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用心打造品牌队伍,塑造莫深1井丰碑

| 浏览次数:

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莫深1井,从2006年至2008年,经历3年努力钻探成功,圆了克拉玛依几代石油人的梦想,对于推动中国石油“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如今,莫深1井已经沉埃落定,而承钻莫深1井的90001钻井队在施工中留下了坚实足迹,不能磨灭,积淀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优良作风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莫深1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难度超深井之一,被中国石油勘探界确定为国内陆上十大古隆起之一,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背斜,石炭系圈闭面积大,潜在油气资源量丰富。地质情况复杂、工程难度大、9千米钻机首次工业性试验,是摆在钻井队面前的三大极限和挑战,考验着队伍的智慧与意志。施工中,90001钻井队始终坚持“打一口油井,树一座丰碑”理念,瞄准国际标准,打造品牌工程,,加强队伍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突出HSE运行质量、创新管理模式,安全优质地完成了莫深1井的施工任务。

一、扎实的队伍建设,是打造品牌塑造一流队伍的基石

莫深1井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誉为“一号工程”,打好这口超难度重点探井,离不开一流的钻井队伍。2006年2月,90001钻井队正式组建,承接中国第一部9千米电动钻机。2006年6月6日,莫深1井井架巍然屹立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三年多施工,90001钻井队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积极适应管理需要,加强班子和团队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6年2月,90001队在组建之初,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举全公司之力,抽调精兵强,平台经理、平台副经理具有国外项目管理经验,和在4千米、5千米、7千米钻机担任过井队长的经历。钻井工程师、机械电器工程师均从优秀技术人员中筛选出来。其他岗位员工从全公司内优中选优,竞聘上岗。

但同样面临着考验,90001队普通员工绝大部分来ZJ-30、ZJ-50等机械钻机,从事9千米大型电动钻机作业均是第一次,没有工作经验,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人员固有的工作习惯及方式不相同,价值观、期望值也存在差异。针对这些特点,90001队把“打造一支适应莫深1井施工的品牌钻井队伍”作为重点来抓。

队伍组建之初,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形势任务、理想信念、企业文化、职业生涯等教育,明确任务和使命。通过封闭式军训,自编队歌,高唱队歌等形式,营造团结向上团队氛围,最大限度地把思想统一到打好莫深1井上来。认真落实“有喜必贺,有病必看,有难必帮,有功必奖”的理念,认真做好关系到员工具体实事,温暖员工,凝聚人心。员工生日时,送上蛋糕;员工生病时,前去探望;员工结婚时,派队干部祝贺,主动关心员工家庭和疾苦。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推行 “能者优先,竟争上岗”的选人思路,坚持“两用两不用”的用人标准。即:用那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工作有思路、管理能力强的人,不用那些不动脑筋不思考,工作没有办法的人;用那些遵守纪律、令行禁止、组织原则性强的人,不用那些纪律松弛、我行我素的人。岗位实行能上能下,在90001钻井队形成了积极向上、好学上进的团队氛围,三年施工中,培养了一批优秀键岗位人才。

(二)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执行力和综合素质

打造了一支素质高、团结协作、执行力强、适应深井钻井的品牌钻井队伍。培养了一批掌握超深井钻井技术、超深井钻机操作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是90001钻井队在莫深1井施工中的不懈追求。

莫深1井钻探难度大,管理要求高,需要HSE管理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在上级的支持下,聘请了具备国际资质、工作经验丰富的国外HSE监督海米先生,指导现场HSE运行,海米先生到来带来了国际先进的HSE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海米先生将HSE管理由处罚违章转变为安全培训,随时随地进行培训,通过海米先生近两年时间的现场,指导,给,员工带来了安全理念上的转变,培养了“执行制度不打折扣,工作追求标准化规范化,主动学习培训确保安全工作”等安全文化习惯。

积极运行“建立一份档案、指定一名师傅、联点一名干部、运行一套培训计划”的工作流程,重点进行了设备、体系、安全、操作技能等培训,将全队职工派往7000米钻机进行适应性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国际管理惯例培训、阿曼项目运作培训等,使员工尽早熟悉和掌握项目管理方式的要求,提高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高要求。

二、严格运行HSE管理,是筑牢莫深1井安全顺利施工的堤坝

按照国际钻井管理模式,90001队参照国际壳牌公司HSE管理标准,编制了莫深1井HSE策划书等13个支撑文件,严格运行HSE管理体系,现场管理标准化水平、HSE表现水平得到各方认可,成为了钻井公司各基层单位、钻井队、后勤车间队推行HSE达标升级管理的样板井队。

坚持用制度和规范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建立完善了劳动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和生活管理等17个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了风险评价机制。针对9千米钻机特点,编写90DB钻机施工作业风险识别手册,做到员工人手一册。努力提高班前班后会效率。实施5分钟安全对话,在员工和干部之间,通过提问引导员工进行风险识别和预防,剖析安全隐患和员工不安全行为,使员工从剖析中受到启发。把“STOP”卡作为管理者和员工、员工和员工间的有效沟通途径之一,大力推行“STOP”卡管理,平均每月收到员工填写 “STOP”卡超过110张,发现重大隐患多起,有效地提高班员工风险识别能力,保证了安全生产。

三、精细的设备管理,是莫深1井顺利施工的装备保障

2005年5月,为了保证国内第一台9千米电动钻机的质量和安全,在委托第三方全程监造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公司积极参与设备监造,组织6名专业人员参与全程监造,这些同志向厂家提出整改问题325项,保证了设备的出厂质量和安全可靠性。8个月的设备监造提高了这批人员对90DB钻机全面认识,为日后设备安装调试和日常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保证国内第一部9000米电动钻机的安装质量,90001队不断完善程序,细化进程,明确需求,落实责任,保证每个施工面均有熟悉90DB钻机的技术人员把关,确保安装规范化和标准化。

国内首部9000米电动钻机的使用是钻井队面对的崭新课题,设备的运转过程也是工业试验的全过程,90001钻井队建立和完善了设备管理资料体系,实现了设备信息电子传送。根据钻机设备自身特性,制定出一套90DB设备维护保养操作手册,上岗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严格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方式,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三年来实践证明,带有工业实验任务的9千米钻机经受住了考验。

四、严格执行技术措施,是满足莫深1井作业的技术保障。

三年的施工中,莫深1井实施的是新的管理模式,项目组与井队实行日费制管理,井队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国际钻井承包商(IADC)行业标准,严格落实大型施工和风险施工各项指令和策划,努力实行执行技术措施“零偏差”。

落实“三个100%”技术管理理念,严格执行项目组技术指令。即:理解技术措施100%,执行技术措施100%,落实技术措施100%。努力把井下风险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减少复杂及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大型施工的技术措施,确保大型施工万无一失。莫深1井从开钻以来,大型施工多达20多项,在每次大型施工前都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制定施工策划,做好施工交底,把职责和措施细化到岗位,把行政人員和技术人员编入生产班组,增强了班组在安全、技术和装备上的力量。并把大型施工作为一次岗位练兵的绝好机会,定期对岗位人员进行技能考核,提升了井队在大型施工中的岗位执行能力。

五、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是形成具有莫深1井特色规范的关键

在三年的施工中,90001钻井队大胆进行司钻职业化,现场表现规范化,岗位作业标准化,生活营地管理规范化管理创新,取得宝贵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为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推行现场表现规范化。建队伊始,90001队为了纠正员工非规范作业,反复对现场低标准和不规范作业进行返工,经过钻机起步最初三个月的严格管理之后,员工的技术素质、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为提高管理班组的效率,实现司钻职业化试点。90001队在班组管理中采取班组管理以副司钻为主,员工自我管理为辅模式,使司钻从繁杂琐碎的班组管理中解放出来,司钻职业化管理使得班组管理更加专业,为莫深一井的安全高效钻井打下管理基础。

为提升标准意识和工作质量,推行岗位作业标准化。在进行非常规作业之前,班组根据工作程序及施工风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施工完成后,班组全面分析,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进一步完善,形成操作标准,指导下次相同工况施工。

营造安全舒适环境,推行生活营地管理规范化管理。90001钻井队整套营房按三星级宾馆管理,整齐化一,标准相同,清洁舒适,生活服务24小时值班,实行基地入住告知制度,生活服务随机抽查,实现了对生活服务的有效监管,为莫深1井的施工提供了后勤保障。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莫深1井的钻井工作得到各方肯定和赞扬,90001队在集团公司等上级的关心和指导下,队伍表现水平赢得各方赞誉。中国石油高层领导,以及各级领导在莫深1井现场指导检查工作时,评价90001钻井队用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亚太地区副总裁克菲斯先生在考察莫深1井工作后,认为90001钻井队具备国际水平,并在IADC刊物上发表了专题文章。90001钻井队先后得到了集团公司和西部钻探等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获得了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自治区 “安康杯”优秀班组、新疆石油管理局金牌钻井队、西部钻探“先进基层党组织”和 西部钻探“红旗队”等荣誉。

相关热词搜索: 丰碑 塑造 队伍 用心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