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初探

| 浏览次数: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在“梳理探究”部分编入了“奇妙的对联”一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独讲这一节,学生难于把握,也很难理解其针对性,如果把对联知识分散在一些课文中,特别是在介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文学常识时,恰当地引入一些名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赏析对联的能力和熟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简析: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写下的用以自勉的对联,此联告诉我们,读书、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浅尝辄止。

2.《荆轲刺秦王》

?摇?摇对联:身入狼邦,壮士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摇?摇简析:歌咏荆轲,前往像虎狼一样凶恶的秦国去行刺秦王,把生死置之度外,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3.司马迁《鸿门宴》

对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凌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简析:司马迁为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辩解,刚直不阿,正气凌云,被处以宫刑后,“隐忍苟活”,写成了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4.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对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声《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简析:这是孙伏园悼念鲁迅的对联,这副对联由鲁迅作品、主编刊物、翻译作品的名称构成,字里行间,歌颂了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

5.屈原《离骚》

对联:志浩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简析:歌颂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爱国忠君,写出了经天纬地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6.陶渊明《归园田居》

对联: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简析:歌咏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归隐,琴书诗酒为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并因此开创田园诗派。

7.苏轼《赤壁赋》

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简析:上联歌咏的“三词客”是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下联赞美的“四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四人,从中可见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对联:红楼是梦元非梦;青史有情却无情。

简析:歌咏《红楼梦》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名为梦,实为现实生活的反映,青史中的人是有情的,但历史却是无情的。

9.李白《蜀道难》

对联: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简析:歌咏李白豪放不羁,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他的诗风有鲍照的俊逸,也有庾信的清新。

10.《杜甫诗三首》

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简析:歌咏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诗歌内容反映的都是百姓的疾苦,有“诗圣”之称。

11.白居易《琵琶行》

对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简析:歌咏白居易,上联写秋天里的瑟瑟枫叶荻花、幽怨的琵琶声触动了诗人的迁谪之恨;下联写浔阳千尺水,让诗人与琵琶女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12.贾谊《过秦论》

对联: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

简析:贾谊被贬长沙,做了长沙王太傅,被召回京后,做了梁怀王太傅,是真的被重用了么?请看李商隐《贾生》一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问的不是治国安邦之策,而是鬼神之事,可见贾谊仍是怀才不遇。

13.韩愈《师说》

对联: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简析:歌咏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语),是韩愈使衰弱了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的文坛兴盛起来。

14.《辛弃疾词两首》

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简析:“手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是豪放词派的形象说法,曾写过《美芹十论》,为国家的昔盛今衰而感伤,希望南宋统治者不要偏安于江南——一代词人辛弃疾的爱国悲壮情怀感人肺腑。

15.《李清照词两首》

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简析:山东济南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有李清照的故居;从李清照的词集《漱玉集》中、她丈夫赵明诚的文集《金石录》里,都能看出南唐后主李煜词风对他们的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新教材 高中语文 教学

上一篇:中国的楹联

下一篇:声律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