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含今重庆)、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陕西、青海、甘肃、宁夏。这13个省(自治区)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其中,位于大西北和大西南的七省又被称为“大三线”,而中部六省被相对称为“小三线”。1973年,国家正式发文重点建设贵阳、重庆、安顺、绵阳四个重点城市,后来这四个城市成为全国三线企业的核心。
2011年6月5日,中国首个“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四川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正式开馆。陈列馆开馆一方面为小平故里广安的“红色旅游”增添了一个看点,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三线建设”众说纷纭……
什么是“三线建设”?
1958年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严峻的战略形势与脆弱的防务系统,使中共领导层开始考虑在西部建设后方的战略问题。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同年8月17日、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命脉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于是,自1964年开始,国家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一三线建设。建设持续十六年之久,在这个历史时期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毛泽东的战略构想,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1964年8月,国家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也就是说,为了安全起见,选址要在山区,便于隐蔽,厂区位置不能集中,有的还要进洞……
四川(含今重庆)、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陕西、青海、甘肃、宁夏13个省(自治区)是三线建设的主要城市,其中,位于大西北和大西南的七省又被称为“大三线”,而中部六省被相对称为“小三线”。1964至1980年期间,国家在三线地区共审批1100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1973年,国家正式发文重点建设贵阳、重庆、安顺、绵阳四个重点城市,这些辖域内厂区数量最多、企业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尤以重庆为中心,如在华蓥山(现四川广安境内,当年在重庆境内)就修建了十个军工配套厂。
“三线建设”困境与成果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下,大批原先位于大城市的工厂与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文革早期,三线也是大量知青的去处,现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经分配到甘肃刘家峡水电站。
“三线建设”工厂的位置偏僻而分散,多数是一厂一点,甚至一厂多点,交通非常不便。工厂因为地处山区,有时爆发山洪等自然灾害,到冬季大雪封山后,工人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时人用“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来形容这些工厂的闭塞与环境的恶劣艰苦。一位曾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过七年的工人说:“厂房是国家建设的,很漂亮,但生活条件艰苦。这种艰苦主要体现在文化娱乐上,比如,成都放映的一个影片,半年后厂区里才能放映。那时候很多著名歌唱家都到过我们那里慰问演出,他们都会流泪,觉得我们太苦了……”所以,后来许多的厂矿单位里医院、商店、学校设施一应俱全,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
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三线建设者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劳汗水,制造出无数产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譬如:国防科技工业方面,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能够生产相当数量的先进重武器;四川、陕西等地的战略武器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从铀矿开采提取、元件制造到核动力、核武器研制的核工业系统;贵州、陕西、四川、鄂西北等地的航空工业基地建成的125个项目,包括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其他还有沿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船舶工业科研基地等。譬如:建成了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等汽车制造厂,东方电机厂、轮机厂、锅炉厂等机械工业大中项目共124个;建成水城地区和陕西渭北地区的煤炭基地、葛洲坝、刘家峡、八盘峡、贵州乌江渡等水电站,四川石油天然气开发、峡西秦岭火电站等能源基地;原材料工业方面,在四川就有攀枝花钢铁基地、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长城钢铁厂、成都无缝纲管厂、西南铝加工厂……西南铝加工厂是当时全国惟一可以生产大犁军用铝锻件的企业,这一时期共建成钢铁企业984个之多。
三线建设共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焦柳铁路、襄渝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在使整个西北、西南地区自身连成交通网络之外,还使西南地区与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交通网络连为一体。三线建设者们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激光观测技术产品,如:航天观测仪、弹道相机、激光观测瞄准仪(器)和天象仪等高科技产品,生产出了照相机、农用车、运动气枪弹等民用产品……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选手许海峰使用国产的运动气枪弹夺得自选手枪慢射金牌,实现了我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这汽枪就是在广安境内建成10家“三线”建设军工企业之一国营燎原机械厂生产的。
“三线建设”已然成为历史
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发展难以冲破瓶颈。1983年12月中国政府在成都设立国务院三线办公室,陆续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迁并或转产。一些三线企业陆续迁往邻近中小城市,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军工科技企业则移往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大城市。这些企业迁移后,多半进行改制,由军用企业转为民用企业;而一些未迁移的企业,有的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得以继续生存但生产门类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则逐步走向荒废……
下一篇: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