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愉快教学

| 浏览次数:

摘要: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指导着认知学习。良好的情感可推动学生积极地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客观分析,提倡在地理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学地理 愉快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核心;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地理知识。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非智力因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习目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意志力、价值观等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学习的成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发展所激发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同时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除了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心理方面的变化更会对其成长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地理学科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

新课标上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地理知识、教育信息,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地理概念,并进行解释与应用。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文化知识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教学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二、精心选择,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地理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地理学概论相关内容、古地理理论著作的写作历程、地质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古地理名词的来历,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文化知识,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古史文化典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例如:讲述“地球的位置和形状”时,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简单但很难理解。于是我首先简介中国古代著名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水经注》中相关的神话传说,又列举了古人认知地球的漫漫历程,让学生在钦佩古人钻研精神的同时,对中国古代地理成就倍感自豪,继而克服因“畏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增添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三、联系生活, 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

学习地理文化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初中地理知识点繁杂,跨度较大,学生感觉教材内容难学,对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变一种新的方式来学习,加以运用,效果就不同了。例如,在学习了“中国的交通”之后,我让同学们进行“设计铁路旅游线路”的比赛,并评选出名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识记能力,又锻炼了他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效果明显。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多次自发组织了类似的活动,正所谓“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创造性

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必然流于僵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创造。教师创造性地教,必然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只有教与学都具有创造性,师生个体才能从自我劳动中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乐趣。我在讲述等高线一节是,先是让学生准备沙盘,堆起小山,然后动手在小山四周把高度相同的点,用火柴棍作出标记,再用白色的细线按着标记围成闭合的线圈,如是再三,出现了许多高度不同的线圈。向下俯视就可以看到等高线意图了。学生通过动手来做,对等高线的概念和属性记得相当劳。 然后告诉学生们关于等高线知识的简短的顺口溜,通过简单易学的形式让学生记住等高线的基础知识。

通过自己动手和借助小小一首顺口溜,让学生探知了比较深奥的等高线理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地理距离他们并不遥远,既增加了他们参与教学的兴趣,又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细品“地理”的滋味。

五、课堂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地理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个地球仪”的模式。各种模型、挂图、幻灯、音像材料、模拟实验等都能使地理教学生动、形象起来,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比较抽象的地理概念,通过计算机模拟使之具体、形象,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例如:“褶皱与断层”、“大气环流”、“锋面的形成”都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因为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进而产生畏难的情绪。如果用计算机模拟演示或利用模型现场操作,学习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乐中学”,还要讲究“学中乐”。 乐学和苦学是辨证统一的,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始终让学生保持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千方百计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学习 ——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愉快 地理 教学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