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当中更加凸显。其中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记录着我国历史文化等,主要包含中国历史起源、发展以及人物事迹等,记载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因此,在德育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有力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历史文化更好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对德育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历史;意义;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5-0203-01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s more prominent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mong them, the history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records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our country, mainly including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s of Chinese history, and records rich cultural treasure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has laid a strong condition.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in combination with history and culture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Meaning; Teaching practice
引言:德育教育作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亦是培养学生品格的重要曲靖,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科学的融入德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培养自身思想品德,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 开展德育教育重要性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叛逆的阶段,由于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家里物质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缺乏关爱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民族意识薄弱,缺乏对学校以及社会发展的关注,同时缺少远大的目标与理想,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面对挫折以及困难往往不堪一击。因此,为了有效的改善以上状况需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尤为关键,通过与初中历史教学相互融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以及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的塑造初中阶段学生品格,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社会以及国家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2 德育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分析
2.1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坚持启发学生为目标,以辩证、发展的观点对事物进行观察亦或评价,从而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历史内容当中,包含众多豪杰志士、英雄人物等,均具有崇高的信念以及远大抱负,极具英雄气概,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进,历经13年后成功治水;霍去病崇高的爱国之情,救人民于水火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更佳体现出我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美德,亦或我国民族的瑰宝。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对人为品德进行传承,通过对先人事迹、品格的学习以及铭记,鞥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在具体生活当中品行,勇于面对挫折,承担责任,坚持不懈,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布鲁姆曾说过,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需与课本知识相互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组织校内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为革命先烈扫墓,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普及课本知识当中的甲午战争以及南京大屠杀等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意识,并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在五四青年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汇演,从而与历史课本当中的五四运动相互融合,在巩固历史所学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更好的升华学生人格。
2.3评价历史事件,培养中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可知,新事物替代旧事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历史的潮流不断更替是必然的。很多规律表明,进步替代落后是历史必然的规律。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生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对历史事件看法亦存在着差异,但受到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缺乏表现的机会,因此,伴随着新课堂教育改革的延伸,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好的展示的机会,积极发表看法以及观点,从而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举例来说,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讲述历史背景以及林则徐事迹,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若说到林则徐,学生则会自然的联想到鸦片战争,并将徐虎门销烟过程进行详细讲述,并让学生对此进行评价,通过此过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其中有的同学认为,林则徐是了不起的爱国英雄;有人会认为,鸦片战争是这个引起的导火索,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有人认为,清王朝已经非常腐朽,穷途末路,林则徐努力挽回,最终也改变不了结果。通过学生畅所欲言,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德育教学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德育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增强教学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红军.浅谈初中历史德育教学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06):226.
[2]张秋红,丁素娟,辛宁.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91.
[3]刘玮.在历史中渗透德育——初中历史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02):79.
[4]张国娟.初中历史课堂怎样渗透德育内容[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1):53.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实践 历史教学 意义 初中 德育教育下一篇: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