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建筑施工的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 浏览次数: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下也在逐渐扩大,虽然相关建筑单位加强了对建筑施工的关注,但是在实际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实现对建筑施工的安全应管理与治理,本文经过对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中相关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现状的详细分析,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现状;措施

前言

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建筑行业被认为是其中的支柱型产业,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被认为是高危险的行业。在建筑施工现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的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给建筑企业甚至是国家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与治理力度,已经成为当前建筑企业需要重视的重点工作之一。虽然建筑企业已经逐步采取了很多措施,希望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但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建筑施工场地依然会有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实现建筑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 当前在建筑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进行考察工作之前,首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相关了解:一是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建筑企业的特点;三是应急安全防控工作,主要调查的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应急管理与治理体制;二是应急预案体系;三是应急资源保障;四是监测预警;五是应急处置,调查的部门主要包括相关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建筑的施工企业,还有重大工程建设单位,此外,还包括相关的燃气企业。此次调研工作最后收回了263份有效问卷,其中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重大工程建设单位以及燃气企业分别有45家、144家、40家以及34家。

1.2 建筑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工作调查结果与分析

(1)建筑施工应急管理与治理体制的有序性不够好

第一,建筑施工应急管理与治理相关机构的设置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再结合座谈的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建筑施工中的应急管理与治理机构多是属于兼职的状态,虽然这些兼职的应急机构能够满足相关建筑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但是其专业性一般都比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建筑施工应急情况的需要。

第二,对于建筑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机构中人员的配置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在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中,在编工作人员仅占66%左右,企业中具备5个以上专业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人才的仅占30%左右。并且还有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功能工作,一方面是受到思想上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第三,建筑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专项资金的确立、投入与支出现状。目前我国在建筑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专项资金的确立工作上明显不到位,仅仅有17%的建筑主管部门设置了专项应急资金,而从企业角度来看,虽然70%的企业已经将应急工作经费列在资金预算中,但是实际上其应急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安全施工措施费。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政府的财力不足以支撑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资金的投入,因此,需要由企业自行承担,这一现状很难保证应急专项经费的真正落实。而在安全管理与治理应急资金的支出工作上也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问题。

第四,社会安全事故应急资源的调动以及资金现状。通常情况下是由建筑主管部门进行社会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动的有关协调工作,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一旦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建筑主管部门就需要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协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工作:其一是调动应急抢险队;其二是调动邻近工程项目的应急救援组织;其三是租赁调度大型工程设备等。调查发现大多数参与应急工作的费用需要由企业自己承担,只有大约6%的保险公会支付其中参与抢险队伍的出勤费用,这一现状不仅增加了响应抢险工作企业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不利于政府形象的维护。

(2)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一,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制定现状。虽然当前我国建筑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都已经完成了对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制定工作,但是调查结果显示预案体系存在明显的套用问题,针对性不强,甚至有些企业将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当作是对安全事故进行处理的方案执行。此外,只有40%的建筑主管部门和30%的建筑企业对应急预案进行了风险和能力评估以及应急资源的调查工作。

第二,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备案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建筑主管部门进行建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很少,仅占多有调查企业中的13%左右,此外,还有部分地方反映说建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并不使用与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主要原因是备案需要向省级主管部门,而监管建筑施工的则是县级主管部门,导致备案和监管工作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因而很难具体落实建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三,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的演练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从表面上看,各个建筑企业已经按照政府要求进行了定期的安全事故演练,但是很多演练都具有明显的表演性质,在演练的时候没有实现对下述内容的实际操作:其一是对预案的职责分工;其二是指挥流程;其三是资源调动等,使得演练工作达不到练兵的目的。此外,对于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来说,其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建筑企业自筹或者是建筑主管部门自筹的形式获得,政府方面的演练资金补助则很少。

第四,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的培训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方面,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没能达到每两个月培训一次的标准要求,只有极少数的建筑企业能够做到,并且还有部分单位并没有进行教育培训工作,这一现状为建筑的安全施工埋下了隐患问题[1]。

(3)建筑施工安全应急资源保障缺乏完备性

虽然当前我国建筑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都建立了相关施工安全应急抢救队伍,但是却并没有能够对出险费用的结算依据以及保障资金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因此,在完成救援工作之后,施救方和出现事故的施工单位之间往往会出现资金结算方面的分歧,不利于救险工作的快速进行。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应急物资备案管理与治理制度真正落实到具体,并且外部调用的工作效率一般比较低,主要的表现包括下述两方面:其一是主管部门备案信息与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二是有一半以上的建筑企业并没有与其他企业订立应急装备物资调用与保障协议,使得事故发生的时候难以及时有效地调动物资实现应急救援。

(4)施工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情况需进一步加强

建筑施工安全应急监测预警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其一,下述相关部门应该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以电话或者是短信的形式告知值守单位:一是市场应急办、二是气象部门、三是防汛部门、四是建设单位;其二,下述部门应该将施工现场的监控信息以及负责人巡视的记录结果反馈给值守单位:一是建设主管部门、二是施工企业、三是重大工程建设单位、四是燃气企业,从而保证值守单位能够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息,保障救援工作的及时进行。

(5)施工安全应急处置机制不够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80%左右的建筑部门能够在一个小时之内按照相关规定将安全事故进行上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抢险的过程中,当前我国多数企业比较依赖于职位比较高的管理与治理人员,而不听专业技术比较高的专业人员的指挥,这一点指的进一步探究和讨论。

2 改进建筑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部门管理与治理机构设置,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其应该以建筑当地以及企业相关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预案中的有关规定为主要依据,在企业内部建立应急指挥办公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下述工作:一是预案的编制;二是预案的修订;三是预案的宣传培训;四是演练筹划等。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其应该将应急管理与治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当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主要培训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与高校联合,通过高校的科研平台和教育经验,实现对应急管理与治理人才的定期培训;其二是通过地区之间的长期合作协议,让待培训人才去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学习[2]。

2.2 进一步加大应急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实现对专项资金支出结构的有效平衡

对于建筑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工作来说,其顺利开展的经济前提就是应急专项资金的设立。为此,建筑企业和当地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立应急专项资金,并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制度,将资金用到实处。此外,为实现对专项资金支出结构的有效平衡,建筑主管部门应该充分掌握当地的物资和设备储备情况,制定合理的购置和维护比例,而当地政府应该制定地区行业特点相关统计报告,实现对行业之间资金的科学规划。

2.3 进一步加强部门和建筑企业之间的合作,做到应急救援预案的细节化

在实际编制施工现场应急预案的时候应该参考下述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企业综合预案的要求;其二是专业应急预案的内容。特别是对于那些跨地域的工程项目来说,项目部必须以工程的实际特点为依据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并将其上报相关监督部门进行审批。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应该将应急预案进行细化到企业的各部门,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在施工发生事故的时候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有效保障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救援行动中来。

2.4 进一步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工作力度,有效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建筑企业应该对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在实际演练的时候按照下述几方面工作的不同进行分类演练:其一是建筑工程的类型;其二是地质条件;其三是建设规模等。如果建筑工程的项目资金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定期的全社会安全事故大规模应急演练,通过对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能力的锻炼和演练之后的总结,达到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预期目标[3]。

2.5 应急物资做好备案工作,并建立专业的应急队伍

为做好对于应急物资的备案工作,企业应该及时将应急物资实际情况上报给相关主管部门,对于设备的损坏、变卖或者是租出去等做法都应该及时做好登记工作。此外,为有效保障物资来源的可靠性,企业应该与物资或者设备租赁公司签订相关物资保障协议,而对于企业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与治理工作则可以交给当地的消防部门执行。最后,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具有高专业技能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出专家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优势作用,而政府则应该给予建筑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

2.6 提高现场指挥的科学性,建立社会资源的结算机制

政府应该以安全事故的性质为依据,对于应急事故的指挥单位层级加以明确化,避免在事故现场由于多方指挥而降低应急工作的开展质量,有效发挥出专家团队在应急管理与治理工作中的作用。而在资金的结算工作上,建筑主管部门应该加强与工程造价管理与治理部门的沟通,以工程领域内的相关定额制定方法为参考,制定合理的资金结算标准,并保证将其在后续工程中得到严格的实施,有效避免分歧的发生[4]。

3 结束语

综上可知,为有效提高建筑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工作质量,政府部门、建筑企业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共同作出努力,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不断增强管理与治理系统的有序性和预案体系的实效性,通过各方之间的协调配合,不断提高安全应急管理与治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东,赵哲生.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治理现状及对策[J].陕西建筑,2018,(6):87-91.

[2] 韓洋洋,程林.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治理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7,(10):257.

[3] 刘志海.研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与治理现状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19):158-159.

[4] 郭金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7,(22):209-210.

作者简介

张治雷(1987-),男,学历: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安全管理与治理、应急管理与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环境职业健康体系认证等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 应急 现状及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