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中华民族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又有着西域独特的民俗文化的个性特征,本文运用史籍调查、实地调查访问、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借鉴文化区研究模式,对唐代丝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区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要廓清唐代历史时期新北道地区体育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背景及其体育文化区的特点,揭示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及影响机制,为挖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以及为体育文化区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西域,丝绸之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分布
1.唐代新北道体育文化区的形成
唐代丝路新北道主要贯穿东疆、北疆。东疆是连接内地的重要枢纽,因此在历史上较多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这一地区的民族混杂,以绿洲产业和绿洲文化为基础。而北疆、天山地区、帕米尔高原东坡,则是其他民族混杂居住的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集中反映,根植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离开了传统文化的土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将不复存在,从这个角度看,唐代丝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区的划分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背景。根据唐代丝路体育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依据地域性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将丝路新北道分为体育文化亚区、体育文化小区两个层级,其中体育文化亚区主要是根据自然环境的相似性、生产方式、体育项目特征为依据划分,共划分出两大体育文化亚区,即东疆文化亚区和北疆体育文化亚区;体育文化小区的划分主要依据民族的分布格局、生产方式、体育项目特点,并参照地域环境特点及行政区域进行,可划分为哈密、乌鲁木齐、伊犁三个小区。
2.唐代新北道体育文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2.1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西域地区有很多不同种族的氏族或部落在这里过着游牧生活,这种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文化创造的过程及特质与农耕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游牧民族在一定生存环境下的生产、生活的特征:无城市、无耕地、迁徙不定、游牧为生,社会文明发展水平低,民族没有文字,重视个体价值,一切从有利于个体出发,而民族则注重集体的整体发展。
西域地区冬季较长,气候相对恶劣,环境决定了人们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进而形成了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认知能力以及观念上的差别。
西域(尤其是北疆文化亚区)大部以畜牧经济为主,最丰富的生产资料就是各种动物,最有力的交通工具或是劳动工具也是动物,尤其是对马的大量驯服,广阔的草原为骏马驰骋训练创造的有利条件,使西域少数民族马上项目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同时,即使同在西域,不同地域的马术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蒙古地区以马的速度或耐力见长,他们所进行的常是竞赛性的跑马;西北地区(如新疆)的马术文化在有一定速度或耐力竞赛的情况下,却更注重的是技巧的表演或是情趣性的民俗活动,因而,这里常见的是各种马技表演,如跑马拾元宝、飞马拾哈达、马上角力等,另外,还有姑娘追、刁羊等活动。
2.2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往往是某一地区自然、人文区域的综合反映。张晓虹认为“行政区划一旦形成会对文化现象具有较强的整合作用,使同一政区内的文化现象有趋同的倾向”。周振鹤则论证了宋代一级政区与人文地理区域相吻合。从隋至唐代前期,由于东、北疆地区在一段时间里许多地区处于突厥控制,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政权范围内形成了差异,其差异从唐代历史文献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唐代文献中多以地名记述如“伊吾”、“北庭”等分别记载东、北疆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从中表明政区对文化(包括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整合作用。唐代在不断的发展中控制了整个西域,把新北道置于陇右道行政区域,在这一区域设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而整个新北道处于北庭都护府管辖之内,庭州(乌鲁木齐)受到了中央王权的直接影响,可是弓月(伊宁地区)仍然处于部落政权的管控之中。而伊吾(哈密)则是单独的行政区域。这种行政系统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后世体育文化区的形成,如天山北麓东段哈密等地的体育文化现象与北疆其他地方的差异。
2.3宗教信仰
在唐代西域丝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宗教意识和宗教内容对新北道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区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些民族体育中(如萨满舞)以虚幻想象中的形象驱魔赶鬼或祈求福佑,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假、恶、丑鞭挞的纯朴意识。各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追求美好未来的宗教信条和精神支柱,有时是以体育为载体去祈求,有时也能在体育活动中(如塔吉克族的鹰舞、哈萨克族的黑骏马舞)找到这种信仰或精神的寄托。
3.结论
通过对唐代丝路新北道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的分布格局、体育项目地理分布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唐代丝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区大致可划分为两大区域,即东疆体育文化亚区和北疆体育文化亚区,其分区基本上以天山为主轴,按照盆地、绿洲、河流的地区划分。
(2)在东北疆两大体育文化亚区内,依据民族的分布格局、流传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差异又分成了三个小区,即哈密体育文化小区、乌鲁木齐体育文化小区、伊宁体育文化小区。
(3)唐代丝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区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星罗棋布、交叉融合,这种分布特点与西域的地理环境、民族的分布格局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表明文化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的影响;
(4)唐代丝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区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制约,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行政区划、经济方式、地理区位、移民等几个方面。自然环境从宏观上制约了新北道体育文化区的分异,盆地、草原成为东北疆体育文化区的显著界线;行政区划对体育文化具有整合作用,使区内体育文化现象趋于一致,以形成均质的体育文化区;农耕与游牧、绿洲与草原的经济方式对丝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移民是唐代丝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区形成最具活力的因子。
参考文献:
[1]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尚行武.西域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新角度下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M].香港:香港三联书店,1993.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区 丝绸之路 唐代 研究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