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前后党和红军的作风建设

| 浏览次数:

摘要: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和红军的优良作风已经初步形成。然而,由于受“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党和红军的作风建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直到遵义会议前后才开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和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征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赢得了沿途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且使党和军队的民主政治生活得到恢复和加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前后;优良作风

中图分类号:K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5-0126-06

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中,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虽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受“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紅军长征时期,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实现了党和红军优良作风的恢复和发展。近些年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前后党和军队的作风建设问题,虽然引起学界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大多侧重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某一方面。①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对这一时期党和红军优良作风的初步形成、“左”倾教条主义对党和红军作风建设的严重影响、长征时期党和红军优良作风的恢复与弘扬等做些分析探讨。

一、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党和红军优良作风的初步形成

1.注重调查研究,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针对党和红军中盛行的主观主义错误,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就阐明“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的重要性。他认为,一旦离开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为此“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②。为抵制那些将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庸俗化的错误做法,毛泽东在1930年5月对赣南苏区寻乌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后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③的著名论断。1931年4月,他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进一步指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④1933年11月,毛泽东先后到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后,找到了农村革命根据创建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其解决办法,纠正了苏区一些党员干部脱离实际乱发议论、脱离群众盲目瞎指挥等不良倾向。这样,在党和红军中,初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初步养成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一是宣传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红军每到一地,就组织宣传队写标语、贴布告,通俗易懂地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政策和任务;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土豪劣绅;分土豪浮财,分地主田地。二是用先进文化武装群众头脑。在各苏区,通过组织建立基层党组织、共青团、共产儿童团、士兵委员会、妇女会等组织,以俱乐部、列宁室、识字班、夜校等为平台,通过演文明戏、开演讲会、学唱革命歌曲等多种形式,开启群众心智,提高群众觉悟。三是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临时中央苏维埃政府不仅以打土豪罚没的耕牛、农具扶持犁牛合作社,而且还从筹款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借给犁牛合作社购买耕牛。⑤

正是因为党和红军“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上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⑥,很快调动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并很快赢得了他们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正如当时流行的一首兴国山歌所传唱的那样:“苏区干部好作风,真心实意为工农。油盐柴米都想到,问寒问暖情意重。”⑦

3.开展思想斗争,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步得到重视

早在1929年7月,红四军第三纵队编印的《党员训练大纲》中就有一节专门介绍“怎样批评同志”,要求每一位党员在“工作方面”“纪律方面”“行动方面”“说话方面”“态度方面”“性格方面”“思想方面”“看书方面”“嗜好方面”都要养成“互相观察”“互相监督”“互相批评”的习惯,以达到“同志相互间消除意见”以及“猛醒”“猛力纠正”各自的错误等目的。⑧这不仅是红军创建时期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经验总结,而且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党内生活方式的初步制度化。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不仅明确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⑨,而且明确提出“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⑩。

1931年1月,中央苏区中央局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指出:“务要使每一个对党的路线与工作有意见的同志能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反对一切抑制自我批评,尤其要反对抑制工农同志批评党的企图,以免除一切背着党表示不满而引起消极怠工的恶现象。”B11

1932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印发的《总政治部关于红军中新党员训练大纲》对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铁的纪律下面,党还要发展党内的自我批评和意见不同的斗争。因为不是党员的盲目服从纪律,而是要自觉的遵守纪律,并且只有发展党内自我批评和意见不同的斗争,才能使党员更认识党的正确路线,更能巩固党的组织。不过在自我批评及意见不同的斗争已经做了决议案以后,则一切党员都要服从决议案,党员的意志及行动必须要统一起来,不准再闹不同的意见。”B12这样,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始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并初步发展成为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二、“左”倾教条主义对党和红军作风建设的危害

1.“左”倾教条主义者排挤打击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党员和干部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后,王明及其“左”倾路线的推行者教条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机械地照搬苏联经验,将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讥讽为“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狭隘经验论”,并进行批判和打击。1933年年初,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从闽西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该根据地边缘地区和巩固地区因条件不同应实行不同的政策,结果被扣上“动摇怯懦无气节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对革命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的取消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罗明路线”等帽子和罪名。B13更为严重的是,“左”倾教条主义者把反“罗明路线”从闽西迅速扩展到整个中央苏区和其他革命根据地以及白区地下党组织,一批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党员干部遭到排挤、打击和批判,不仅使党和红军在思想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而且给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相关热词搜索: 围剿 红军 第五次 作风建设 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