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担负着直接管理和教育学生的重要职责。笔者通过两年多班主任工作的摸索,运用美术专业知识打开了通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一、端正美的观念,身教先于言传
班主任做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言行比普通教师更会成为学生崇拜与模仿的对象。所以班主任首先有优良的作风,在学生当中起表率、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所接这个班的时候,女同学染发、染指甲、描眉画唇,男同学染发带耳环、穿拖鞋等现象很普遍。自上任以后,笔者虽然在班里反复地强调在校期间不能戴首饰和穿拖鞋,并且还对班里一两个顽固学生进行点名批评。然而染发、戴首饰、穿拖鞋等现象消失一段时间后,又死灰复燃,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反复多次后,笔者开始在自身找原因,由于自己平时喜欢佩戴一些个性化的首饰,并没有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那么学生也就不会规范着装。为此,笔者首先改变了着装习惯,并且在班里做了自我批评。笔者还利用班会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服装或发型欣赏的活动,如观看一些服装设计或发型设计比赛的光盘,让学生了解舞台艺术服装和生活服装的区别。特别是以学生的照片为范例进行服装自我着装搭配设计的活动,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大家认为的最美最适合学生着装搭配,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什么是中学生着装美。通过开展这些形式活动,使学生知道怎么样才能体现中学生的着装美。由此班里学生呈现出一股朝气、活泼的精神面貌。
二、游戏中发现自我,寓教于乐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可以寓教于乐,但如何做为一个美术教师在班主任工作的环节当中寓教于乐倒是个难题。我们知道,教室环境的好坏可以体现一个班级的班风。笔者以前所在带班的学生纪律非常懒散,瓜子壳、零食包装袋、纸屑在教室随处可见。笔者认为这样的情况用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的可行性不是很大,如何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是关键。笔者从他们的兴趣人手,制定出行计划,在双休日的时候组织全班学生到郊外尽情游玩,对于游玩过程当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稍加提示和善后外不做任何约束。在上电脑设计课时,笔者首先展示了大量的环艺图片,然后通过运用电脑软件简单的技术处理消除学生在郊外游玩时一张合影上的垃圾。最后问学生画面处理前后的不同感受。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要使生活画面更美,就要有一定的文明行为。笔者在课堂小结时跟学生们讲,照片上的垃圾可以通过软件来消除,那么我们生活中制造垃圾的这种行为该如何消除,除了乱扔垃圾是种不文明行为之外,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你们自己身上会有这些不良行为吗?在课后,笔者鼓励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或在网络上搜索一些不良行为的资料,并把它们记下来,做为下一个主题班会的内容。通过这种课堂和班会结合的方法,慢慢地扭转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从此,随处丢垃圾的现象不见了,教室开始变得干净整洁。这样的环境就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三、拓展美术知识,培养合作精神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强大凝聚力的班级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如何将一个看似一盘散沙的班级凝聚在一起,学会团结合作,笔者颇费了一番心思。在一次《纸立体造型》课上,当时的教学设计是要求每个学生自行准备纸张,或折、剪,或卷完成大小不限的纸立体造型,完成后拿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因为学生完成后的很多作品太小,黑板太大,每个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一心想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谁都当仁不让。看到这样的情形,笔者灵机一动,将展示活动改为以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构图比赛,小组代表上讲台对作品作构思说明,评出最好的小组作品。这样一来课堂秩序井然,讨论的气氛浓厚,每个学生都在小组里认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学生自己评选出的最好作品的讲评,引导学生了解班集体的作用及理解同学的合作意义。以此为契机,笔者此后不断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晚会和体育竞赛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元旦晚会和篮球赛、排球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团结的力量,让他们自觉地团结在一起。这样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班风也逐渐好转。
总之,笔者认为班级管理要破除以班主任为主的传统权威式观念,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适宜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体验、探究式学习中自主地获得知识,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责编 覃敏
相关热词搜索: 班级管理 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