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的机关作风,明水县纪委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以“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对全县党政机关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度调研,调研活动利用今年4月份近一个月时间,采取随机抽查、跟踪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共检查机关单位80多个,发放调查问卷2 000多份。通过调研,对全县党政机关作风建设情况有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如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引发了深入的思考。
一、全县机关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机关风纪方面。一是学习风气不正。个别单位和部门学习制度不健全,学习安排不经常,学习内容不科学,与业务工作、干部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个别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存在以干代学、找人替学的现象,导致干部的能力素质停滞不前,工作毫无起色。二是机关管理松懈。个别机关纪律涣散,人浮于事,自由散漫;财务管理混乱,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办公环境脏、乱、差。个别干部上班无所事事,脱岗串岗,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看股炒股、打牌赌博。三是民主氛围不浓。个别领导干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凭个人意愿擅自决定重大问题;用各种理由躲避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甚至不公开,议事和决策过程缺乏监督,暗箱操作,导致滥用权力现象发生,影响了班子团结。
2.机关效能方面。一是大局意识不强。个别干部特别是执权部门的干部对县委、县政府三令五申的事情,令不行、禁不止,服务意识不强,不顾发展大局,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随意执法、执法不公、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二是群众意识淡薄。个别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淡薄,不经常深入基层,不注重听取群众意见,群众基础较差;对群众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来硬的、动横的,欺瞒群众、恐吓群众;个别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真心为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上推下卸、拖而不办。三是工作作风漂浮。个别领导干部缺乏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工作浮着抓、虚着管、推着干;个别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搞假大空、玩文字游戏、玩数字游戏,热衷于形象工程,喜欢做表面文章;个别干部工作挑三拣四,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害怕吃亏,工作业绩平平。
3.机关形象方面。一是工作失职。个别干部在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不履职、不尽责,给组织和群众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群众意见较大。二是行为失范。个别干部不该进的场所敢进,不该说的话乱说,散布流言蜚语,传播小道消息,在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有的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接待应酬,穿梭于酒场、宴会,逢酒必喝,逢喝必多,丑态百出。三是生活失节。个别干部好利不廉,利用职务便利,到基层和服务对象中吃拿卡要,有的嗜赌如命,聚众赌博,设赌抽红,有的生活作风不检点,社会影响极坏,有的兴趣爱好低俗,贪恋钱财、信奉迷信、交友不慎,甚至为满足个人爱好,拿党性原则做交易。
上述问题的产生,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自身不正。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自身要求不严,行为不端,处事不公,降低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导致上行下效,管理失控。二是制度缺失。制度建设跟不上形势的变化,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和薄弱环节,在机关作风建设上缺少制度约束和处罚措施,治本的对策少,为一些不良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监督不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机关作风建设监督体系,缺少敢于负责的监督人员和监督队伍,监督渠道不畅,监督层面不宽,对一些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四是奖惩不明。对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考核力度不大,考核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具体,考核结果运用的不科学,只奖不惩,起不到激励和约束作用,不能引起机关干部的足够重视。五是问责乏力。过去由于缺少健全完善的问责机制,对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程序和具体的处理措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这也是导致机关作风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方法对策
1.把关键点锁定在强化思想教育上。在教育内容上,对机关干部重点开展以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优良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对领导干部重点开展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及勤政廉政教育;对执法单位工作人员重点开展职业道德、文明执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既注重全体机关干部的面,又突出领导班子成员、执法人员、行业管理人员这个点,做到点面结合,相互促进,实现机关干部思想素质整体提升。在教育方式上,紧密联系全县经济发展实际和机关作风现状,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 “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作风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廉政教育讲堂”、“廉政文化讲坛”和县电视台的《廉政之窗》等有效载体,大力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及历史文化教育,切实增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认识上不断提高,思想上永不松懈。
2.把突破点选择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在问题查摆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机关工作特点,组织机关干部到基层单位、到服务对象中去,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广泛听取意见,找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在问题整改上,从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重复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重点人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做到突出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统筹考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加以解决。
3.把根本点定位在提高工作效能上。一是创新行政审批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设定审批事项,大刀阔斧地清理和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千方百计简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减少收费项目,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清尽清。二是改进服务方式。大力推行现场办公,全力打造贴近式、延伸式、全程式的服务模式。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常事快办,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制定出台了《重点企业保护制度》和《为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提高了为企服务水平。三是推行党务政务公开。通过设立公开栏、确定公开日、实行集中敞开式办公等多种形式,做到公开内容由部分向全部转变,公开范围由内部向外部转变,公开形式由单一向多样转变。同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转变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努力把全县党政机关建设成为无障碍服务、无“三乱”部门、无违规岗位的机关。
4.把着力点建立在健全工作机制上。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成立了作风建设工作领导组织,明确各级应负的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出了问题不但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而且要视情况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评议机制。综合运用党内党外各种监督形式,积极探索对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评议机制,进一步健全监督评议体系和程序,推动监督评议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轨道。三是建立作风建设问责机制。出台了《明水县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暂行办法》和《明水县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和部门,对其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进行党政问责,严肃追究领导责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编辑/刘佳)
相关热词搜索: 更快 县域经济 优良 机关作风 更好上一篇:加强党性修养 弘扬优良作风
下一篇:科学时间观与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