往反映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及人格变化的轨迹。随着成长小说的逐步发展,它也在创造性地打破着人们对以往成长小说的看法并且不断更新着学者们对它的解释。不论主人公经历的好与坏、成长完成的积极与否,亦或从不同视角来呈现主人公成长的小说,都可以被称作成长小说。本文是從主人公成长的中断以及成长的延续来体现出《呼啸山庄》这部成长小说的成长特征的。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意蕴 探析 呼啸 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