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试论乐器演奏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 浏览次数:

摘要: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但直至目前,我国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应用学科(如工科、农科、临床医学、法科等等)为主的高等院校和专业,针对高等艺术院校乐器演奏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阐述乐器演奏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选拔的具体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的几点做法和措施。

关键词:乐器演奏 拔尖创新人才 选拔 培养

一、乐器演奏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基本条件

1.要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艺考大军中不乏很多“突击队员”,他们虽然对音乐演奏也很有灵性,但由于欠缺一定量的基本功,大学四年中充其量只能完成基本功的填补。涉及到高深层次的作品,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技术上的难点上,使得演奏毫无内容,机械性堪比电脑。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可以在半年内对以前的基本功进行完善,剩下半年的时间完成基本功的提升。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做保障,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演奏作品的内容上,这样的演奏音乐性较强,音乐的色彩更为浓厚。大学四年中,学生完善基本功的时间最多一年。

2.要有较强的表演欲。音乐演奏首先要满足听众的耳朵,扎实的基本功是获取流畅,饱满音质的前提。但现代音乐更需要演奏者对视觉上的刺激。“呆若木鸡”的舞台风格只会让音乐大打折扣,机械化、没有律动的音乐是每个时代的听众所难以接受的。作为演奏者来说,表演欲是与生具有的。音乐表演中需要抓住机遇,需要感情,需要释放感情。

3.良好的心理素质。舞台上的恐惧是每个演奏者的必经之路,当舞台灯光直射演奏者身上,台下观众寂静地关注、聆听演奏者,这些足以彻底让初级演奏者瞬间崩溃,恐惧感悠然而生,接下来是大脑失控,平时练习时需要注意的环节顿时灰飞烟灭。这样的演奏充满了恐惧和急促,错误百出,没有节奏,没有音律。过硬的心理素质是表演者发挥自己才能的保障。

4.大方的舞台形象。爱美之心人皆有,观众永远都是挑剔的。他们甚至会对演奏者服饰是否得体做出尖锐的评价。一个大方得体的外表会获取观众对演奏者第一印象的好感。

5.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有一部分学生属于“慢热型”,起初看不出其有过人之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金子是要发光的。艺术生涯好比马拉松比赛,有的人起步速度快,但是往往不到一半由于体力不支便遭淘汰。有的人虽然起步慢,但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终点。所以,发展潜力亦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二、乐器演奏专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具体方法

针对乐器演奏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基本条件进行考核

1.基本功考核:基本功考核绝非简单地演奏一首乐曲或练习曲,各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声要基本掌握。而且在考核中要加入简单的乐理,必要的节奏练习和视奏能力考查。以上科目虽然在未来的高校学习中要继续研究,但是被选拔学生在基本功这方面,至少要对以上科目不陌生。

2.表演欲、心理素质、形象考核:这三项特征的选拔可以放到一项考核中同时进行,所以此项考核应给学生一个较宽的考试范围,在考核曲目数量上避免一曲定乾坤,风格上也要多样化。

三、乐器演奏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做法和措施

首先,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有坚实基础作保障。对于音乐演奏来说,美妙动听的旋律是需要演奏者基本功做保障。基本功的训练被喻为演奏者每天必须所摄入的维他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说来,对于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要完成几个过程:眼睛接受信息、大脑发出讯号、手指完成指令、耳朵验收质量、大脑再次核对。在平时的练习中,演奏者首先要练习正确无误且快速地读取曲谱上的信息,经过大量的练习后会发现视奏能力有明显提高,这时演奏者更需要和声学的知识作为补充,有了和声的音乐走向性才会使视奏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眼睛接受到了信息后需要大脑进行思考,然后发出讯号告诉手指音符所在乐器的位置以及相对应的指法,大脑的灵活性以及发出讯号的正确性需要经过大量作品的实践训练加以完善。

对于手指完成大脑指令当中要提及三个“度”,第一是手指的灵敏度,第二是手指的力度,最后是手指的平均度。手指的灵敏度决定演奏曲目的速度,而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演奏作品的风格,高灵敏度的手指可以演奏出快速流畅性乐曲的固有风格。手指的力度决定了音乐当中音质是否饱满,高水准的音乐在手指力度上的要求是绝对不允许漏音或者音含糊不清。手指的平均度是建立在灵敏度和和力度的基础上,有了先前两项,平均度要求的是每个手指演奏出来的音符无论在长短还是力度上需要完全一致。只有在这三个度的前提下,才能确保音乐演奏的流畅性和音质的高标准。如果不用耳朵听,大脑很容易欺骗演奏者。因为脑子里计划的指令毕竟是意识上的,而实际上的音质未必如此。这时如果演奏者不用耳朵听会自己沉浸在大脑的设想当中,而实际听众所听到的音乐却未必如此。所以在练习当中耳朵的重要性不可忽略。最后是耳朵把音质再次传送给大脑,由大脑来检验是否与当初发出的讯号一致。经过此过程才算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基本功训练。

其次,舞台上的表演要做到恰到好处。“呆若木鸡”的风格显然不可取,但是如果每个动作都夸张化,机械化会让听众产生反感。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需要做到身随心动。对音乐的理解,随着呼吸和音乐的旋律恰到好处地加上肢体上的律动,无论在听觉上还是视觉上都要给观众以美感。总而言之,舞台的表现力和心理素质是在不断的实践演出中得以锻炼。

最后,要加强形体训练,培养大方端庄的气质。不断摄取各个方面的知识量,提高艺术修养,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理解艺术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表演类专业学生在拔尖创新的选拔与培养中比较特殊,他们的感性要超越理性。对于他们的培养还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不可千篇一律。最重要的环节应放在实践教学上,从实践当中获取经验,从实践当中进行提升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1年06月15日.

相关热词搜索: 拔尖 演奏 试论 乐器 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