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中国乐器史素养与器乐演奏事业的关系研究

|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乐器简史讲述了新石器时代以来到当下发生的与乐器相关的系列事件,其中包括乐器的发展与演变。对于乐器演奏学习者来说,演奏乐曲的工程也是对作品理解和分析的过程,进而达到与作曲家交流和对话的境界。应该摆脱机械的演奏,要求演奏者对音乐本体有充分的认知。本文从扬琴的发展演变、学习和演奏为主线,讲述中国乐器史的学习对于民族器乐演奏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乐器史;扬琴演奏;民族器乐

一、民族乐器的发展之我见

现存在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究其成因却不尽相同。以最早出现的打击类乐器鼓而言,它的发声原理就是击打,制作材料是石,后来又出现土、革、木等,都是早期人类生存环境中所存在的材料。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乐器并不都是单一的某种乐器发展而来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现有乐器进行探索、改进得来的。

(一)中国扬琴的历史

扬琴,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产物。可以说它既有中国成分,又有外来因素,二者相互交织,合力形成扬琴发展的今日风貌。关于扬琴的来源就有着很多的说发。一是认为扬琴出自中国本土。《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筑如筝,细项。以竹击之,如击琴”。更进一步的,有人是认为扬琴来源于扬州,邱鹤俦在1921年出版《琴学新编》中记载:“扬琴传说创始在扬州,所以名‘扬琴’”,尽管现在的扬琴在演奏方法、音色等方面与当时的扬琴相似,但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教育家项祖华先生在《扬琴弹奏技艺》一书中,认为是缺乏历史证据和科学分析的”。我国著名音乐学家王光新在他所著的《中国音乐史》一书中附图,指出“‘洋琴’是由欧洲输入到中国的外来乐器”,我认为这一说法比较符合史实。

(二)中国扬琴发展现状之我见

扬琴发展至今才几百年的历史,目前“402”“404”扬琴体现的功能还不尽人意,音色、音量、音域虽比“401”琴有所提高和扩展,但它们在转调等功能任存在很大缺陷。纵观世界扬琴三大体系

欧洲扬琴、西亚南亚扬琴、中国扬琴,中国扬琴的优势在于中高音区,低音区却缺少欧洲扬琴浑厚的音响效果。近几年中国扬琴在止音器上的发展迅速,从无到有再到日趋完善,但与欧洲扬琴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扬琴本身的改革,也应该是年轻一代扬琴演奏者所致力的目标。我们的专业学习不能只单纯的停留在技术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层面的东西也会流逝。因此,理论上的学习必不可少,学习乐器史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乐器的起源、发展、产生及制作过程。在了解各种乐器的相关知识后,也可以更好的运用到所学习的专业上,舍其糟粕、取其精华。我认为,扬琴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所谓的实践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参加演出,而是要参与乐器的制作。不仅是扬琴的教学上应该加上制作这一课程,每个专业都应该适当的学习和了解制琴的过程。在演奏中,人和琴也需要时间来磨合和修整。只有懂得制琴的过程,我们才能更好的更有依据的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去完善我们的乐器,从而提升我们的演奏,使中国民乐教学步入更健康、科学的发展轨道。

二、学习中国乐器史的重要性及当代民族器乐演奏者的责任

乐器史绝对不仅仅是在研究乐器形制和演奏形态等内容,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学习乐器史的同时,我们会对很多子学科也有所接触,比如考古学、文献学、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演奏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器乐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是将乐谱上的音符化成具体音响的过程,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提前了解作曲家对作品的情感表达,而后結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尤其对于各大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经过多年的专业系统训练,“照谱弹琴”轻而易举,但是如何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处理,仍然是摆在演奏者面前的难题。因此,熟练掌握各种演奏技巧是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如果不在演奏前,充分了解曲目的创作目的和创作背景,仅仅看着乐谱演奏,这样的音乐是没有“生命价值”的,也不能将作品蕴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所以,演奏人员需要充分加强和完善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现代的民乐中,有一种流行叫“移植”——把西洋乐的乐曲“搬”到中国乐器上来演奏。但是结果有些不尽人意,既表达不出西方音乐的特性,又表达不出中国乐器所能产生的特色。然而不仅是音乐家,连音乐爱好者都偏好西方乐曲。在本月的个人音乐会上,我弹奏了《引子与回旋随想曲》。音乐会结束后,一位音乐爱好者找到我,建议我要多弹点类似的曲子,甚至建议我把巴赫、莫扎特等经典曲目都移植到扬琴上,他的原话为“你不能仅仅为那1%的音乐家服务,更要为99%的音乐爱好者服务,只有多做这种‘中西结合’,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我虽然不太认同,但这也确实是中国民乐的现状。

我个人认为,现代中国音乐中模仿是必不可少的。跟演奏一样,只有在模仿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而中国音乐正处于模仿、摸索的路程中。我相信,将来中国音乐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散发出属于自身的独特魅力。

相关热词搜索: 器乐 素养 中国 演奏 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