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川区地处重庆市北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水资源量极为丰富。合川区人口密集,随着合川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威胁着合川区的水环境质量,影响着合川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对合川区水资源现状的调查的基础上,对合川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合川区
1、概况
合川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重庆市北大门,位于东经105°58’37”至106°40’37”、北纬29°51’02”至30°22’24”之间。东邻渝北区、岳池县,南靠北碚区、璧山区,西连铜梁、潼南区,北接武胜、蓬溪县和华蓥市。东西宽69km,南北距58km。全区幅员面积2356.21km2。合川区地处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全境有两种地质构造类型:境东及东南部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华蓥山复式背斜褶断带,其余的大部分地区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全市地貌因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制约,其特征是东、北、西三面地势较高,南面地势较低。最高点是三汇镇白岩头,海拔高度为1284.2m;次高点在西部龙多山,海拔高度619.7m;最低在南面的草街镇嘉陵江边,海拔185m。
1.1 气候特点
合川区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早气温多变,夏长干旱频繁,秋短多绵雨,冬迟少霜雪,雨量充沛,湿度较大,云雾颇多,日照甚少。
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1℃、最高年平均气温30.8℃、最低年平均气温7℃、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4℃、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7℃。
2).风况:最大瞬时风速30m/s、多年平均风速1.0m/s、多年常风向为东北风。
3)..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131.3mm、年均降雨天数154.5d。
4).雾:多年平均雾日37d、年最多雾日数49d、年最少雾日数10d。
1.2 地表水资源
合川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涪江、渠江汇流境内,境内流程为225.2km,水域面积76.45km2,占幅员面积的3.24%,控制境内集雨面积2356km2,年均过境水量710.3亿m3。合川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有长度在2.5km以上溪河235条,总流程1647km,合川区涉及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嘉陵江、渠江、涪江和小安溪;流域面积50-1000km2的河流有广元昭化以下干流水系的南溪河、大蟠溪、玉龙河、柏水溪,渠江水系的代蛾溪、石岸溪、大鳌溪、大沔溪和涪江水系的赤水河、打柴沟溪和莲花石溪。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水资源量
据《合川区2010年度水资源公报》,合川区2010年降雨量944 mm,降雨总量22.1199亿m3,属枯水年份。2010年合川区地表水资源量8.5483亿m3,地下水资源量1.45亿m3,水资源总量8.5483亿m3,比上年偏多18.11%,比多年平均偏少23.97%,属偏枯水年份。
2.2 供水量
合川区供水基础设施主要有水利部门修建和管理的水库、塘堰、泵站、渠道、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及微型水利工程;区城建部门修建和管理的城乡供水设施;工矿及企事业单位自备水厂等供水设施。据《合川区2010年度水资源公报》统计, 2010年度合川区各类水利工程总供水量为18275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17675万m3,占96.72%;地下水供水600万m3,占3.28%,合川区2010年供水量组成见图1。
2.3 用水量
合川区总用水量18275万m3,其中第一產业用水6754万m3 (农田灌溉用水5436万m3,林牧渔蓄用水1318万m3),第二产业用水3737万m3(工业用水3411万m3,建筑业用水326万m3),第三产业用水960万m3,居民生活用水6494万m3,生态环境用水330万m3。2010年合川区总用水量18275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5166万m3,占28.27%。工业用水占18.66%。合川区2010年用水量组成见图2。
因此,合川区水资源的特点是:过境水资源较丰富,域内地表水资源缺乏。
2010年合川区总供水量为18275万m3,总用水量为18275万m3,供用水量一致。2010年供用水量较2009年有所增加,增加的原因主要是2010年为偏枯水年,居民生活、工业和林牧渔畜用水量有所增加。
2010年合川区总耗水量为13093万m3,平均耗水率71.64%,耗水量中以农业灌溉、居民生活和工业耗水为主,农业灌溉耗水3364万m3,占25.69%;居民生活耗水4806万m3,占36.71%,工业耗水2388万m3,占18.24%。
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主要河流现状水质调查
根据相关监测机构对嘉陵江合川段及其支流渠江、涪江和小安溪等河流的监测结果表明:合川区境内河流的水质现状不容乐观。
1).嘉陵江现状水质情况
嘉陵江川渝缓冲区从入境断面到合川区古楼镇段,该段地处省界缓冲水域,城镇街道少,人口居住聚集程度不高,水域开发程度不高,水质现状为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嘉陵江合川保留区从合川区古楼镇到合川区钓鱼城办事处思居段,该段位于合川区郊区,居民分布较少,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水质现状为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嘉陵江合川饮用、农业用水区从合川区钓鱼城办事处思居到合川区自来水公司一水厂取水口段,该段地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沿岸有居民聚集区,人口较为密集,水域开发程度较高,水质现状为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嘉陵江合川景观、工业用水区从合川区自来水公司一水厂取水口到钓鱼城办事处镜湾段,该段内有工业园区,工业较发达,人口较为密集,水质现状为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嘉陵江合川北碚保留区从合川区钓鱼城办事处镜湾到合川与北碚区交界断面段,该段沿岸居民分布少,工业点分布较少,水质现状为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
2),渠江现状水质情况
渠江川渝缓冲区从入境断面到合川区龙市镇码头场青坝村段,该段地处省界缓冲水域,城镇街道少,人口居住聚集程度不高,水域开发程度不高,水质现状为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渠江合川保留区从合川区龙市镇码头场青坝村到官渡镇滩子河村段,该段居民区、工业点分布较少,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水质现状为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渠江合川官渡镇景观娱乐用水区从官渡镇滩子河村到官渡镇邓家院子村段,该段地处此河段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水质现状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渠江合川官渡镇、云门街道饮用水源区从官渡镇邓家院子村到河口段,该段人口分布广泛,群众生活和家禽、牲畜的饮用水及部分农业灌溉需从渠江提引,并且,此段河流沿江两岸没有工矿企业向江中排放,水质现状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
3), 涪江现状水质情况
涪江潼南合川保留区从入境断面到合川区铜溪镇铁门村段,该段地处郊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水质现状为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涪江合川景观娱乐用水区从合川区铜溪镇铁门村到河口段,该段处于合川区主城区段,沿岸有城区居民区、工业区,人口密度大,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水质现状为Ⅳ类,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水质主要污染超标因子为COD、氨氮。
4),小安溪现状水质情况
小安溪铜梁合川缓冲区从入境断面到合川区南办处苟家村段,该段地处区界缓冲水域,城镇街道少,人口居住聚集程度不高,水域开发程度不高,水质现状为Ⅲ类,已达到水质管理目标。小安溪合川工业用水区从南办处苟家村到河口段,该段内在建工业园内部分企业、合川区的十万头养猪场的排放、工业用水在此河段,水域开发程度较高,水质现状为Ⅳ类,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水质主要污染超标因子为COD、氨氮。
3.2 合川区主要河流、湖(库)现状水质评价
合川区部分河流存在上游现状水质尚可,下游水质较差的状况,结合上述水体中超标污染物和合川区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知,造成合川区主要河流和湖库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因合川区1000 km2以下的次级河流和湖库位于农村农耕较发达的地区,区域内虽然没有工业、城镇生活点污染源,受点污染源的影响较小,但这些河流会受到周围农田径流带来的化肥、农药、农村人畜家禽粪便、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物、排泄物以及库内网箱养鱼、肥水养鱼等污染的影响,造成河流、水库水质较差。
二是因合川区境内次级河流流量较小,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陆域面源和点污染源的污染,导致次级河流水质现状较差。
三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镇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多,排放的污染物也逐渐增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中,另外,一些工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和开支,废水不经处理或稍作轻度处理也排入江中,导致河流水体受到工业、生活废污水的污染,水质安全受到威胁。
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措施
针对合川区水环境现状,结合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对水资源保护的客观要求,为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不断满足合川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水资源的客观要求,必须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保护。
4.1 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1).建议逐步取缔关闭相关企业重大污染源,引导其它产业发展经济。
2).建议一些场镇综合排污口适当设置污水处理厂。由于农村人口的聚集,一些村庄的规模逐渐增大,场镇的人口产生的废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3).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政策,逐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城市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4).對饮用水源区,水质标准在执行水功能区制定目标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饮用水保护标准,在饮用水源区保护区内,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达标。
5).采用饮水优先、保障发展、保护与开发并重等原则,对水资源进行综合生态配置和管理,制定适宜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4.2 水资源保护建议
1).严格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加强对合川区水资源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水资源与环境保护有关政策要求,合川区境内所有企业排污均实现达标排放。
2).注意处理好水功能区之间、水功能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协调处理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充分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配置水资源的作用。
3).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应结合水利部规定,根据划定的功能区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功能区内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制定相应的控制实施计划,与环保部门协调,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并在进行河道管理、取水许可、水污染防治管理时将功能区及保护目标作为审批依据,保证功能区保护目标的实现,并逐步达到限制排污总量的要求。
4)切实加强农业面源的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强污染严重的重点河段综合整治。
5).采取各种形式与手段,加强对水功能区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保护意识,以获取公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使水资源保护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6).切实推行河长制,要深刻认识合川全面推行河长制在坚定促进转型发展、坚决守护绿水青山、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约束和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做好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做到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方案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结论:
对于合川区的水资源要高度重视保护问题,全面实现合川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合川区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简介:邓 荣(1981年--),男,汉,四川南充,大学,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合川分局副局长。具体从事方向:水文水资源勘测、防洪测报、水资源评价分析。单位名称: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合川分局。
相关热词搜索: 合川 水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研究 保护下一篇:大型商场建筑防火施工方案与重难点