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年内总装下线。
中国商飞公司作为承担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任务的实施责任主体,按照“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对项目进行运作和管理,充分调动国内各省市、航空航天企业、民营企业和国外供应商的积极性,推动国内外供应商开展合作,逐步建立起以中国商飞公司为核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民机产业链。
航空制造业有“工业之花”的美称。目前,全国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参与大型客机项目。中国商飞确定了宝钢、中铝等16家材料供应商和54家标准件潜在供应商,择优选择了16家国际供应商,促成了16家合资企业。清华、北航等36所高校参与了项目研制。
面对量产的支线飞机项目和正在研制的大飞机项目,民企急欲在其间大量的配套项目中“分一杯羹”。目前,在C919机体结构供应商中,民企有一家,在C919机载系统供应商中,民企有5家。
优秀民企跻身供应商
在紧邻上海的杭州萧山区,民营企业西子联合的航空业务主体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下称西子航空)坐落在紧邻钱塘江的一片土地上。
西子航空旗下有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沈阳西子航空产业有限公司、浙江西子航空紧固件有限公司。
据介绍,西子航空主要从事飞机零部件制造,包括机体结构件、复合材料制件、钣金零件、航空新型紧固件等,具备数控机械加工、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钣金成型、热处理、表面处理、部件装配、数字化测量、无损检测等能力。作为C919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一级供应商,西子航空主要承担C919大飞机舱门工作包研制和生产任务。
而就在上海松江,也有一家民营企业——特一(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携自主研发的具有高强度、轻质量特点的复合材料“芳纶蜂窝”日前成功登上空中客车,成为其最新机型上商务舱座椅的主要材料供应商。同时,特一新材还在与中国商飞合作,将为国产大飞机“瘦身减重”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
芳纶蜂窝是模仿自然界蜜蜂蜂巢结构,由芳纶纤维纸经过复杂工序制成的一种六边形结构复合材料。拿着特一新材制造的芳纶蜂窝,感觉非常轻,平铺在地上,人站在上面,没有任何凹陷。据介绍,这种非金属仿生材料具有耐高温、高韧性、耐腐蚀、易成型、阻燃、低烟和低毒性等优异特点,关键是相同质量的情况下,刚度与强度超过铝材甚至钢材数倍。如今,波音和空客这两家民航客机制造巨头都已全面使用芳纶蜂窝作为民航客机的结构材料。
为什么以安全为先的飞机,会选择用芳纶蜂窝做结构材料?特一新材的技术人员解释:“大型客机的起飞质量中,机体的结构质量大约占30%。结构质量的轻量化将直接影响到燃料的减少、载重量的增加等,也会影响发动机和机翼、着陆架的小型化。飞机每降低一公斤结构重量,起飞质量就可减少两至五公斤。”芳纶蜂窝重量轻但强度高的特点,成为在保证飞机安全和强度的情况下,飞机轻量化、高效化的最佳结构材料,无愧是飞机的“瘦身专家”。
据悉,特一新材已通过中国商飞认证的前期工作,成为其首家国内非金属材料的合格供应商。届时,国产自主研发的大飞机上的一些重要部件也将由特一新材实现上海“智”造。
通过最严苛标准考验
其实,早在2009年,由上海市委统战部和上海市工商联组织了70多位上海民营企业家,曾经参观了支线飞机ARJ21的总装车间和综合实验室。
在ARJ21样机内,企业家们详细询问机体各组成部件的产地、特性。这70多家企业是上海较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民企,产品与服务涵盖电子、新材料、计算机、电缆、照明、精密机械等各个领域。
当时,也有不少民企企业家当场表示,希望能参与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一家大型电缆企业负责人说,大飞机项目也是民企的一次关键机会,这样的配套项目“即使亏钱也要做”。另一家大型照明设备企业的负责人则介绍了企业的LED日光灯,该灯管已在国外多个类型的大飞机中配备。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意向合作最后并没有落地。比如,由于民用航空产品的特殊性,对于供应商的管理体系要求十分严格。每一种材料、每一个零部件要达到可以在飞机上的应用状态,都必须通过当代工业最严苛标准的考验。
据悉,特一新材依照国际航空管理体系的严格要求,建立起国际标准的生产线和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以及质量控制和十年可追溯的软件管理体系。在质检实验室中,笔者进一步找到了特一新材真正“打动”国际航空制造巨头的原因。
原来,特一新材对每一块蜂窝都片切做力学性能检测,这一工作耗时并且是破坏性的,大部分企业都为之却步。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宁愿在其他成本和费用上死磕,也不会在这项工作上缩水。特一新材不但做到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还对检测的余料进行封存,按照航空要求保存十年以上。在质检员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已经有满满三层的产品留样,从2012年6月试产到现在,每一块产品都清晰标识。
正是这份对于产品“零瑕疵”和“可追溯”的顶真与执着,才让特一新材自主研发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国际航空制造巨头的肯定。技术人员表示:“我们的材料是要在飞机上承担重任的,我们不但要确保出厂产品无瑕疵,而且要保证可追溯,容不得半点马虎。”
有实力企业应该敢于尝试
然而在商言商。在不少民企老板眼中,进军大飞机产业,技术上的门槛尚在其次,但是在商业上潜在的风险却让他们望而却步。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性,更不用说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时,因为面临极大的风险,企业往往会主动寻找外界的帮助。一家民企进入航空制造领域特别是大飞机的配套领域,不仅需要新造厂房,更需要购买动辄上千万美元的设备,其前期投入之大可想而知。而且,航空制造又是一个投入回报周期很长的产业,巨量资金投下去,却得多年之后才能看得到收益。
据相关人士透露,西子航空承担的APU舱门和RAT舱门,在C919的机体结构中工作量占比很小,价值也较低,两个舱门加起来才几十万元,而C919在试飞阶段只需要6架飞机,加上试飞之前的2架验证机,意味着西子未来两三年内在C919项目中只需要造8架份的舱门,销售收入不会超过300万元。而特一新材的合同订单,单从眼下来看,总金额也不会很多。
此外也有一些民企老板私下表示,虽然国家也陆续在政策上给民企进入航空制造领域以更多的扶持。前几年先后发布的《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空制造业。“但是,我总觉得这个行业还是以国企央企为主,民企进入还是有玻璃门、天花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企老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那些敢于进入航空领域的民营企业却有不同的想法。
西子航空表示,不能简单算账。进入中国商飞供应商名录,给西子航空带去了巨大收获和潜在收益。西子航空随后与空客、加拿大庞巴迪宇航等世界航空制造企业进行沟通和洽谈,并在2013年成为庞巴迪宇航部件供应商之一。目前,他们已经为空客、波音、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美国塞斯纳、加拿大庞巴迪等国内外飞机制造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而从国家战略来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结合《中国制造业2025》,有实力的民企完全应该抓住航空产业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增长。
相关热词搜索: 民企 掘金 产业 大飞机上一篇:跨行业并购整合战略
下一篇:高校化工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