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自制打击乐进课堂

| 浏览次数:

【摘要】节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避免在教学中出现的专业化倾向?如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渗透节奏教学?作者通过引领学生动手自制小打击乐器,在教学中逐步加进打击乐器来营造学生探索节奏奥妙的课堂气氛,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节奏的实际应用、表演中提高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 节奏教学;初中音乐教学;打击乐教学;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打击乐器逐渐地开始走入课堂。音乐综合课策略研究,是我区音乐学科工作的重点项目,我们一线音乐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音乐综合课策略研究——打击乐器开发及伴奏策略的研究”。

打击乐器目前在中小学校中,每个学生们不是都可以拥有一件,这样普及率较低的情况,就影响到学生们在音乐课程中动手能力的提高。对于“自制乐器的开发和策略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学校基于初中学生情况以及乐器硬件条件围绕“乐器的制作、乐器的识别、乐器的使用”等相关内容的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打击乐器的制作

原本化、综合化、创造化、主动化的教学方法是由奥尔夫提出的,这当中原本化教学方法体现的音乐教育的理念就是指:鼓励老师们去领导学生们使用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物品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进而去培养学生们在动手方面的能力,还有音乐的实践力,以及音乐创造能力。

首先老师们一定要先带领学们去聆听和观察身边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鼓励学生自己去聆听,进而可以模仿出乐器的雏形,然后再进行制作,搜集一些网络中上传的那些自制乐器的图片和乐器制作的程序,整理分类给学生们去观看,就像六角铃鼓的制作,老师先做出一个样品,在課堂上给学生们做演习用,然后再结合音乐需要什么类型的乐器,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让他们制作打击乐器,班级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工制作,像铃鼓类、沙锤类,学生们使用废旧啤酒瓶的盖子当成响板,就制作出一些非常别致的打击乐器。在老师和学生的一同努力下,小型的打击乐器被制作成功了,同时发现,学生在参与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对音乐课的兴趣日益倍增。

二、怎样识别自制乐器

打击乐器的制作仅仅是步骤中的一部分,重要的部分还有对这些乐器的筛选和分类:

(一)筛选的条件

对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要在品质上进行筛选,筛选出那些品质高,接近正常打击乐器音质的乐器,进而方便课堂的演奏活动。学生们要认真聆听自制乐器的音质效果,尝试不同的打击方式,关注乐器音质有怎样的特质。音乐的表现过程中,要关注伴奏与合奏有怎样的音质效果。就像声音发出的时长、能否发出高音、能否产生伴奏的特质、能否可以去进行合奏。基于这样的工作后进行乐器筛选和分类。

(二)自制打击乐器有着不同的类别

就像是节奏型的、旋律型的,但是一般制作后节奏类型的占大多数,铃鼓类型的、沙锤类型的、小镲类型的、串铃类型的、鼓类型性都是节奏类型。

三、自制打击乐器的使用

自制乐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效表现音乐。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对于各类作品都要进行全面而透彻的分析,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中。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制打击乐器进课堂一定要本着“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原则,切勿喧宾夺主,不然会失去课堂学习的重心和重点。

(一)演奏与使用方式

大致分为两种:一是给声乐演唱去伴奏,二是伴奏器乐片段欣赏。在教学中,选取制作后的打击乐器到这两种方式中,哪个单元适合哪种乐器就拿来使用。开始打击乐的编辑创作,就像竖笛同打击乐器在一同合奏,进而去使得音乐的课堂上有多姿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演唱和欣赏音乐

在与学生梳理这些自制乐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制乐器的研究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辨别音色、辨别噪音和乐音的能力。

(二)关于打击乐器的使用遵循的原则

1.选择合适的作品;

2.选择与作品的音乐风格相匹配的乐器;

3.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环节使用。

下面我结合具体的作品举例说明:

就像在开展《青春舞曲》的教学中,此歌曲的伴奏是典型的维吾尔音乐节奏,经过了初次的欣赏后,融入经典节奏加以伴奏,就有两方面的效果,旋律音调得到了关注,典型维吾尔节奏也得到了掌握,使用学生们自行制作的手鼓和串铃为作品去伴奏,进而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习惯得到了培养。

第二个教学实例就是《红河谷》,它是一首合唱的歌曲,学会高声部的演唱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难点在于学会演唱低声部。这就可以使用自行制作的打击乐器来进行辅助教学,在使用打击乐器练习基本节奏训练时,就会将低声部有怎样的旋律得到了掌握,就使得唱好歌曲有了基本的铺垫。先前枯燥的低声教唱课堂有了改变,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后,后者使得学生掌握旋律变得更加容易,打击乐器的合奏使得合唱更加清晰,老师就更容易去带动学生。体现出自制打击乐器对教学工作的辅助作用,提升了低声部演唱的能力。

《拉德斯基进行曲》是一部复三部结构的作品。是一首耳熟能详作品,包含四个音乐主题片段,在不同的片段采用不同乐器来表现参与,辅助他们去记忆音乐的主旋律。学生们通过这样学习,就必须使用大脑和手还有身心去感受以及表现音乐。他们在音乐的课堂上活动起来,课堂氛围就变得活跃。老师在课堂中去领导学生开展音乐的“动”,他们就会融入到游戏样的课堂中,比较欢快,在不经意间就受到了音高和节奏以及听音、音乐协调等等的音乐能力训练,可以对音乐作品去聆听、去体验、去表现。

在使用自制节奏型打击乐器时应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不同的表现需要有选择的使用。

四、自制乐器的使用实践反思

经过自制乐器的研究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

第一,自行制作乐器形式内容的教学互动,使得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乐器自制过程非常适合灵活多变的学生们,会有更多的学生们愿意参加到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去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第二,自制乐器的开发与研究,开辟出一个无限空间给学生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编辑和创作音乐中就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集体的合奏表演中,更加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和合作观念,还提升了学生们对音乐的探索精神。

五、结束语

自制打击乐器的使用在我们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还处在一个初级探索阶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教学领域和使用空间。

参考文献

[1]杨锡桃.打击乐中左右手基本功的训练[J].艺海,2010(06).

[2]谢建平.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快乐的翅膀——关注初中生在音乐课堂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3]苗金朵.生动的音乐课堂需要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黄河之声,2013(01).

相关热词搜索: 自制 课堂 打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