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美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其启示

| 浏览次数: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美两国体育产业构成、产业模式及产业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缓慢原因主要是:竞赛表演业滞后,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建议应逐渐建立市场主导型产业模式,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产业;竞赛表演业;市场主导型;体育消费

在西方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主要支柱的体育产业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在我国众多产业中,体育产业只能称之为“朝阳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体育产业归为中国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为健康投资”、“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等新型消费观念在我国悄然兴起。

1 美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美国不仅是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也是世界体育产业强国。根据国际权威体育产业咨询公司——布兰吉特经济预测公司的报告,2014年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32.33%。在2014年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中,户外运动产业、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销售产业、职业体育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分别创造了1562亿、1011亿、441亿、235亿、224亿美元增加值。

户外运动产业是美国最具特色、发展最为完备的产业。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就通过颁布《计划66》、《可持续多用途法案》、《户外休闲法案》,鼓励和推动美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奥巴马总统又于2010年发布《21世纪美国大户外运动战略》,进一步动员美国公民参加户外运动。美国每年有1.4亿以上人口参加户外运动,其中高尔夫产业、冰雪产业、野营露营产业是美国参与人数较多的产业板块。

组建职业体育联盟是美国体育产业的一个亮点。美国拥有全国橄榄球联盟、全国棒球大联盟、全国篮球联盟、全国冰球联盟等四大职业体育联盟,共计122支职业队。近年来美国又涌现出一批新的职业体育联盟,如全国足球联盟、女子篮球联盟等。目前,美国大大小小的职业体育联盟有近800支职业队。美国职业体育实行联盟公司制,每一职业体育俱乐部在联盟公司中拥有等额的股份,在董事会中拥有一个投票权。公司的重大事务由董事会投票决定,经营工作由董事会选聘的首席执行官全权管理,对董事会负责。美国职业体育的收入主要包括电视直播权、商业赞助、比赛日收入(包括门票、豪华包厢、餐饮、停车)、场馆冠名权、特许产品收入等。实现职业体育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美国各地的普遍做法。二战以来,美国各城市当局无不把职业体育当成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高档体育场馆吸引职业体育俱乐部前来落户。政府以极低的价格将体育场馆租给职业体育俱乐部,职业体育俱乐部则通过高水平的职业赛事把各地大批观众吸引到城市,形成大的城市“party”,有力地带动了当地体育产业、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娱乐业等产业的发展。此外,美国健身休闲产业也极为发达。目前全美有15600多个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这些商业健身俱乐部向会员提供有氧运动、力量练习、球类运动、理疗康复、舞蹈、防身术等多种健身服务,同时还提供保健与健康管理教育与培训。

2 两国产业构成比较

当今世界在以和平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消费的观念逐渐加深,体育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重要部分,体育竞赛也成为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成为各国展示经济实力的舞台。随着体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各国纷纷注重体育活动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体育产业就是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受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世界各国体育产业现状发展不平衡,美国是当今世界体育产业经营水平最高的国家。

美国体育产业几乎涉及各个行业,这与美国产业化发展早是分不开的,美国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了商业性的体育赛事。2002年美国的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龙头产业。在美国,职业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大大提高了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大而全”的产业局面。中国体育产业涉及范围很广,而作为本位产业的竞赛表演业及健身娱乐业发展稍微落后于体育用品业,从而造成体育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缓慢,如体育博彩业、体育经纪业、体育旅游业等,我国体育产业构成涉及范围广,大多数产业仍处于萌芽状态,形成了“全而不专”的全面撒网之势。近年来,我国的体育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与我国辽阔丰富的地理资源紧密相连,人们在黄金周可以放松神经走进大自然,参与体育健身的娱乐性活动,如漂流、攀爬等刺激性游戏,这是我国与美国、日本体育产业相比而具有的独特的优势。

3 产业模式比较

产业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主导型,一类是政府参与型。政府在发展本国体育产业中的作用是判断该国产业模式的标准。

从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态度,所以美国体育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是市场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是指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市场主体自身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以及不同市场主体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压力和动力。美国政府对体育产业中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放任政策,对它们经营什么及如何经营不加干涉只是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其组建、运作的一般规定做出法律规定。产业发展自身凭借完善的俱乐部体制和职业联盟体制,即合作管理模式,由参加联盟各职业队的老板组成业主委员会,他们具有联盟竞赛与经营事宜的立法权,经营工作有联盟总裁负责。总裁由业主委员会选聘,任联盟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对业主委员会负责,并对联盟的工作有决策权、惩处权和裁定权。所有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和职业体育联盟都采用面向市场的法人治理结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趋势十分明显,委托和代理经营方式十分普遍,高素质的体育经理人队伍不断壮大,经营大公司、大集团也越来越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育市场,这一市场体系覆盖整个体育产业链,包括上游市场,如健身娱乐市场、职业体育市场;中游市场,如体育中介市场、体育博彩市场、体育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及下游市场,如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出版物市场、体育建筑市场等。美国国民的体育消费情况也呈现普遍化、经常化、生活化和多元化的趋势,稳定的大规模的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了国家体育产业持续繁荣。

我国体育产业是在国有、国办体育事业的基础上起步的,体育产业化初始阶段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都是国家投资兴建和培养的,因此政府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前我国也是政府参与型的产业结构模式。但是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逐年加深,这种模式或多或少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滞后于其他相关产业,我国职业体育产业发展仍不具自身造血功能,经营最好的俱乐部也只能保持收支平衡,从而增加了政府投资的力度,不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纲要指出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我国体育产业模式应逐渐向市场主导型过渡,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产业模式,真正让企业自主经营,让市场配置资源,让体育产业自由发展。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4 中美两国产业现状分析

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广阔的市场来实现产业增值,人们在体育方面的消费程度决定体育产业的前景。体育消费刺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的迅速增长,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空间。国外体育产业都是围绕消费者需求,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产业。各国根据本国具体条件有所侧重,重点发展那些市场大、投资小、效益高的基础行业。

4.1 美国体育产业

美国的体育产业是和美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怎么赚钱就怎么玩。紧紧围绕消费者多消费进行产业化,其职业体育产业为消费者提供的包厢及特许纪念品使消费者乐于掏腰包,2001年NBA特许纪念品经营收入为2.7亿美元,其中87%用于运动员的训练及生活补贴上,解决了运动训练自身造血的机制,同时也引导了消费者消费。美国人男女老少都喜爱参加各种休闲体育活动,尤其是各种户外活动,这是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基础。

4.2 中国体育产业

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的交流,各种高水平、高观赏性的体育比赛与大众健身、娱乐体育等,作为以时尚、休闲、健康娱乐、消费为主流的当代通俗文化的一部分,使我国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培养了消费者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更新了生活观念,转变了体育消费观念,使其把体育当作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起到培育和扩大体育消费市场的作用,体育参加人数的增长将刺激体育用品和服务需求的增长。由于受经济的影响,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比例还非常低,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我国居民在2002年人均体育消费额为78.5元,被调查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为4 800元,体育消费占人均收入的1.65%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据报道,近几年来美国人均体育消费占消费总额的20%,而日本在1998年的人均体育消费就达26.2美元。体育消费只有在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消费之后,并且有一定剩余后才能变成现实。由于我国经济尚欠发达,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低,体育消费额相对比较低。调查表明,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除日常消费之外)占重要消费支出的第六位,第一位是子女的教育,第二位是家用电器,第三位是住房,第四位是书报,第五位是高档服装,之后是体育用品消费,家庭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平均在2 000元左右。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的销售势头良好,竞技体育向俱乐部方向发展,体育彩票也开始起步,体育事业的无形资产也得到认识和发展,以体育代表团的名义和标志特许使用权和广告赞助额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周末、长假休闲体育的发展,体育与旅游的关系更为紧密,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5 建议

5.1 我国应着重体育竞赛表演业和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加大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包装力度,效法美国的职业体育产业模式,同时在中国市场形成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娱乐业为核心的“小而专”的体育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

5.2 我国体育产业模式应逐渐从政府参与型向市场主导型过渡,最终形成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的体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调整管理方式,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包大揽、直接的行政控制型管理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管理。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进行宏观调控,监督政策法规的执行,建立并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及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真正让企业自主经营,让市场配置资源,让体育产业自由发展。

5.3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积极引导消费者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考虑到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及消费地域的影响,建立地域性特色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育产业。

参考文献

[1] 梁琦.分工、集聚与增长[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

[2] 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

[3] 程林林.体育利益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前景[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20-24.

相关热词搜索: 美国 启示 体育产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