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进生转化工作与素质教育相伴相随,适应新形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差生转化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始终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后进生;意志力;教育评价;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350-01
主题与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教育评价的目的来看,以前的评价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现在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但是时下应社会与家长的殷殷期盼,很多本应该进职高受专业技能培训的学生,也勉强地挤进了普高,接受学科文化知识的再学习,而事实上,很多学生是无法顺利地完成这部分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的。于是,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呢,还是一遇失败便偃旗息鼓一蹶不振呢?事实上,第一种的学生不多,第二种确实占据了一部分市场,而绝大部分学生会在两者之间痛苦地徘徊着...在质疑现在的孩子受挫能力差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后进生的出路在哪里,他们在学校最需要学到的到底是什么?
情境描述:情境一:女生甲平时表现良好,丝毫没有任何端倪,但时间一久,渐渐发现一些小毛病,诸如课间玩手机,晚自习看小说,于是找她谈话,“所有同学都在为高考努力奋斗,为何你不思进取呢。”“老师,我也很想读大学,可我真地读不起来。”“你尝试努力过了么?”“我努力了。”“维持多长时间?”“两个星期差不多。”“为什么不坚持下去?”“老师,可我一无所获,我的成绩一点都没提高,比那些不读的同学成绩还差…很受打击…所以干脆不读了…”,我试着告诉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之类的话,但终究只是暂时的。
情境二:学生乙是我们班一个表现非常好的男生,才艺也很突出,唯一可惜的是成绩始终在班级中下游徘徊。每天,课堂上他认真倾听做笔记,课间一有空就抓住我问问题…我也试着努力开导他,传授他学习方法,让他开窍…可一年下来,却丝毫不见任何进步,渐渐地连我都对他失去了期望,可他仍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一天中午,他又过来问我数学问题,是课堂上刚讲过又很简单的一个题目,我又赶着去食堂,于是草草解释了一番,见他还一脸茫然,叹了声气:“我没办法了,你自己想吧。”“哦。”他很黯然地下去了,见他这样我补充了句“你自己好好想想吧,以后有题目不懂可以问其它同学。”回去路上,我才意识到我当下其实已经挫伤了这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讨论:以上是典型的后进生的行为表现:情景一中的学生是在读与不读边缘徘徊着的痛苦的学生,他们本身是上进的和有所希冀的,却耐挫能力差,会因为一两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一蹶不振,我们该怎么鼓舞,或者说有没有比考试更全方位的评价方式来肯定这部分学生的辛苦付出呢?从而能够使他们能持續不断地保持学习热情;情景二中的学生是意志力最坚强的学生,但本身天资禀赋有限,始终被拒绝成为标准的优等生,这种与先天叫板的人生态度,是固执还是执着,作为老师,是应该鼓励还是应该劝导,是应该一直亲自循循善诱还是应该交由学生本身的学习环境呢.
反思与分析:
在现有的教育评价体质下,考试成绩似乎仍然是评价学生优越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对于一些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学生很容易因为一两次的受挫而产生自我否定,说明静态的、单一的考试式评价,并不能准确衡量个性化发展的人。对于这种在学与不学边缘徘徊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多耐心地引导和鼓励,另一方面也要配合引进更多的评价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评价,应发挥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的作用,其评价方式应具有多元性、发展性和即时性。比如将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上的表现状况都可以引入到学生考核当中去,实行“等级+特长+评语”的学生评价制度;比如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主动性等;再比如根据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理论,学校教育评价还应将学生在校外的活动,特别是思想道德表现、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纳入教育评价,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不学习的学生,根据教育评价的激励性: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因素,就数学课堂而言,我们不妨从学生身边的事情中引入教学情景,激发他们思考,鼓励学生起来回答或动手试验等,体会数学实在应用价值,而不是抽象的空中楼阁,一旦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后,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才能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于缺乏人生目标,懒散而无所进取的学生,应该尽可能的给他们读写励志类书本或影片,班级展开关于人生目标的主题探讨,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白,自我激励,鼓励学生制作各类的大小目标卡并去逐步实施,当然,要想解决本质问题,还得从学生日常的生活行为出发,借助于生活管理员,心理学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来实现学生内心的根本转化。
对于少部分意志力坚强的后进生,是班级极其珍贵的学习和教育示范榜样,我们更应该用真挚的师爱去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通过他们来倡导主流的教育观:在学校学习不仅仅是探求知识,更重要的是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态度和意志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学生在学校真正应该学到的,是无形的 ,比知识更可贵.
在这一系列共同的努力与措施下,半个学期后我们基本收获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甲重拾了学习的信心,开始能比较客观全方位地评价自身的学习活动,而且能持续不断地保持学习热情,实在是难能可贵;学生乙在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付出之下,学习成绩平稳上升,几次考试下来已经排在了班级中上游,不但坚定了自身的学习信心,也成为其它后进生学习示范的榜样! 后进生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学校和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辛劳和耐心!
参考文献:
[1] 李宗林.论初中数学后进生的类型及其转化策略,《现代企业教育》2007(7).
[2] 鲁标兵.后进生转化之我见,《成功教育》2008(11),
卢春梅.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小作家选刊》2010(04)
[3] 廖万志.转化差生之我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4] 雷晓云.阶梯目标多元内容与开放模式,《教育导刊》2010(439)
相关热词搜索: 你也可以 后进生 优秀上一篇:求解教育的“评价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