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 浏览次数:

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积累与应用”板块,近年来的题型呈现出稳中有变,推陈出新的规律。题型有: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注拼音,词语的书写,词语、成语的运用,病句的修改,古诗词名句默写,仿写句子,上下文衔接、排序,名著欣赏,信息提炼等。而2005年各地中考这一板块的内容则呈现出“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的景象,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联题闪亮登场

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艺术。对联题在2005年全国高考中首次亮相,在2005年各地中考中对联题也紧接着闪亮登场。

〔题型〕

例一,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

A.液体凝固、晶体融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2005年重庆中考题)

例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

(2005年吉林省中考题)

例三,千年古城长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下列对联中与宋代范仲淹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西南云气来衡阳,日夜江声下洞庭。

B.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忧乐总关心。

C.岳麓晴岚生万物,天心朗月映潇湘。

D.文运昌隆国兴盛,龙颜怡然民乐天。

(2005年长沙中考题)

例四,下列对联各写的是一位课本中的古代作者,请在括号内写出其姓名。

(1)豪气压群山,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

(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

(2005年山西省中考题)

例五,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能指出对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

上联: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

(2005年桂林中考题)

例六,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

_______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_______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_______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_______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2005年湖北黄冈中考题)

〔分析〕例一的答案是A,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本身意义的理解,设题比较容易。例二意在鼓励学生尝试对联创作,这就要求他们首先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了解它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音韵相协、结构相应。还要知道对联有“严对”和“宽对”之分,中考一般不要求严对。例二的答案可拟为“乡音无改鬓毛衰”或“每逢佳节倍思亲”等。例三主要考查与对联有关的知识,学生只要细加揣摩分析,就不难得出答案是B。例四的答案分别是:(1)李白(2)李清照。例五的答案分别是项羽、勾践。例六的答案依次是湖南、湖北、云南、海南。四、五、六三个例题分别涉及了与对联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综合考查了学生识记、积累及拓展运用对联的能力,难度相对大一点。这就启示我们:在平时学习、积累对联的有关内容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对联本身,还要注意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政治、历史、民俗等综合知识。

二、标点题“点”头微笑

继2004年全国高考卷出现标点题后,2005年各地中考中标点题也开始向考生“点”头微笑。

〔题型〕

例一,对下面语句省略号表达的意思有多种理解,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选自《孔乙己》)

A.孔乙己被人揭了疮疤,心里着急,却不怎么反驳。

B.孔乙己无力的反驳被打趣他的人抢白了。

C.孔乙己非常窘迫,面对嘲笑,无力辩驳。

D.孔乙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就不再争辩。

(2005年天津中考题)

例二,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C.“快看”他说:“火车过来了。”

D.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2005年甘肃中考题)

例三,补齐下列语句的标点符号。

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5年呼和浩特中考题)

〔分析〕例一答案是D,此题难度不大。例二设题角度较难,A句出自初中教材《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中间应使用分号。B句也选自《怀疑与学问》,意在考查在陈述句中,即使有疑问代词也不能使用问号,所以该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完全正确的。C句考查了“某某说”后标点的用法:即“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语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话语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话语之后,后面用句号。显然C句标点使用错误。D句选自教材名篇《我的叔叔于勒》,标点符号使用有三处错误。因此例二的答案必须经过上述对比分析才能筛选出正确项B。例三难度不大,但学生稍一粗心就会只填结尾的句号,而忽略最后两句还要添加双引号。此题在考查标点符号使用的同时,还有意考查了学生做题是否细心等因素。

三、竞选词、宣传词、辩论词等词词达意

〔题型〕

例一,你刚刚迈入高中的大门,班级要组建班委会,竞选者很多,竞争激烈。假设你想竞选“班长”、“生活委员”、“体育委员”三个岗位中的一个,请根据这一岗位的特长需求,从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竞选成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0字左右)

你想竞选的是( )

你的竞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哈尔滨中考题)

例二,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校学生会准备在近期举办一次“小风筝竞飞”活动。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富有创意的标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厦门中考题)

例三,某校初三(2)班同学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才,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湖北黄冈中考题)

〔分析〕例一属于竞选词,其写作要求是:首先竞选目标要明确,二要突出竞选者的优势和特长,三要以情动人。假如你要“竞选体育委员”,竞选词可拟为:“生命在于运动,爱跑是我的天性。亲爱的同学们,选我来做领头雁,绿茵场上展雄风。”例二属于宣传词,它要求简洁,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和口头传播。答案可拟为:“让理想与风筝齐飞,让希望与春天同在。”或为:“风筝飞满天,快乐无止境。”例三属于辩论词,写辩论词要做到观点鲜明、针锋相对、有理有据。反方辩词可拟为:“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他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如此等等。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诗化的语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是时代对每一位中学生的要求。中考试卷中解说词、宣传词、辩论词的出现,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参与意识及创造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考查。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诸如北京海淀区的“量词的使用”,黑龙江、南京等地的“漫画说明及寓意启示”等各种新题型的出现,使中考“积累与应用”园地呈现出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的可喜景象。

相关热词搜索: 百花 一朵 忽先变 皆后香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