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烧创伤ICU运行模式及一线医生培训实践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分析烧创伤重症监护室(ICU)运行模式与一线医生培训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间烧创伤ICU运行模式,总结分析一线医生诊治病种及针对性培训情况和效果。结果 采取急诊科接诊、抢救室急救、烧创伤ICU进一步处理、急诊手术的一体化运行模式。由烧伤科医生承担危重烧伤、创伤、多发伤急诊救治工作,针对烧伤科一线医生在创伤急救中存在的不足,展开相关理论与实践培训,成功培养了一批烧创伤急救人才,使救治过程更加流畅,一体化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进一步提高了烧创伤、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水平。结论 一体化救治模式有利于提高危重烧创伤患者救治水平,由烧伤外科医生承担烧、创伤急救,经合理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后,能够快速、全面胜任急救工作。

关键词:烧创伤ICU;一体化救治;一线医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he operation mode of?burn?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d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frontline doctors’ training.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operation mode of burn ICU,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effects of training and diagnosing the illness of frontline doctors from 2011 to 2013.Results Adopted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mod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receiving, resuscitation room treating, burn ICU further processing and emergent surgery. Burn specialist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urn, trauma and multiple injuries, and frontline burn specialists got relat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raining in view of present stage deficiency of emergency treatment, a group of talented burn specialis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trained,which offer ensurance to a highly effective treatment processing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urn, trauma and multiple injuries further.Conclusion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mode will b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urn patients. Burn surgery specialists can do a competent job on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rapidly and extensively after reasonabl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raining.

Key words:Burn and trauma ICU;Integrated treatment mode;Frontline doctor

烧、创伤重症患者的系统性急救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采用急诊接诊、诊断~多科室会诊~手术及其它治疗模式,少数医院采用创伤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急诊ICU~确定手术~体化模式,全程由专业的急诊外科医生负责[1-2]。我中心自2011年成立烧创伤ICU,由烧伤科医生承担危重创伤、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工作。采取急诊科接诊、抢救室急救、烧创伤ICU进一步伤情评估与生命体征稳定、急诊手术的一体化运行模式,接诊时及时反馈患者病情,抢救室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后将重症患者收治至烧创伤ICU。烧伤科医生全局把关,抗休克、维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同时,针对不同伤情相应专科进行会诊。一线医生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一线医生在创伤急救治疗中存在的不足,展开相关理论与实践培训,显著提高了烧创伤患者救治水平,同时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一线医生。为进一步探索合理的烧创伤ICU运行模式以及一线医生培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烧创伤ICU的设备及人员配制 烧创伤ICU除重症监护室标配设备,还配备烧伤翻身床5张、肺动力旋转床2张及PICCO血流动力监测系统。医疗力量分为5个小组,每组包括主诊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采用主诊负责制,各组交替轮流值班,每次值班24h,值班组负责值班当天患者救治。

1.2工作流程

1.2.1院前急救 急诊科急救小组最短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初步了解病情后,及时与医院急诊科和烧创伤ICU联系,反馈患者病情,抢救室提前做好应急措施,烧创伤ICU充分做好后续收治准备。

1.2.2抢救室救治 我单位急诊为重症烧伤、创伤及多发伤患者设立绿色通道,最短时间收入抢救室,建立急救通道,如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完善必要相关检查、检验。

1.2.3转入烧创伤ICU 危重患者经抢救室初步救治,待病情相对稳定后转入烧创伤ICU.针对重症烧伤患者,早期主要进行液体复苏、抗感染、维持呼吸道通畅等处理。针对创伤重症患者,抢救室建立好急救通道后转入烧创伤ICU,把握全局的同时及时处理专科疾病。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会诊。

1.2.4手术 烧创伤ICU配备急诊手术室,大面积烧伤患者一般于休克期过后,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手术。多发伤患者实行多科室合作救治,同台实施有效手术治疗。

1.3一线医生培训

1.3.1明确急诊伤类及所需基本操作技能 总结前2年急诊室收治患者情况,表明多发伤常见的伤类为: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脊柱、骨盆伤及四肢伤。颅脑伤以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及硬膜内血肿为主。胸部伤最常见的损伤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等。腹部伤以脏器破裂出血为主。骨折伤常见四肢骨折及骨盆骨折甚至大出血等。以此为依据,明确了急诊医生应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主要包括:动静脉置管抗休克、呼吸机辅助呼吸、循环监测、胸腔闭式引流、腹腔诊断性穿刺、骨牵引与外固定、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

1.3.2明确烧伤外科医生从事创伤外科急救所掌握的知识点及存在缺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到烧伤一线医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如液体复苏抗休克、循环监测、抗感染、营养支持、创面处理等。但对多发伤相关知识及操作能力相对匮乏。如紧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电除颤,胸腔闭式引流、骨折固定、腹腔诊断性穿刺等。

1.3.3一线医生培训 成立培训小组,负责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多步骤全方位培训一线医生。将一线医生分成4个培训小组,每组2人,设立组长1名,每组安排培训监督带教1名。整个步骤分两个阶段:①临床技能中心练习,按以上分组,模拟人练习初步掌握相关操作,并从学习态度、参加次数、操作成功率、相关知识作答情况做出综合评分。②安排一线医生到胸外科、普外科、五官科、脑外科、骨科进行针对性轮转学习各2个月。联系相关科室负责人,在展开正常工作情况下,争取多的锻炼机会,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带教监督,争取轮转完成后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最后以教员评价、工作态度、上班考勤、出科考试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

2.1.1建立并完善院前急救、抢救室、烧创伤ICU、手术室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模式完善前未能第1时间了解患者病情,后续工作不能及时展开。救治模式完善后,120急救小组将病情及时反馈,急诊开设绿色通道,抢救室、烧创伤ICU、专科会诊最短时间做出反应,完善术前准备,救治过程前后衔接紧密,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救治模式。

2.1.2经过两个阶段培训,一线医生认真学习,监督员严格负责,一线医生掌握相关操作,8名一线医生均顺利通过阶段培训。具备能够胜任烧创伤ICU正常工作能力,该方法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培养方式。

2.1.3 2年来累计收治烧创伤患者613人次,主要收治大面积烧伤、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车祸多发伤、高处坠落伤、刀砍伤、枪击伤等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5.8±5.9)d,救治成功率为(90.3±8.4)%.

3 讨论

创伤是当今社会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高,救治难度高。因人群、医疗条件、地方财政等原因,现阶段存在多种不同运行模式,且都存在相应不足,如医疗设备差、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人才缺失、救治流程不顺畅等。院前院内一体化系统性救治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救治模式[3],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模式下积极发挥各自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急救系统,寻求更加适合我国重症患者的急救模式。我院采取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室、创伤ICU、确定手术一体化的救治模式,保证重症患者得到快速、完整、系统性救治[4]。①具备了强大的医疗团队,临床经验丰富,带教意识强,为一体化模式正常运行提供保障。②团队配合意识强,前后过程衔接紧密。急救小组抵达现场后将一手资料反馈回来,让我们有相对充足的准备时间,从而为成功救治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抢救室、ICU积极做好准备,由烧伤科医生负责,克服各专科看待疾病的片面性,避免各专科间推诿,成功实现多科室共同合作,协力救治。使得救治过程系统化,为烧创伤重症患者救治开辟高效、系统的新模式。

成功的医疗救治不仅需要高效的运行模式,而且需要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5]。一体化模式下由烧伤外科医生承担急救任务,具有其相应专业的优势,始终能把患者视为一个整体,从全局把握,发挥烧伤外科医生在救治过程中抗感染、抗休克、水电平衡、营养支持、创面修复的传统优势。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烧伤外科医生在处理创伤、多发伤过程中存在的缺点,针对普外、胸外、脑外、骨科等急救知识相对缺乏,勇于发现和改进,制定并实施一线医生知识与操作培训。经过两个阶段理论、操作培训,一线医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专科急救所需理论和操作,成功培养了一批烧创伤急救人才。使救治过程更加流畅,一体化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使创伤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国辉.重症创伤患者的一体化救治模式[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569-570.

[2]胡胜利,王龙.浅谈神经外科ICU青年住院医师的教学与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162-165.

[3]宋卫东,诸海军.多发伤急救流程一体化的实施效果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2231-2232.

[4]徐世伟,文亮.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实践和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07,9(2):103-105.

[5]焦清海,张文忠.医院急诊科运行模式探讨[J].医疗管理论坛,2013,30(6):29-30.

编辑/冯焱

相关热词搜索: 创伤 实践 运行 医生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